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语文活动课“动”起来

2019-04-19荣娟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9年14期
关键词:活动课语文课情境

荣娟

长久以来,语文课因为只局限于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练一练,而导致学生不喜欢语文课,也让语文教学陷入尴尬境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必要重视并大力推行语文活动课,用活动引领学生乐学语文,趣学语文,活学语文,在让学生有知识收获的同时,真正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

如何上好语文活动课呢? 我认为:在语文课活动课的组织实施中,应始终把学生的自主性摆在第一位,让学习自主地、积极地参与,动口动脑,培养内在的动机,激发智慧的潜力,发展个性特长,推进个体的主动、和谐、全面的发展。“动”是活动课最大的特点,应该将“动”贯串于活动课组织实施的全过程。具体从以下五方面阐述自己的一些具体想法和做法。

一、选好内容,使学生“可以动”

语文活动课作为一门课程,它有自己设置的目的要求,也就是必须着眼于以获取直接经验。即时信息为内容,以实践性的特点,引导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从课堂走向社会,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活动课比起学科课程有较好的灵活性,在内容的选择上可以很好地体现“可动性”。实践性是语文活动课的主要特性,它改变了学科教学中教给学生结论性知识的方式,让学生在参与观察、动脑、动口、动手能实践活动中拓展知识,发展能力。根据学生当前的需要或学生正关心的话题来选内容,可以激起学生的热情。

二、放手指导,让学生“真正动”

要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从活动的设计、准备到实施、总结都要放手让学生参与,使学生感到这是自己的“活动”,从而真正动起来。放手让学生參与活动的设计,放手让学生参与活动准备,放手让学生在活动中一展身手,放手让学生参与活动总结,这能使学生在总结经验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先认识讨论,再全班交流,最后由老师归纳升华。

三、创设情境,使学生“乐意动”

一方面,要做好活动场地的布置,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另一方面,在活动开始和活动过程中可利用绘声绘色的语言、情境渲染、实物演示和动手操作等方法,以激起学生想看看、说说、做做的强烈愿望;其次,充分利用活动课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的特点,带学生到社会、大自然的情境中,营造一个学生“乐意动”的氛围。如在活动课《寻找春天的足迹》中,带学生到大自然中,那刚钻出来的小草,树枝上的嫩芽,星星点点的小花,湿润的泥土的微微的风,都能一下子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情不自禁融到活动中。

四、巧选形式,让学生“全体动”

语文活动课一定要避免那种“尖子生表演”的场面。在每一次活动中,都应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语文活动课的形式是多样的,如阅读欣赏、口才培训、表演品评、调查观察、语文技能赛等。要从为学生提供人人都有“动”的机会的角度出发,巧选活动形式。如《课本剧院表演赛》中,由于时间限制,决定了表演的只能是部分人。怎样让其余同学做评委,对表演作出书面及口头评论及打分。

五、优化结构,让学生“全程动”

为确保学生在活动过程的每一环节都处于“动”中,教师除了让学生参与活动的准备工作以外,还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科学、合理、有序的活动程序,优化活动课课堂结构。如在《我能行》这节活动课的程序设计中,先以充满激情的语言导入情境,继而“选评委”抢答案掀起第一个小高潮。在汇报“发现别人优点”时,由于每人都想知道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所以会磁石般地吸引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虽然要求较高,但满足了孩子的表现欲。紧接着安排了一个带有竞赛性却轻松愉快的“表演”,则缓和了紧张的气氛。最后的“评选‘班之最”,每一次宣读“我们班最……的……同学”都会引起热烈掌声,从而将活动推向了高潮。这样的课堂结构,自始至终都让学生们处于活跃的“动”中,效果自然显著。

经过了一年的实践,我欣喜地发现,学生发自内心的喜爱语文了,学生发自内心地去学习语文了,因为他们体会到了学习语文是多么快乐的事情,而这一切皆来自于语文活动课。当然,我们语文老师需要明确的是:活动最终是为了服务语文教学的,所以我们在活动设计时,一定要注意结合语文的学习规律,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活动课语文课情境
语文课文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活动课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最快乐的一堂语文课
石景山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
好一个 “殊途同归”
语文课代表的病假条
取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