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一体化德育体系

2019-04-19谢春风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学校德育研究会北京市

谢春风

2018年11月8日,北京市学校德育研究会(以下简称“研究会”)正式成立。这是北京市聚焦新时代学校德育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以德育组织化创新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地生根的积极探索,具有前瞻价值和示范引领作用,体现了首善德育的鲜明特征。研究会成立后,将重点围绕“一纵一横”,研究解決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工作“纵向”衔接和学校、家庭、社会“横向”协同育人的问题。

背景:新时代要求新作为

1.新时代学校德育发展面临新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35次会议提出,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发展、创新性思维、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使各级各类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更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国家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首善之区,北京市的学校德育地位特殊,使命神圣,任务艰巨。

2.着力破解德育难题要有新作为

虽然我国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构建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德育条块分割、力量分散、研究力量比较薄弱,学校德育统筹整合优势和主体主导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大中小幼德育的学段衔接不紧密,目标和内容的具体化、系统化有待完善,操作性有待加强;德育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缺乏科学的整体规划和管理;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合力有待进一步加强;现有德育管理机制、社会协调机制尚无法适应建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的要求;育人工作缺乏统一的考核标准和监管机制,特别是缺乏一个适应新时代要求的能够进行顶层设计、系统构建、实现德育专家资源统筹和整体优化的“专业性大脑”;北京市教育类学会组织业务上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缺乏整体谋划学校德育工作的专业组织。因此,只有创新机制,形成大中小幼一体化的德育大格局,才能解决德育实效性差的问题。北京市学校德育研究会强化学校德育研究的统筹,突出横向协同,立足学校德育实践,是构建德育新格局的组织化创新之举。

北京市学校德育研究会将通过强化统筹、突出协同、立足实践应用三个方面的研究,着力破解德育工作中的难题。

强化统筹研究。以中小学为主体,兼顾大学和幼儿园,着力推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应用对策、基础理论和鲜活生动的实践研究。

突出协同研究。以会员单位的方式,突出协同市文明办、团市委、市妇联等相关部门研究力量,协同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四位一体的育人横向沟通,协同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研究力量的纵向衔接。

立足实践应用研究。一方面,积极为上级决策提供基础依据;另一方面,服务学校开展鲜活生动的德育实践,并搭建平台,积极推进京津冀、京沪津渝、京江浙跨区域德育理论与实践的交流。

谋划:科学设计,系统推进

新时代首都德育要实现大中小幼衔接、整体优化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在机制体制等方面锐意创新。2018年10月18日,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召开全市教育大会,市委书记蔡奇在大会上强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全方位德育工作体系,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格局。市委常委林克庆也提出“北京市要创新机制,积极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强化学校德育特色,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快成立北京市学校德育研究会”的工作要求。

2018年3月,北京市学校德育研究会筹备小组成立,开展首都教育改革发展若干问题的研究,进行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和三位一体育人体系建设的调查。4-10月,市委教工委、市教委谋划建设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研究的主流方阵,以发挥示范作用。在市委教工委宣教处、北京市教委基础教育一处和学前教育处的直接组织下,在各区教工委、教委推荐下,最终确定了57所(其中,幼儿园6所,小学20所,中学21所,大学10所)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研究基地校。入选学校在学段上纵向贯通,具有系统性、完整性,覆盖大中小幼各个学段;德育基础好,示范引领性强;个性和特色鲜明,代表性强;覆盖面广,分布在北京市各个区,包括名校和普通学校,公立学校、民办学校和职业院校;中学数目最多,因为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所以要加强中学德育。

研究会在筹备调研过程中,得到了首都文明办、团市委、市妇联等相关委办局,中国教育学会等相关协会,各区教工委和各学校的热烈响应和大力支持。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市第十二中学作为北京市学校德育研究会成立的三个发起单位,高度重视学校德育研究工作,为北京市学校德育研究会的筹备成立提供了有力支持。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是北京市学校德育研究会的第一发起单位,积极参与了北京市学校德育研究会的全程筹备,将承担研究会今后的日常组织工作,学会秘书处设在该院德育研究中心。

展望:发挥思想库、资源库、专家库和项目库的作用

2018年11月8日,中共北京市委教工委、市教委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北京市学校德育研究会选举、成立大会。

北京市学校德育研究会第一次会员大会选举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原副主任关国珍为会长,选举66名首都各领域代表为理事,确定57所大中小幼学校为会员单位和首批德育研究基地校。为提升学校德育研究的科学性和专业性,研究会特别聘请了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陶西平、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方中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檀传宝等作为首批咨询专家,为研究会提供理论指导和咨询服务。凝聚首都各领域专家的研究团队,为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衔接协同机制研究奠定了工作基础。

