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值得今人借鉴的人际交往原则

2019-04-20汪太理

清风 2019年3期
关键词:咸丰权贵官场

汪太理

曾国藩

近读张宏杰的《曾国藩传》,颇有感触。中国晚清的舞台上,政界名人如过江之鲫,至于官场人际关系,则是三十六般计谋七十二种功夫,无不各显神通。势利之下,原则性还值几何?但细梳近代官场,还偏偏有一人喜欢“我行我素”,不随波逐流,却还做到了功德圆满青史留名,不可谓不奇。

他就是曾国藩。

先从本文主题宕开一笔,说说曾国藩其人。在中国历史上“高、大、上”的他,起始却是“低、小、下”。这个连考七次才考上秀才,没有任何可供腾达背景的“笨人”“草根”,通过非凡的淬炼,最终不但出将入相,成为晚清四大中兴名臣之首,还进入自古少有的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人物行列。天生异秉的“天才”“奇人”不常有,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人都是庸常之人。庸常之人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学,庸常之人的磨砺过程才能起励志作用。战胜自我,坚忍不拔,“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只是神话,曾国藩才是活生生的实例。

回到本文主题:曾国藩的人际交往原则值得今人借鉴,尤其值得仕途之人借鉴。

在人治社会,攀附是官场的常态,也是官员的常情。有几个为官者不想攀附权臣,不想攀附皇亲国戚?像曾国藩这样,对送到手边的“绳子”也不顺“绳”而上,还明确说“不”者,即使遍搜中国历史,也可谓凤毛麟角。

曾国藩与上级交往的原则是:保持一定距离。用张宏杰的话说是:“不结交京中权贵”,“与权贵交往,很注重分寸的,从不失态。”

张宏杰举了三个例子。

一,与穆彰阿的交往。穆彰阿可以说是清道光朝的最大权臣,任军机大臣20 年之久。曾氏考进士,穆是主考,是曾的座师。进士试后,穆彰阿主动向曾索取应试诗赋,对曾青眼有加,着意栽培。曾对穆终生以师礼待之,但并不特别热络,仅是正常走动而已。后来穆彰阿倒台,曾国藩也未受影响。

二,与肃顺的交往。肃顺是咸丰帝非常信用的大臣。咸丰死前托孤的八位顾命大臣,肃顺为其首。肃顺是满人大臣中少有的看重曾国藩、支持湘军的人。湘军虽在围剿太平天国的战争中屡立战功,迭克名城,但曾国藩却长期客寄虚悬,一直未得督抚实权。曾为此而抑郁苦恼。直到咸丰十年(1860),在肃顺的力荐下,才获得两江总督的任命。咸丰去世后两个多月,慈禧太后和咸丰的弟弟恭亲王发动祺祥政变,肃顺被诛。“籍其家,搜出私信一箱,内唯曾文正无一字。太后叹息,褒为第一正人。”对于如此推重自己的人,竟无一交往之信,无一报恩之言,在常人看来,难以置信,但曾国藩确是这样做的。

三,与奕譞的交往。醇郡王奕譞是咸丰的弟弟,亦即同治帝的叔叔,慈禧太后的妹夫,正宗皇亲。对于曾国藩,奕譞纡尊降贵,主动写信恭维示好,曾居然连信都没回。几年后,奕譞又写诗寄给曾国藩,请他点评,希望得到和诗。曾国藩既未和诗也未回信,他在给捎信人的回信中表明了他一贯的交往原则:“缘弟处向来书札稀少,朝端贵近诸公多不通问,未便于醇邸特致私爱,致启他嫌。”

与两权臣一皇亲交往若此,曾国藩与上级的交往可见一斑。

中国人推崇的交往境界是君子之交。原则是“君子之交淡如水”,所谓“君子之交”即不以利禄而以义依理交往是也。但古来以利禄交者多,以义依理交者少。在官场这个名利场中更是如此。

曾国藩能够在与上级的交往中,不阿媚权贵,一是因为他恪守历朝历代严禁党私的禁忌,深谙入朋党则难免祸患的历史经验。二是他遵从儒家观念修身养性,按照“君子不党”(不搞团团伙伙以营私)的儒家理念严格要求自己。

晚清乱世,腐败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曾国藩能于官场污浊中留名青史,确有一定的偶然性。但事实证明,曾国藩所坚持的人际交往原则是明智的。道德经云:“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大德之人不随世俗所行,能从于道也。无论是人治社会,还是法治社会,“惟道是从”,都是处世的最好原则。服膺真理即“道”,追随社会发展规律的脚步,就拥有了识机审势的大智慧。纵观近些年倒台的一干贪官,其兴衰史竟是惊人相似,即愈是无耻攀附,愈是利害牵扯,深陷窝案,落得一损俱损,及至案发,又悔之晚矣。迷恋此道者,看似精明,其实视听愚钝,重蹈覆辙而不知,不亦悲乎!

浮躁悸动是社会心理的一大病症。走捷径,急功近利,是包括不少官员和知识分子在内的社会精英的通病。宁静可致远,修身须读书。读读张宏杰的《曾国藩传》,有史可鉴;重温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的初衷,正一正衣冠,对缓解一下心理病症会有所裨益。

猜你喜欢

咸丰权贵官场
咸丰帝:当庸人遇见大时代
古罗马广场雕像探析
李铁夫的朋友圈·权贵篇
咸丰:不惜身体爱美女
咸丰妙解写错字
唐伯虎
拜观粒珠集有感(外一首)
2014年5月27日—2014年6月24日
2014年4月22日—2014年5月22日
官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