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维新志士林圭用生命践行“无我”诺言

2019-04-20

清风 2019年3期
关键词:谭嗣同庚子学堂

文/图_本刊记者

说到林圭,可能有许多人都不认识。但谈及谭嗣同,却算得上是众所周知。林圭,正是有“维新变法流血牺牲第一人”“戊戌六君子”之称的谭嗣同的得意门生之一,曾被谭嗣同诩为“造世之雄”。同时林圭也是自立会以及自立军的创始人之一,率领自立会以及自立军成员发动了著名的“庚子起义”,所以也有“庚子首义”之称。林圭从容就义后,孙中山先生亲笔为之题词:“成仁”。而林圭,正是林利的祖父。

林利是湖南省烟草公司的一名普通干部,几乎没人知道她是烈士的后代。退休之前,林利忙的是工作和家庭;而在退休之后,林利决定搜集和整理祖父林圭的事迹资料。林利说:“我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让谭嗣同先生以及祖父他们的革命精神得到传承。”于是她便以花甲之龄,从父亲林受祜的一封封书信以及祖父林圭的兄长林绍敏汇编的《悟庵先生成仁录》入手,踏上了找寻祖父革命事迹的路途。

“祖父一直将谭嗣同先生作为指路人”

林圭,字述唐,别号悟庵。1875 年10 月12 日出生于湖南省岳阳市湘阴樟树港镇一个富裕家庭,兄妹四人,排行第三。据林利介绍,林圭幼时便天生聪颖,勤奋好学,后经长沙名儒黄先生介绍,林圭与兄长林绍敏寄住在欧阳植斋家,与其共同受业于黄先生。为此林利还曾寻访过欧阳家的后代,并从其处得知,欧阳植斋的母亲欧阳宝珍还曾将林圭收为义子。

林利

后来,为求学业更大发展,林圭与兄长又转到长沙黎家坡族兄林世焘家附读,兄弟俩在这里接受了更高层次的教育,为日后林圭考取“维新思想的温床和摇篮”的湖南时务学堂打下了坚实基础。

1898 年4 月5 日(光 绪二十四年),林圭以优异成绩考入时务学堂。同年,谭嗣同返湘,成为湖南时务学堂的九位绅董之一,兼学堂总监,并且担任时务学堂中文教习。谭嗣同、唐才常等先生大胆而激烈地批判传统封建文化,引起了学生们的强烈反响,林圭也很快接受老师们传授的新知识与新观念。林利介绍说:“他(林圭)不仅成绩优异,还深受老师的喜欢。因为梁启超曾在《清代学术概论》一文里称:‘李炳寰、林圭、蔡锷称高才生焉。’这是很高的评价了。”谭嗣同在翻阅林圭写的《古人惜寸阴今人当惜分阴说》后也批曰:“侃侃而谈,深中时弊。”林利说:“这类批语,在谭嗣同先生笔下可不多见,这足以看出谭嗣同先生对我祖父的认可。”

1898 年5 月(戊戌年五月),谭嗣同应诏入京,离湘北上。他临行前还套用佛经上“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之意,留下了“我不病,谁当病者”的话,表明他为变法不惜献身的决心。谭先生的无私无畏、勇于担当的精神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学生。林利说:“我的祖父林圭,终其一生,一直将谭嗣同先生视为人生道路上的引领人和指路人。”

“祖父坚定地走上反清复兴的革命道路”

谭嗣同入京之后不久,戊戌变法失败的消息传来,谭嗣同先生英勇就义。林圭知道后悲痛不已,从此便以革命为己任。他宣称:“中国流血自谭君始,我随其后矣。”并发出了“自求富强,即为国为民之公理,所谓以美利利天下,而为仁义之起点也。若中国君臣,徒知拥高位,厚精禄,脧民之脂膏,坏国之基础,则是利一身、利一家之独夫民贼也,未有不败亡者也”的呼声。

1898 年6 月,在保守势力的攻击下,早已成为反动派眼中钉的时务学堂于同年10 月中旬交守旧人士接管,原有的学生尽皆离开。林圭和几位志同道合的同学离开时务学堂,几经辗转,又投身于梁启超老师在日本创办的东京高等大同学校学习,救亡图存之意愈发坚定。林利介绍说:“湖南籍留日学生中最早出现的团体是由蔡锷、林圭等于1898 年创立的东京九段体育会,该会主要是团结志士,练习日本兵式体操、射击打靶等,为武装起义做好准备。”

为继承谭嗣同的遗志,实现谭嗣同未了的救国宏愿,戊戌变法8个月后,1899 年5 月,由唐才常提议,由梁启超取名的自立会在日本横滨成立。康有为任会长,梁启超、唐才常任副会长,革生为稽查会员,林圭、汪尧成、王翼之等三人为议事会员。林圭以其卓越的才识,走上了历史舞台。