市委教工委常务副书记郑吉春在成立大会上提出了四点要求和希望。一要当好德育政策“思想库”。集中力量攻克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大理论问题,着力破解全市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难题,充分发挥智库和外脑功能,为全市学校德育工作决策“出主意”“想点子”“造样板”。二要盘好德育工作“资源库”。积极整合各类德育资源,采用现场观摩、座谈研讨等形式,分层级、分目标、分主题组织大中小幼各学段定期开展交流,搭建各学段德育工作的互动平台和资源平台,引导各学段在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上达成共识,使全市学校德育工作真正统起来、活起来、强起来。三是组好德育研究“专家库”。团结凝聚首都德育专家,建立覆盖大中小幼的德育专家名录,为北京市开展德育研究、咨询、论证等提供智力支撑。四是建好德育实践“项目库”。围绕“一纵一横”工作重心,发掘、总结、凝练一大批具有复制推广意义的德育项目,使各校打造的“盆景”在全市形成靓丽的“风景”。

市委教工委副书记、市教委主任刘宇辉强调,北京市学校德育研究会作为市一级研究会,要提高政治站位,开展德育顶层谋划和政策研究,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北京市教育大会精神,以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以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研究为主旨,围绕“一纵一横”工作重心,坚持“聚焦学段衔接、强化学校主体、坚持问题导向、统筹协同协作”的研究原则,为首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贡献力量。要突出研究会“立足学校,聚焦衔接,强化协同,深化研究”四个工作特征,依托相关委办局和德育研究基地校,开展接地气的德育研究,研制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指导纲要。要积极协同高校优势学科资源,培养一批德育研究的骨干力量,推动北京市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研究骨干队伍建设。北京市各有关部门,各区教工委、教委和大中小幼学校,要进一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创新精神和奋进态势有效推进首都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研究,积极支持北京市学校德育研究会发挥好思想库、资源库、专家库、项目库的作用,使立德树人落地生根。

北京市学校德育研究会会长关国珍指出,研究会将在市委教工委、市教委领导下,遵守《章程》,聚焦纵向衔接,强化横向协同,创新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研究。建立联合发布课题的机制,建立接地气的德育研究机制,建立实践研究成果的推介机制,着力通过研究机制的建立解决大中小幼德育割裂问题和碎片化问题,为推动全市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提供必要支撑。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化德育研究交流合作机制,形成多部门联合发布德育研究课题机制、跨省市德育研究交流机制、定期共享德育研究成果机制,以新机制推动德育一体化研究的可持续发展,激发学校德育研究的生机与活力。关国珍会长表示,北京市学校德育研究会作为新成立的一级研究会和各类一级学会中最年轻的新生力量,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虽然具有恰逢其时、应运而生的优势,但在起步开局阶段仍有诸多建设性工作需要完成。研究会也将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研究作风和研究精神不断探索,开展好具有首都特色的学校德育一体化研究。研究会将立足实践,直面问题,着眼应用,机制先行,在更高起点上建设首都德育智库,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得更有高度、更接地气。

链接

北京市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研究基地学校(首批57所)

幼儿园(6所)

东城区大方家幼儿园、东城区第五幼儿园、西城区棉花胡同幼儿园(副会长单位)、西城区回民幼儿园、丰台区第一幼儿园(副会长单位)、密云区第六幼儿园

小学(20所)

府学胡同小学、史家胡同小学、板厂小学、宏庙小学、奋斗小学、西城师范学校附小、正泽学校(民办学校)、白家庄小学(副会长学校)、朝阳实验学校、芳草地国际学校、海淀区实验小学(副会长学校)、海淀区民族小学、中关村三小、太平路小学、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通州第一实验小学、北京第八中学京西附属小学、房山区良乡中心小学、燕山星城小学、怀柔区实验小学、密云区第四小学

中学(21所)

景山学校、广渠門中学(副会长学校)、北京五中、北京八中、北师大第二附属中学(副会长学校)、育才学校、北京八十中、和平街一中、人大附中、八一中学、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民办学校)、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十二中(副会长学校)、北京十八中、京源学校、运河中学、大兴一中、天通苑学校、顺义区第三中学、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平谷第一分校、延庆一中

大学(10所)

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工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副会长学校) 首都医科大学(副会长学校)、中国音乐学院、北京城市学院、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北京服装学院

猜你喜欢

学校德育研究会北京市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波兰睡眠研究会
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探究
第九届亚洲睡眠研究会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