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晌午时光”里幸福成长
2019-04-19毕研环
毕研环
“一开学,就收到一位家长的短信:‘今天**去参加课外班了,没有完成你的作业。完全没有解释、道歉的意思,就是告知。我当时心里特别不高兴,却又不知该怎么回复……”
“研究生毕业后面对一群小学生,我真没想到会手忙脚乱,每天早早到校,从书包怎么放到水杯怎么放,从上课纪律到课间排队,还要处理鸡毛蒜皮的小事,这些比备课花费的精力还要多……”
新入职的几位青年教师边吃午餐边诉说自己的烦恼,而有经验的教师则时不时送上自己的“小妙招”——这是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项目之一“晌午时光”的活动情景。
从刚刚走出校门到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面对来自学校、社会、家长、学生多方面的压力,青年教师难免会感到困惑、迷茫。他们大多是90后独生子女,其道德观念、工作态度、处事风格都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面对一群自我意识发展水平低、尚缺乏是非辨别能力的小学生,青年教师缺乏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等问题逐渐暴露。为了解决青年教师遇到的困惑,我们设计了“晌午时光”活动。“晌午时光”每月举办一次,利用午餐时间开展活动,现在已经成为学校青年教师解决成长困惑、分享成长快乐、为学校建言献策的平台。
1.筑牢精神支柱
党的十八大报告特别指出,要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专家讲座、政治学习、以赛促教等方式虽能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但或限于业务上的传帮带,或重于道德和知识的说教,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而“晌午时光”恰好与其互补,形成非正式学习共同体。通过“晌午时光”可以及時了解青年教师思想动态和工作情绪,同时,将学校政策方针和精神有效地传递到青年教师群体中。“晌午时光”内容上把思想教育与解决教师实际问题相结合,达到以情教人的目的;形式上注重渗透性教育,使思想教育取得了润物无声的效果。
2.强调共享学习
“晌午时光”注重倾听、对话,搭建成员间双向、多方的交流平台,避免了枯燥的一对一谈话式学习。在这一模式下,党员、非党员、行政人员、一线教师都成为了普通学习者,可以平等地表达意见,实现有效沟通,而成员间差异化的学科知识、技能和风格等,又使大家都能获其所需。他们从工作实际和发展需求出发,自主选择谈话议题,可畅谈体会,可与伙伴们倾诉,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诸多工作艺术,提升了专业能力和职业认同感。
3.创新项目化管理
“晌午时光”利用青年教师思维活跃、善于创新的优势,采取项目管理的方式,由青年教师自己组织实施。项目负责人需要统筹组织开展活动,包括人员分工、召集、事项安排等,并要针对实践中产生的新问题不断沟通,制订下一步行动策略。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青年教师的策划和实践能力,而且强化了他们的担当意识,提升了他们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