自立会虽有保国勤王之说,但年轻的林圭更趋激进,据《湖南历史资料》记述:“当时日本之新闻纸,其唾骂支那人,儿牛马之不若。乃决计回国说于梁(梁启超)曰:‘国势至此,而有志之士,方孜孜焉以求学,学成而国已烬矣。夫学,犹之耕地,不耕固无所得食,诚问救火急乎?抑耕急呼?’梁知其意,出资遣之。”林圭恨不能早日将一腔爱国热情付诸实践。“趁此时机,祖父林圭决意扛起起义大旗,坚定地走上了反清复兴的革命道路。”

“我们有义务传承先祖的高尚精神”

1899 年11 月,唐才常、林圭、吴禄贞、傅慈祥等准备回国举事。梁启超、沈翔云在红叶馆举行饯别会,还特别邀请了孙中山、陈少白陪宴。宴会上林圭慷慨陈词,表示“不成功,便成仁”。

林圭回国后,在自立军统领唐才常的领导下,利用自立会建立体系庞大的富有山堂,发放富有票,联络会党,并在清廷的新军中发展会员。经过不懈努力,当时自立会东至苏、皖,北达豫、陕,西及巴蜀,南贯两粤,而尤以两湖为盛,为发动武装起事联络了十几万人。林利介绍说:“当时唐才常在上海活动,林圭、傅慈祥等则在武汉经营,做武装起义的准备。林圭是自立会中的激进人物,其兴革时政的决心比唐才常更坚决。且林圭受毕永年影响较深,和孙中山的主张比较接近。”

自立军起义以唐才常为领袖,林圭为副手,时人有“庚子一役,唐林并称”之说。他们之间有明确分工,唐才常除付总责外,主要是常驻上海,为建立新政府政治组织进行政治动员和外交联络。林圭则常驻汉口,负责广泛联络会党,组织自立军,全面筹备武装起义事宜。

在组织自立军的同时,林圭还千方百计秘密购运武器,并与革命党联络,以期得到支持和配合。他曾去信孙中山的代表容星桥,请求孙中山即予配合。于是,孙中山指示郑士良在广东发动惠州起义,遥相呼应。

1900 年7 月21 日,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慈禧太后挟持光绪帝西逃。林圭闻讯,当即表示:“虎离山,蛟出潭,易制矣,时哉不可失。”主张迅速起义。庚子起义波及数省,轰动全国,是比戊戌变法更大的一次流血革命运动,被后来的史学家认定为辛亥革命之先声,时务学堂的师生们为日后革故鼎新立下标杆。

1990 年8 月,自立军起义因军费不继而一再延期。8 月21 日晚,湖广总督张之洞派清兵包围自立军总部宝顺里四号,逮捕了唐才常、林圭、傅慈祥等自立军将领,并于次日深夜将他们杀害于武昌紫阳湖畔,时年林圭尚未满25 岁,其子林受祜只有半岁。

1911 年辛亥革命成功后,梁启超、熊希龄、蔡锷等人多次致电湖北都督府,要求修建庚子武汉起义诸烈士墓。1934 年2 月,国民政府为其修建烈士公墓。1956 年,湖北省政府将烈士墓列为省级保护单位,且于同年于武昌洪山建成烈士陵园。

每年清明节,林利都会携家人去武昌给祖父和庚子烈士们扫墓,也经常带晚辈参观长沙市博物馆、长沙辛亥革命博物馆、武汉辛亥革命纪念馆和长沙时务学堂旧址等纪念地,并向自己的家人和其他后辈讲述祖父的革命事迹。

“谭嗣同先生的那种无我、无畏的革命精神,深深感染了我的祖父,我的祖父又将这种精神传承给了我的祖母和我的父亲,在艰难岁月里,正是这种精神支撑着我祖母和父亲前行。我们作为林圭的后人,有义务传承先祖的高尚精神。”林利如是说,也是如是做的。

几年时间里,从湘阴、长沙到武汉,林利几乎走遍了林圭生前在国内走过的所有地方,跑遍了长沙的图书馆和书店,拜访了林圭生前许多好友的后代以及文史专家。平常做得最多的,便是埋头看书,查找资料,抑或灯下熬夜赶稿,为的就是追寻祖父的成长过程及其革命足迹。其中《谭嗣同与林圭的师生之谊》荣获“纪念谭嗣同殉难120周年征文”二等奖。在她的努力下,林圭的人生轨迹和家史已经得以以文字形式较完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在年复一年的追寻过程中,祖父的心路历程,生活、学习和革命的经历在林利的头脑中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伟大。林利说:“我搜集和整理我祖父的事迹,并非是为了名利,也并非因为退休后无事可做。是因为意识到革命先辈的巨大牺牲,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祖父不幸牺牲了,但是他的爱国精神、他的报国之志,却一直为优秀的中国人所传承。”

猜你喜欢

谭嗣同庚子学堂
狱中题璧
战“疫”庚子春 担当看人大
庚子迎新名家作品邀请选
论谭嗣同认识哲学的目的、器官和变革
森林学堂
戏者“戏”也
湘剧《谭嗣同》创作始末
宝宝国学堂
宝宝国学堂
拐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