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度参与打造高效课堂

2019-04-19尤帅武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除数两位数乘法

尤帅武

数学学习是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必须要有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这个过程。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离开了学生的参与,课堂教学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要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动机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新授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把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

例如,在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我先从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出发,出示两道题:45÷3;80÷4。学生很快算出了结果。这时,我在80÷4这道题的除数4后面添上一个0,使其变成40,引导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应该怎样想?怎样计算?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悬念,既可以触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动机,又可以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带着疑惑进入新课,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当然,在一堂课中,不仅要在开始时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动机,还应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情景创设,使学生始终保持认真主动的态度和情绪。

2.创造条件,提供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

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的机会,使外部活动逐渐内化为学生内部的智力活动。

教师要提供给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一般应当在新旧知识的连结处,让学生尝试新知识,使所有学生都能够“跳一跳摘到果子”。

如在讲三角形面积时,课前让每个学生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在课上先引导学生回想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转化图形—建立联系—推导公式),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利用知识的迁移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看看哪个合作小组的方法最多。学生通过一步步地探索,边操作边观察、比较、讨论、总结,把旧知识与新问题联系了起来,既锻炼了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协作精神和集体观念。

3.改进教法,探究学生主動参与的方法

加强直观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如在教学“面积”这一概念时,针对学生对平面图形理解不到位、存在认知障碍的问题,我让学生准备一些日常用的立体物品,如酒盒、墨水盒等,让学生摸一摸这些盒子的表面,比一比其中两个盒子表面的大小,然后再让他们沿着盒子一面的边缘把它描画在纸上,比较这两个平面图形的大小。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进行感知,从具体到抽象,从实物到模型,从亲身感知到图形辨认,既要解释平面与立体的关系,又要抽象概括出面积的概念。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能够参与学习几何概念、形成空间观念的全过程,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重视语言表达,让学生在说理中参与。在教学86÷34时,先让学生根据算式说说如何算,看除数是两位数,就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86比34大,商定在十位上,看高位8除以3,想3的乘法口诀……这样,学生不仅在说理中参与了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而且通过语言表达深化了对法则的理解。

鼓励创新,让学生在联想中参与。在教学中精心设计题目,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激发联想,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提倡新颖的解题方法。在学习了乘法运算定律后,我出示51×61这道计算题,问学生:可以怎样计算?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有的学生很快利用知识的比较和迁移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可以把51看成是50+1的和再乘以61,这样比较简便。”还有的学生说:“也可以把61看成是60+1的和乘51,再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这样,学生在联想中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既学会了迁移的思维方法,又提升了思维的创造性,使知识从实践中来又回到了实践中去。

编辑 _ 于萍

猜你喜欢

除数两位数乘法
算乘法
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巧算两位数加法
除法中的简便计算
特殊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技巧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你会算吗——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为例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写出不同的两位数
把加法变成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