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融通做优资源 携手发展做强供给

2019-04-19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委员会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东城区育人资源

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委员会立足学生、学校、区域三个层级,积极探索教育与社會资源整合共享、共建、共赢的发展之路。

匠心设计,探索实践育人新途径

开发资源,打造没有围墙的校园。2004年,东城区率先提出“蓝天工程”,即引入社会资源,建设资源共享、没有围墙的校园,自此开始了东城区社会大课堂的实践探索之路。在“蓝天工程”的整体架构下,东城区形成了一个资源库、一本活动手册、一个信息化管理平台、一套评价体系、一个课外活动管理中心的资源建设成果。

资源课程化,构建有品质的社会大课堂。东城区开发蓝天博览课,创编《“蓝天工程”博览课》地方教材,依托巨大的实物教育资源,迅速开发出小低、小中、小高、初中四级课程资源,编写了四个学段共四册教材,包括16个单元44个课例学材,实现社会资源和三级课程的有效对接。

东城区还开启了教师版“社会大课堂”。面向东城区的德育干部、骨干教师、学科教师等组织系列培训,带领教师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让教师们有机会与专家对话,与文物对话,与同伴对话,同时,将自己的所学、所感、所悟,形成具体的课程与教学设计,在实践中为学生打开深入学习之门。

锐意改革,探索学院制育人之路。自2010年起,东城区开始推进学院制改革,成立东城区青少年教育学院,并逐渐形成了“1+N+8+X”的多主体协同发展教育组织模式,即1个青少年学院总院,依托原有的东城区青少年课外活动指导服务中心以及少年宫、科技馆等成立N个专业学院(目前有6个),在东城区8个学区依托原有的职成教育资源成立学区分院,同时,将原有的优质社会资源和具有优质课程的中小学纳入形成X个课程实践基地。

初心不改,营造学校社会共同育人新局面

10多年来,东城区社会大课堂把继承传统和改革创新相结合,用统筹的理念将校外、课外资源充分拓展延伸、整合利用,营造一个无边界的课堂,努力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课堂和适合的教育。

形成区域共同育人的教育生态。通过资质审核标准、课程建设制度等系列管理措施,形成了由博物馆类、传统文化类、名人故居类等14类560余家社会资源单位、300个重点活动场所、100个课程基地组成的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体系,构建了文化与艺术、科学与技术、职业与社会、体质与健康等若干个课程群,目前,6个课程群共有430门课程处于全面实施的状态。营造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兴趣爱好的教育生态环境,为东城区人才培养架起了一座“立交桥”。

促进了学校课程改革的深化与发展。学校经历了从区域资源供给任务驱动到课程供给被动消化,再到自主自觉利用社会教育资源育人的发展变化历程,其认识观念和育人理念也发生了质的变化,社会优质课程资源成为学校课程建设的重要生命力。学校主动立足区域优势、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和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通过构建“资源单位群”,打造“精品课程”等途径,让学校的教育更贴近生活实际,贴近社会。例如,黑芝麻胡同小学利用区域供给的资源构建了本校的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史家教育集团联合中国国家博物馆开设了“漫步国博”“博悟之旅”博物馆系列课程,涵盖了小学阶段的12门学科,实现了全学科介入。

增强学生的实际获得感。社会大课堂开启了学生深入了解社会的一扇大门,引领学生更加深入地实践体验学习。学生用眼睛去观察、用头脑去思考、用心灵去体悟,在社会大课堂中,学生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有了成功的体验,找到了梦想。

东城区将继续以社会大课堂为契机,坚持“社会融通做优资源,共建共享做精品牌,携手发展做强供给,学有优教成就梦想”,为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开拓了更多的渠道和平台。

猜你喜欢

东城区育人资源
东城区政协“工会界别委员工作室”正式启用
掀起热潮 学深悟透 奋勇争先 东城区总工会举办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讲座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大庆市东城区污水处理厂恶臭气体分析与治理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