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艺术史论课程群有效教学影响因素分析

2019-04-19杨熊炎申丽花

科学与技术 2019年13期
关键词:有效教学影响因素

杨熊炎 申丽花

摘要:应用型本科艺术史论课程群采用“知识讲授--专题研究--课堂汇报--教师点评--发布分享”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有效教学模式,并通过调查问卷整理反馈得到有效教学影响因素——教学目标定位清晰、教学内容与专业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丰富性和前沿性、教学过程互动性、多样化考核方式,有利于提升艺术史论课程群教学质量。

关键词:艺术史论课程群;有效教学;影响因素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高校课堂有效教学是高校课堂教学遵循了教学规律、成功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最大程度地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1]。应用型本科艺术史论课程群包含了《中国工艺美术史》、《西方现代设计史》、《中国艺术设计史》、《外国艺术设计史》、《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中国建筑史》、《世界建筑史》、《中外艺术史》、《中外雕塑史》、《艺术概论》等关于艺术和设计的史论课程门类。艺术史论课程群以艺术和设计的发展历史以及历史中的优秀艺术和设计作品作为研究对象,对了解艺术和设计的发生、发展、创新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为学生未来的深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艺术史论课程群内容多,涉及面较广,需要根据不同专业特点进行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1 艺术史论课程群有效教学模式

根据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方案和模式,艺术史论课程群以“德艺双馨”的育人思想为根本,为学生打好坚实的艺术史论基础,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审美创新能力,切实提高学生创新、协作能力[2]。课程教学采用“知识讲授--专题研究--课堂汇报--教师点评--发布分享”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有效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发散思维到创新思维,从具体的实践中,不断地反思修正,再继续指导实践。通过循环往复的过程,提升学生整体和综合能力。通过小组团队探索专题课题的实践形式将艺术史论知识贯穿于教学活动,弥补纯授课式的不足,利用第二课堂时间,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较深入的研究、进行模仿、分析、创作并且进行成果分享进行交流,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理论素养。

2 艺术史论课程群有效教学影响因素反馈

为了提高应用型本科艺术史论课程教学质量,了解学生对课程需求,参考有效教学文献,设置了调查问卷,并对问卷进行整理得到反馈结果。本学期共有16个班开设艺术史课程,6授课位教师与80位学生参与互评,回收有效问卷86份。,涉及专业包括视觉传达、建筑学、艺术教育、动画、产品设计、服装设计、数字媒体、环境艺术设计等8个专业,其中包括5名史论教师,课堂有效教学问卷部分主要包括教学内容(1子指标)、教学方法(1个指标)、考核方式(1个指标)、组织能力指标(1子指标)、教学效果(3个子指标)等 5大指标,形成陈述性和判断题,共 7题,每道题目至少4个选项,再加上一道开放性题目。

(1)教学内容方面:46%的参与者选择“了解艺术史知识,提高文化修养”,55%的参与者选择“开拓设计视野,提高设计能力”,开放性题目反馈意见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①艺术审美内容;②提高设计思维;③内容要与专业贴合。艺术史论课程教学内容要根据专业特点,与时俱进,史论理论要体现文化内涵与审美底蕴,更好服务于教学。

(2)教学方法方面:46%的参与者选择“教学方法多样,教学方法新颖与实际相结合”,33%的参与者选择“互动较多,教师与学生互动模式多”,开放性题目反馈意见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①补充前沿知识与设计趋势;②互动性要多样;③内容要与专业贴合。

(3)考核方式方面:80%的参与者选择“不喜欢传统笔试考试答题,喜欢小组展示考核”,仍有部分同学偏向传统考试方式,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不同的考核方式,开设专题研究和专题,以及论述答题方式进行考核,考核方式多样化兼顾学生个性化需求和专业能力的培育

(4)教学组织方面:教学组织40%的参与者选择“改革教学模式,增加课堂学生参与度”,22.6%的参与者选择“奖罚分明,提高学生积极性”,21%的参与者选择“增加课程实用性”,开放性题目反馈意见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①教师要有亲和力;②课程内容要丰富;

(5)教学效果方面:影响力方面:38.5%的参与者选择“学生自身”,27%的参与者选择“教学方式”;影响效果方面:80%的参与者认为课程要“内容丰富、教学互动、时效性、实用性,还要兼顾上课趣味性”;课程整体评价方面:46.8%的认为目前艺术史论课程“内容充实”,35.8%的参与者选择“拓展知识较多。

结语

应用型本科艺术史论课程群有效教学影响因素主要考虑教学目标定位清晰、教学内容与专业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丰富性和前沿性、教学过程互动性、多样化考核方式等,并通过教学实践检验,及调查问卷反馈,应用型本科艺术史论课程群“知识讲授--专题研究--课堂汇报--教师点评--发布分享”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有效教学模式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曹霞,姚利民,黄书真.论教师、学生、学校因素对高校课堂有效教学的影响[J].大学教育科学,2012(01):25-31.

[2]申丽花.应用型本科艺术院校艺术史论课程群有效教学的内涵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7(21):163.

作者简介:杨熊炎(1983—),男,广东湛江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

(作者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海藝术设计学院)

猜你喜欢

有效教学影响因素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走进农村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