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足球,读写结合的桥梁

2019-04-19欧阳书琴吴平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皮皮足球习作

欧阳书琴 吴平

《语文课程标准》在建议中指出:“要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可见,“读”“写”结合势在必行,它们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读”——读什么、怎样读,“写”——写什么、怎样写,而“读与写”又怎样结合,都启发我们深入思考,同时不断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

特级教师汪潮先生是中国语文读写结合研究的第一人,2017年7月9日在“石城大讲堂”上明确指出:“读,读什么,读片段,读经典,读生活。”确实,是生活都可以阅读。1997年他在《中国语文读写结合研究》一书中就指出:“从心理学角度看,读与写之间是有一系列中介因素的……在读写的中介因素中,写作活动是起主导作用的中介,其他都是从属的。”我想,读写结合,生活就是最好的“中介”、最好的桥梁。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就能激起其内心什么样的阅读与习作欲望。

足球运动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深受广大群众喜爱。足球进校园,不仅让乡村孩子飞起了足球梦,享受足球的乐趣,感悟足球精神,更“是培养一个人全面发展的一项素质教育”,也丰厚了我们的阅读与习作课程。

然而,长期以来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困扰着我们。假话、空话、谎话弥漫。原本应是才情飞扬的习作变成了毫无灵气的操作!

因此,对语文教师来说,首要任务就是想方设法打开学生的生活世界,让习作与生活水乳交融。将孩子们的阅读生活渗透在习作里,写作的活水——生活,就一定能使习作充满生机,也才能“表达真情实感”。

另外,我们学校“师生共读、读写共升”的特色,省课题“读写结合”的实施与推进,对孩子们的阅读与习作都是火爆的催化剂。在实践中以校园足球为突破口,提高孩子们的阅读与习作兴趣,探索出如下策略:

一、借助网络,感悟足球美

为了提升孩子们的习作兴趣,让他们关注平日的足球训练与比赛,笔者把他们的目光引到了另一个世界——网络,让其自己去了解世界第一大运动——足球运动,特别是校园足球运动。

现在是信息时代,孩子们自己进行网上搜索,手机查阅,而后再对视频、图片资料等做出筛选、补充,交流中孩子们知道了什么是世界第一大运动,了解了足球文化、比赛规则与足球故事,于是更多的孩子喜欢上了足球,男孩子喜欢,女孩子同样痴迷。说起足球故事,不管是明星的、同伴的,还是自己的、家长的,一个个眉飞色舞,绘声绘色,兴趣盎然。

那么如何进行读写结合呢?

(一)给一个话题或主题

如“我眼里的足球”“我設立的足球节”“足球与我”等,让他们进行阅读与写作。

一次“足球与我”的读写活动中,他们在网上自由阅读。调查中发现,孩子们都能找到有关话题,打消了家长、老师的顾虑。

其间,他们可以看文字,可以看视频,更可以与小伙伴一起读,一起看,一起切磋。交流时,孩子们滔滔不绝,有杂志上看到的,有动画片《足球小子》,有老师播放的视频,有电视里的足球比赛,有在校比赛,也有去市里参赛的故事……

单是足球,在孩子们的笔下就是多彩的:

“我有一个好朋友——足球,圆圆的大脑袋,不管是高兴,还是不高兴,也不管它是干净的,还是脏了,只要你动它一下,它就会兴奋,一会儿滚到东,一会儿滚到西,一会儿滚到南,一会儿滚到北。整天乐呵呵的,就知道爬来滚去。最近它好像生我气了,你看,王乐只要一脚踢出去,郭佳就拦不住,一连几次都从郭佳的脚边‘噌——地一下逃走了。一转眼躲在墙角睡大觉,可能它也想撒娇,让人抱抱吧……”孩子的眼里,足球也是有感情的!居然还会仿写《江南》:“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更有孩子这样写:“不知何时它的小脸上被我们玩得破了相,裂开了一道口子,仿佛它噘着小嘴向我们提意见。小主人,我也爱臭美,我没脸见人了,呜——呜——都怨你!都怨你!都怨你!你!你——”这孩子那样幽默,让人忍俊不禁。

