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有千千结 关键在一问

2019-04-19张红平

新课程·上旬 2019年2期
关键词:整数小数解决问题

张红平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深入开展,一些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内容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实效性凸显,教学质量逐步得以提升。而创新这一理念也成为数学教学开展的元素,日渐显现其生命力。创新思维正渗透于数学课堂教学中,当然,这一思维的激活路径,凭借的是教师独具匠心的引导,才能够让小学生学会独立提问,也学会分析问题,最终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和喜悦感。对于数学教师来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方面结合数学教材内容,另一方面还要探寻更为有效的方式方法,从而使得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引导、激发和发展,并能够由此及彼,将这一数学问题思维延伸到课外,乃至生活的大课堂中。

一、结合教学目标,预设相关问题案例

如何引导学生提问,又如何让学生会提问题,这是培养学生问题思维的第一步。那么,数学教师就要在课堂教学开展前,做好预先的设计,针对每一节课要讲的数学内容,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差异程度,列出本节课学习的重难点,以及围绕教学目标、学生掌握的知识能力等,多角度、多思维考虑如何创设问题学习情境,同时预先思考和分析出多个可能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好了课前的预习工作,才能够全面驾驭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例如,在教授“小数乘法”单元中的“小数乘以整数”时,其教学目标一是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二是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三是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联系,渗透转化思想。围绕这三个目标,教师要对小数乘以整数的知识点所涉及的问题内容提前做一个准确把握,将其划分为如何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确定位置后怎样进行计算,小数与整数相乘后如何正确表述等多个问题,基于这些问题来设计相关的教学案例,使学生能够通过课堂学习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相关的系列问题。

二、与生活相连,创造问题学习环境

数学源自于生活。将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关于数学的案例搬上课堂,使得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则能够给学生以亲切感和熟悉感,容易理解数学知识,在解决问题教学活动中,撷取生活实例设计教学内容,教师设问做引领,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思维,并不断自主产生出各种新的问题的思维花火,使得整个课堂进入到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之中,既充满活力,又催生兴趣。例如,仍以“小数乘以整数”这一内容为例,教师采取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调动自我的问题思维,借助学生是否能够说出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小数和整数相乘等一系列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以此来深化学生对于小数与整数相乘概念的理念,从而使得学生掌握一系列该方面的数学知识,并懂得如何将这些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同时,就创设的问题学习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运用创设一些生活原型,例如提前将课堂布置成小超市,学生自主参与其中,一部分扮演售货员,并对自己的物品明码标价,一部分扮演顾客,还有少部分是收银员,售货员推销自己的物品,报出单价,顾客购买,并先行计算应该要花费多少钱,到结算处,收银员根据顾客所报的数量和单价,计算出应该收顾客多少钱。因为不少物品的单价都是包含有小数,这就为理解和巩固本节课的知识提供了运用平台,学生在计算时会对教师授课内容做一回顾,并按照算理进行灵活计算,无形中加深了对这部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三、尊重学生发问,激活自主创新

在数学课堂上,问题引领不是教师的专利,也不是教师一人的讲堂。而是教师不断丰富数学课堂教学方法,从问题情境的创设中激活学生提问的兴趣和思维。当学生发问,就已经启开了思维的大门,這种质疑一旦产生,学生的心中就埋下了分析、解决问题的种子,一发而不可收,有助于更为通透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时,就“16+8”的计算式,有学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老师,我能不能将16分成12+4,那么就可以列出算式:(12+8)+4。”也有学生表示,“我能不能将8分成4+4,列出算式:16+(4+4)。”……学生纷纷冥思苦想,大胆说出自己的设想,提出问题,一起得到教师的认可,教师也从学生灵动的思维中捕捉到那些创新的火花,大大鼓励和表扬了学生不拘一格的解题方法。学生也通过自主探究,各个理清思路,表述了自己的思维过程,这正是学生自主创新的一种体现,以及思维发散的培养。

众所周知,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多种形式进行组织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一种,面对一个个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不同的学生解决方法各不相同。为了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解决问题,也能从发现问题中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教师可采用小组学习方法,合理搭配学习小组,实现优劣搭配,推荐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担任组长,并在多层次、多方位上展开不同认知层次学生的信息交流,为学生开动思维、积极思考提供良好平台。借助集体力量和带动作用,使得问题课堂更为生动和更有有问有答的呼声,学生之间交流积极,互动频繁,思维能力得到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也得到强化。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问”来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主体作用,通过“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通过“问”来不断激活学生的问题思维,使其投入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激活数学课堂,从而保证了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整数小数解决问题
小数加减“四不忘”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认识
一类整数递推数列的周期性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