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动”起来

2019-04-19慈增庚

新课程·上旬 2019年2期
关键词:口诀小数课前预习

慈增庚

摘 要: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小学生对数学课往往不怎么喜欢,因为他们活泼好动,上课注意力集中时间很短。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必须了解孩子的特性,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历,创设孩子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前、课中、课后即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动”起来,做到手、口、脑协调并用,从而使抽象的数学教学变成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学生;数学;动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科学。由于其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所以,在很多学生的眼里,数学总是和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公式、枯燥的推理以及做不完的习题联系在一起。而小学生又普遍具有好奇爱动的特点,他们上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容易分心走神。如果数学教师不了解孩子的特性,上课时,只是拿着课本照本宣科,孩子会感到索然无味,毫无兴趣。那么,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并学好这门功课呢?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动”起来,让他们在学中动,动中学。

一、课前预习让学生自觉主动

课前预习,顾名思义就是指学生在课前的自学。俗话说“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必须从小养成。而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习惯的关键在教师。(1)在于教师的精心设计。即每节课后,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布置具体的、学生乐于操作的预习内容让学生各自预习,再在小组中交流;(2)在于教师的认真督查和及时评价。每节新课前最好安排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汇报各组的预习情况,并给予激励性评价,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奋发向上的昂扬斗志。

比如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前,可布置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去发现,去调查了解小数知识,再在小组中交流,课上汇报时看哪组的本领大表现好。学生带着这一任务就会在课外通过各种渠道去观察,去收集,去记录,去思考。上课时教师再让学生分组汇报,学生会争先恐后,侃侃而谈:有的会说从超市发现了小数;有的会说从书的定价上发现了小数……甚至还有的会说出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来历等等。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就会自觉主动地去从事课前预习了。

二、课中学习让学生开展活动

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这一目标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教师要努力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上要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积极开展活动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动起来。

具体做法是:将教学内容生活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让学生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指导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做”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在教学位置的时候,可以结合学生所坐的位置来组织开展活动。首先让第一列的同学站起来,再让第5行的同学举起手来,最后让那个既站起来又举手的人到讲台前面。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能真切感受到确定物体的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必须知道在哪一列和哪一行。

此外,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把课堂活动放到室外进行。让学生通过实地观察、测量等手段来获取知识,促进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如教学“步测和目测”后,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到操场测量一下,亲身体验步测和目测。这样做不仅会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会使他们体味到用数学解决问题是一种享受。

三、课后练习让学生情感冲动

这里所说的课后练习即新课教学后的课堂练习。在实际教学中,有部分教师往往为了在课堂上多讲授一些知识而把课堂练习时间安排在了课外,这是不足取的。俗话说:打铁要趁热。当新课环节完成后,学生刚学会了新的数学知识,他们情绪饱满,热情高涨。趁此机会,教师精心设计练习,让学生通过竞赛、闯关的形式去完成,学生一定会大受欢迎。

例如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后,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互动,一个学生任意说出一个分数,其他同学根据这个分数先后说出和它大小相等的分数,再集体判断对错,看谁反应快说得多且正確率高。学生会争先恐后、迫不及待地参与到练习当中。

另外,还可以布置一些实践性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直接的经验,实现认识的第二次飞跃。比如,在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让学生分组根据给出的硬纸板,帮粉笔厂制作一个粉笔盒的标样,粉笔盒长10cm,宽7cm,高9cm,并求出这个盒子的表面积,学生会情绪高涨,并积极参与到活动中。结果虽然因人而异,但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教训,同时也巩固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知识结构。

四、课外复习让学生积极能动

这里的课外指的是课堂之外。课外练习一方面是指当天的家庭作业,在设计时不能只单一地布置课本上的习题,而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结构,兼顾学生以前所学的知识,有意设计一些让学生运用当天所学知识解决的习题,又能用以前所学的知识解决的问题。这样使学生在练习时能及时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还能有效地复习以前所学的知识。比如在教完7、8、9的乘法口诀后,在设计课外练习时,除了多安排一些有关的习题外,还应在其中穿插一些使用1~6的乘法口诀题。让学生通过练习既巩固了7~9的口诀,又复习了1~6的口诀,从而形成1~9的口诀的完整体系。

课外复习更应重视每周周末的复习安排。教师每周五除了给学生布置当天的家庭作业外,还可以布置学生写一篇数学周记。让学生通过周记的形式对本周或以前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整理,对数学解题方法进行归纳,对数学规律进行总结,并列举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方法解决生活中问题的实例,周一让学生上交,教师在周四或周五利用活动课的时间指导学生对周记进行评价,表扬、展示写得好的,指导、帮助写得差的。这种新形式的复习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整体数学水平,便于在今后的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总之,要想让小学生爱上数学,学好数学,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动”起来。

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口诀小数课前预习
小数加减“四不忘”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认识
口诀与加法
口诀中的规律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怎样熟记口诀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巧用口诀求积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