(二)激活训练

足球训练,有时一个动作要反复训练多次,但是孩子们却不说苦,一个铲球或一个顶球的动作就能浮想联翩。习作时只要激活这块田,平日的摸爬滚打,再多的泪水,再多的劳累,甚至再多的困惑与不解,都是一种快乐,一种享受。

为了激励他们,我还搜集世界足球明星——梅西、罗纳尔多等人的故事。这些人都是凭着顽强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成就了世界足坛的奇迹。故事激励着孩子们,更给他们生活与学习的信心,特别是阅读与习作的信心。

有孩子这样写:“开始训练顶球,我不敢用头,害怕疼。老师说就当是玩皮球呗,就这样我的铁头功练成了。哪天要是不去踢一踢,顶一顶,还不习惯了呢。脚痒痒,头也有点儿痒痒。仿佛足球能听懂我的话似的,现在我去顶它,它也不会再淘气了。开始时,好像跟我捉迷藏,我让它向西,它偏向东;我让它向南,它偏向北。有时候还会恶作剧,居然自己跑进球门里去,想拦都拦不住,急不可待,一直飞向我们的圣地——球门。要知道它这一溜,全盘皆输了,害得队友说我是臭头。伤自尊啊!不怕,我要成为卡恩!”孩子们的训练,不仅有苦,有乐,更有甜!

足球,给孩子们丰富的想象,缓解了他们学习、生活的压力,更给他们无穷的乐趣。他们眼里,足球是美丽的,生活更是美好的!

二、借助动画,丰厚细节美

没有孩子不喜欢动画片的,这种直观的感受快捷、丰富。与共读活动相连,精彩不断:

(一)学写场面

共读《草房子》,我精心挑选孩子们最喜欢的片段——桑桑“夏天穿棉袄”,引来全校师生的关注。

单是老师的反应就不同:“四周是无数赤着的上身,而中间,却是隆冬季节中一个被棉衣棉裤紧紧包裹的形象。有几个老师一边看,一边在喉咙里咯咯咯地笑,还有几个老师笑得弯下腰去,然后跑进屋里喝口水,润了润笑干了的嗓子。”

让孩子们自己找到这个场面,自己感悟写作技巧,在与同学、老师的交流碰撞中,学习场面的写法——有总有分,有整体有局部,有学生,有老师,每个人的动作、表情、语言都不同。

接着,再看截取的动画视频——《足球小将》(国语版小学篇)的第9集里那场激烈的加时赛场面,孩子们看得认真,观察得仔细。这里有点有面,有表情,有动作,有心理,真是有“声”有“色”。加上慢动作的多次回放,孩子们说得精彩极了。

此时,孩子们自己所看到的,或是自己亲自参与的比賽场景自然就会浮现脑海,写起来更是信手拈来。

作业纸收上来,真是精彩纷呈。许多孩子不仅有总有分,还点面结合,内容丰富,具体生动,有身临其境之感。还有的写足球比赛中的趣事,细节展现太精彩了。有个孩子一脚下去把鞋子与足球一起踢飞,飞得自己找不到鞋子了。

单是找鞋细节就很精彩:

咦,刚才明明看到鞋子飞向这里,怎么就不见了?被超人拿走了?还是我的鞋子不要我了?真长了翅膀飞了?

唉,若真是这样,我只好光着脚回家等着老妈一顿臭骂了。此时,我仿佛看到老妈站在眼前,气急败坏地指着我的鼻子:“你这孩子真无用,怎么连只鞋子都看不住,才穿两天就丢了,怎不把自己丢了……”我在心里说:“唉,丢鞋子容易,‘丢人不容易啊。你一会儿看不到我,又会满世界找我,而且眼泪鼻涕一起找。我可不想丢——人——”……

你看,这样活灵活现,心理描写如此丰富,让人激动!

