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层教学,成就高效课堂

2019-04-19黄振雪

新课程·上旬 2019年2期
关键词:植树算式预设

黄振雪

新课标指出:“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每一个教师更关注“学生”,注重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自己发展的机会,并在不同层次上体验成功的快乐。根据我校省级课题《学习资源型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全校教师重点进行了分层教学的实施。从学生主体分层入手,设计科学合理的分层教学预案,并在课中实施分层引领,及通过对学生个性化的差异评价形成和谐的求知氛围,真正实现“人人有才,人人成才”的教育理想。这学期,笔者执教一年级数学教学,围绕如何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的思想开展教学。

一、备课教学层次化

(一)关注个体差异,实施科学主体分层

学生分层主要依据:知识水平、学习能力、情感意志和态度。在教学中我们不但要看起始或终结,更要看学习的过程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不但要看眼前,还要看今后的发展趋势;不但要看显性的进步,更要注重隐性的发展。

(二)课前充分预设形成分层教学预案

我们可以对教学目标分层、教学内容分层、形成完整的分层教学预案。学情分析:刚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他们对小学的学习生活充满好奇,有强烈的求知欲。但是独立思考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以及与同伴的合作交流这些学习习惯还没养成,还有待教师有意识地培养。

(三)课中分层引领满足个性化学习

首先,分层引导学生投入到数学知识的活动中。其次,课堂问题分层设计、分层解决。最后,课堂练习分层设计。教法与学法实施:在教法上笔者采用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的方式,主要应用引导、探究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通过点拨、引导使学生形成技能。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学习的情境,循序渐进地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同桌交流等活动进行类比、分析、归纳、概括,逐步解决提出的问题和发现新的知识。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学法上笔者采用了让学生通过同桌交流、比较、思考、游戏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归纳、合作以及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实施差异评价创设和谐学习氛围

分层评价的方式有:课堂观察语言评价、加分制周期评价、阶段成长记录评价。

二、教学设计分层化

(一)复习导入

谈话:比比谁算得快?

预设:用两个加法算式解决一个问题,这两个加法算式加号前后两个数正好交换了一下位置,得数是一样的。

口算:4+2= 根据这个算式你还能算哪个加法算式?

3+4= 5+1= 1+6= 3+3= 2+5=

(二)导入新课

谈话:加法中,交换加号两边的数,得数不变,今天我们要来研究6、7的减法,看看减法算式又有什么规律。

1.出示例题主题图(盖掉4个男生这一信息),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把你的问题和同桌说说。考考你的同桌看他能否列出算式解决你的问题。指名交流,并说说得数4是怎么算出来的。

预设:一共有6个小朋友在植树,女同学有2人,男同学有几人?6-2=4,6可以分成2和4。

2.出示主题图(盖掉2个女同学在植树),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指名交流问题、列式。

预设:一共有6个小朋友在植树,男同学有4人,女同学有几人?6-4=2。

3.比较这两个算式,说说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4.引导学生发现:减号前面的一个数都是6。追问:为什么减号前面的数都是6?

预设:因为一共有6个小朋友在植树,是要从6个小朋友里去掉4个男生,剩下的就是女生,从6个同学里,去掉2个女生剩下的就是男生。引導学生发现:算式不同,解决的问题也不同。

5.小结:从总数里减去男生的人数就得女生的人数,减去女生的人数就得男生的人数。两个算式得数虽然不一样,但是有联系的。

三、教后反思高效化

本节课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6、7减几》,这是一节计算课,但是仔细读过教参后,会发现在计算的同时,要让孩子感受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初步感受,在前面刚学习的加法算式中,两个加数互换位置,其结果不变,这节课学习减法,是否也有一样的规律,引起学生的兴趣,另外还要学生从会列一图两式到一图四式。下面笔者就以“分层教学”为核心,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这节课的思考。

(一)情景引入,调动每一个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合情景,引导学生操作,充分感受“一图两式”。整节课,笔者用有趣的情景引入,涉及闯关游戏,寻找珍珠活动,画面生动活泼,既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又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不同角度的观察,列出两道不同的减法算式,并让学生说明是怎样看图列式的。这一环节初步感受“一图两式”,感知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这就形成了学生分数的上下波动。情景的连贯和有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中等及其以下的学生。

(二)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分层安排教材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

在教学中,笔者把6和7的减法分开处理,先教学减法再进行巩固。这样,学生能够在很扎实地理解6的减法的“一图两式”的前提下,更好地学习7的减法。在最后的练习中,再出现减法的综合练习,使学生能够整体、全面地理解巩固新知识。由于难易程度不同,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滋味。

(三)活动形式多样化,不同层次学生都有收获

课堂上,笔者设计了多种趣味活动,课件中也设计得童趣话一些,也有提升思维的训练题目,留给优等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灵活地选择,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植树算式预设
植树
怎么写算式
植树鸟的来信
好玩的算式谜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作为预设触发语的重动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