APP下载

研究不同类型起搏器对高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

2019-04-20周燕燕

关键词:双腔心脏起搏器起搏器

周燕燕

(启东市人民医院/南通大学附属启东医院,江苏 南通 226200)

缓慢型心律失常是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表现为心脏搏动出现传导障碍,临床症状以头晕黑朦,胸闷气短为主,严重时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极大的威胁[1]。本次研究以本院高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样本,探究不同类型起搏器对高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详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以本院于2018年1月~2019年8月期间随机抽出60例高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样本,以治疗方式为分组依据,对照组30例患者接受单腔心脏起搏器治疗,病历资料分析: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为(85.58±2.35)岁;试验组30例患者接受双腔心脏起搏器治疗,病历资料分析: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为(85.49±2.28)岁;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选患者家属、患者本人度本次研究均知情,且遵循患者意愿,选取自愿签署调研意愿书的患者为研究样本。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单腔心脏起搏器治疗,完成局部麻醉后,在患者锁骨下方进行静脉穿刺,植入起搏电极于心房右心耳或右室心尖部,将单腔心脏起搏器植入胸大肌筋膜与皮肤组织之间,起搏器参数:底限频率大于60次/min。

试验组患者接受双腔心脏起搏器治疗,起搏器参数设定为标准参数[2-3]。

1.3 评判标准

起搏器术后1月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心排量(CO)、6 min步行距离(6 MWT)、心脏指数(C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用作组间对比。

以心功能分级判定治疗效果,显效:日常活动后患者无心悸、心绞痛症状;有效:日常活动后有轻度心悸、心绞痛症状;无效:患者不能进行日常活动,休息时也有会出现心悸、心绞痛症状。

症状评分:每项症状分值共10分,以症状程度分为1~10个分级,分值与症状表现呈正比例关系。

1.4 统计学意义

软件:SPSS 22.0,心脏指数、症状评分:以±s表示,以t值校验;有效率以n,%表示,以卡方值校验,数据结果以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心脏功能指标对比

在心脏功能指标方面,试验组患者心脏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脏功能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心脏功能指标对比(±s)

组别 n CO(L/min) 6MWT(m) CI(L/ml/m2) LVEF(%)对照组 30 4.15±0.54 505.35±45.12 2.65±0.26 55.61±5.56试验组 30 4.48±0.58 540.35±45.19 3.25±0.21 60.25±5.15 t-2.2808 3.0120 9.8330 3.3534 P-0.0262 0.0040 0.0000 0.0014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在治疗效果方面,试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分析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分析(±s,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分析(±s,分)

组别 n 头晕 胸闷 心悸 气短对照组 30 6.25±0.82 7.11±0.68 5.85±0.51 6.85±0.61试验组 30 3.42±0.78 4.12±0.65 2.12±0.32 4.75±0.58 t-13.6964 17.4094 33.9325 13.6650 P-0.0000 0.0000 0.0000 0.0000

3 讨 论

随着现在生活质量与社会环境的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节奏、饮食习惯等都有着很大的改变,在高龄患者群体中,出现缓慢性心律不齐症状的发病率呈逐年递增状态,患者临床中症状以头晕、胸口发闷、严重时导致患者意识丧失,并诱发脑血栓、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状。严重的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存质量。在医学技术的支持下,大部分慢缓慢性心律不齐患者均能够通过借助心脏起搏器来进行心律调整,改善患者心脏功能及预后。

心脏起搏器通过脉冲发射器将电子脉冲导入患者心肌,刺激心脏收缩,达到改善心律不齐,稳定心律的治疗效果。目前常用的是单腔心脏起搏器与双腔心脏起搏器,单腔心脏起搏器在治疗心律不齐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单腔心脏起搏器只有一根电极导线,根据患者病情表现,植入右心房或右心室;双腔心脏起搏器拥有两根电极导线,在治疗中能够兼顾心室、心房通过自动转换的模式完成起搏器预制的管理模式,在患者睡眠中也有着较好的控制效果。对患者的心理与精神有着良好的调控[4-5]。

本次研究表明,在心脏功能指标方面,试验组患者心脏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在治疗效果方面,试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也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

综上诉述,双腔心脏起搏器治疗高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生理指标改善显著,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双腔心脏起搏器起搏器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的选择:单腔还是双腔?∗
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冲封管连接器的制作与临床应用
起搏器置入术术中预防感染的护理体会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心跳可“发电”
血液发电法确保心脏起搏器不停跳
双腔支气管插管用于肺部手术麻醉的效果分析
空气系统双腔模型的压力动态特性分析
心脏永久起搏器外露后清创重置术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