(二)学写动作

共读《长袜子皮皮》,我选皮皮烙饼的精彩动作与孩子们细读感悟:这时她拿出三个鸡蛋,高高地扔到空中……皮皮一边讲一边用手指轻轻地从锅里捞出鸡蛋壳……然后把挂在墙上的一把浴刷拿下来搅拌烙饼的面糊,面糊溅得满墙都是,最后把剩下的面糊倒进放在炉子上的平底锅里。她在烙饼的一面涂好奶油,为了翻到另一面,她把烙饼抛到差不多有房顶一半高,然后用平底锅再接住。摊好后,她把烙饼从厨房的这头扔到厨房的那头桌子上的盘子里。

孩子们读得非常开心,一边读一边笑,我让孩子们找出烙饼的动作——“拿”“扔”“捞”“搅拌”“倒进”“涂好”“接住”“摊好”“扔”,在班里表演,感受用词的准确,再让他们找出动作的连接词——“然后”“再”“最后”等,感受动作的先后顺序,孩子们主动补充了一个“先”,让这一系列的连接词更完整了。

此时出示我改后的片段,让其对比阅读:“这时她先打鸡蛋,捞出鸡蛋壳,然后把浴刷拿下来搅拌,面糊溅得满墙都是,最后把剩下的面糊倒进平底锅里。涂好奶油,摊好后,她把烙饼扔到盘子里。”

对比阅读中,孩子们发现,这样平铺直叙太简单,步骤虽没少一步,但缺少情趣。再读文本,孩子们对皮皮的第一个动作“打鸡蛋”中的信口开河,觉得挺好玩,感受到皮皮的爱说谎话,皮皮丰富的知识和超常的想象力,连她的用词都挖掘出来了——你们会看到头发马上会“嘎巴嘎巴”地长起来。

一个“嘎巴嘎巴”,让孩子们感受不同,有的说:“能闻到头发快乐生长的味道。”这句把我惊到了,孩子们居然像诗人一样,随即送去热烈的掌声。有的说:“我的头发好像是好吃的薯条,嘎巴嘎巴脆,真好吃!”

我都佩服他们的感受,让他们写动作,也用这样快乐的方式,把一个动作放慢,加入自己的想象,融入自己的所见、所闻,这样写出来的动作就不会这样枯燥无味了,也会像作家一样让动作快乐地“生长”,长得又粗又大又长。

此时,欣赏动画——《足球小将》(国语版小学篇)里一个守门员的扑球动作,放慢观察,一遍又一遍,边看边说——你就是那个守门员……

孩子们写得多精彩:这时球向我飞来,下意识地,先一个用力向前,双手就伸出去了,仿佛是迎接一个大大的蛋糕,可是这可不是好吃的蛋糕啊,有时稍不留神,它就会变成一个大铁饼,砸得我眼泪直流。第一次学习抱球,忘了戴手套,一扑,害得好几天不敢碰球。

正想着,我的身体就扑倒在地,接着球到我怀里了,然后紧紧抱住球不放,生怕他们抢了去。你看,他们的眼神,死死盯着我手里的球,恨不得抢了去。那一刻,队友们都“耶——”地叫着,欢呼声响彻校园,我的心也飞上了天!

有了铺垫,孩子们写动作的难题迎刃而解了。为了充分发挥动画的优势,还让他们写自己喜欢的动画,找寻自己喜欢的人物,抓住语言,甚至有特色的动作、表情、故事等,他们说得头头是道,写起来也得心应手。

三、借助情境,体验韵律美

读“足球”,写“足球”,读写结合,互相促进,互相成长,再借助学校的足球操活动,孩子们感悟快乐的同时,更感受到体操的韵律美、生活的节奏美。

2015 年3月我们学校重拾足球,校园再度掀起足球风,满操场都是孩子,他们一看到球,就兴奋。其实,不仅足球训练吸引孩子们的目光,足球操同样也是。

这次足球操要参加县里展演,训练还是很辛苦的。但孩子们一拿到足球,那种兴奋劲儿就甭提了。训练虽很苦很累,孩子们一个个脑门上尽是汗珠,身上衣服全湿了,可没人喊累,反而喜笑颜开。训练足球操,有了亲身体验,真是下笔如飞。这样真实的生活,给了孩子们习作的动力。孩子们不仅写了自己如何练习足球操,还写了老师如何教的,既有自己,也有同学,既有全局,也有个人,身临其境一般。

“看到足球,我就想踢。老师让我们抱球,可我一抱球,软软的,我知道是气不足,松松的像抱了一团棉花,老想转它玩。于是,只要一有空,我就会偷偷地转,转着转着,就被老师发现了,吓得我一伸舌头,头一缩,就再不敢玩了,只好认真练操。”杨子成这样写,仿佛他就站在读者面前。

足球操里有“扭屁股”,这个动作好多同学,特别是男同学非常不协调,就是不会扭,不是不知所措地乱跳,就是在原地干站着。吴满香在作文里说:

王宇乐真好玩,抱球扭屁股那一节,他活像个小猴子,头一歪一扭的,胳膊似乎很短,仿佛他真是猴子变的。

张鑫鑫更好玩了,圆圆的大肚子,扭起来简直像只大公鸡,嘴还一噘一噘的,见我看他,就更不好意思了。他们俩的动作真搞笑。我边做边偷偷地笑,生怕被老师看到,笑着笑着,就忘了自己的动作了。老师一来到我身边,拍拍我的肩,我赶紧抿住嘴……

生活给了孩子们无穷的乐趣,更给了他们创作的欲望。上课再让孩子们回忆刚刚发生的事情,将其记录下来,虽然他们腰酸背痛,但脸上都是笑,文字里也是笑。其实,他们的周记里早已不经意地记录了这一幕幕,这些鲜活的画面,给习作无穷的源泉。

杨四耕老师在《体验教学》中说:“只有亲历,才能触动人的心灵深处;只有触动到心灵深处,才能产生情感、生成意义、发展素质。因此,在素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体验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可以这样说,体验是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条件。”确实,孩子们只要喜欢,就不说累,不说苦。跌倒了,皮都掉了一小块,眼泪一抹又上場了,跑得比兔子还快。习作也一样,只要是写自己喜欢的,总是说不完,乐此不疲。

我们班参加选拔县表演足球操的学生最多,所有女生都去了,男生只有几个没去。展演回来,孩子们兴奋极了。但是,少部分的学生没有这样的经历。为此,我在班级里让他们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话,并播放展演视频,孩子们睁大眼睛,有的努力搜寻自己,有的在回忆自己的动作,有的在找好朋友,指指点点,热闹非凡。孩子们看一遍不过瘾,连看三遍,表情不同,心情也不一样。

“老师,没上台时,我的心都要飞出来了,扑通扑通的。不信,你问她。”班长欧璇璇笑嘻嘻地说,一边说,还一边比画着,“等到上台反而不怕了,音乐一响我就跟平时一样做起来,你看到我了吗?我站在第二排!”

一向胆大的她,竟然也害怕,我不由得伸手摸摸她的头。

“老师,彭佳敏腿一直在抖,抓着我的手不停地说:‘我有点儿害怕,我……我鼓励她,让她不要害怕,还让她做深呼吸。其实我也很害怕,台下那么多观众!”张慧珍还没说完,彭佳敏的嘴就噘起来,头一低,不敢看我了。

我知道,孩子们第一次登上大舞台,肯定吓着了。经历是一笔财富,他们写起来内容就丰富多了。

魏义泽习作里这样说:王宇乐能去参加展演,为什么呀?他学习没我好,身体没我棒,老师凭什么让他去?

那天老师一宣布,没有我,我就伤心极了,一直伤心了好几天。因为我长得不如他帅吗?还是因为我那天训练时一个动作没做好。那天音乐一响,做抱球出脚的动作,我怎么老是跟不上节奏呢?特别是出脚,人家向左我向右,人家向前我向后。魏义泽啊,魏义泽,你怎老是反着呢?我心里越想跟上,脚就越跟不上。是老年痴呆了吗?还是我天生就不是这块料……我太紧张,人一紧张就容易出错。以后我要镇定,越紧张越容易出错,距离自己的目标就更远。

有些动作写起来模糊,我就让孩子们再次到台前展示,带着任务观察,这样更真切,距离更近,写起来更具体、生动。

体验与写作联手,让活动更丰富;体验与写作联手,让习作更精彩!

校园足球,搭建了读写结合的桥梁;校园足球,给了孩子们的阅读与习作不一样的精彩!

猜你喜欢

皮皮足球习作
我也得了A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谁厉害
如此晨跑
书低了
认识足球(一)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