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培养创新人才作为重要育人目标
2019-04-19杨志成
杨志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帮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学会同他人合作、学会过集体生活,激发好奇心、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他指出,要把创新教育贯穿教育活动全过程,倡导“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教育氛围。鼓励学生善于奇思妙想并努力实践,以创造之教育培养创造之人才,以创造之人才造就创新之国家。这是我国关于培养创新人才的战略部署。面对“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面对建设教育强国,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战略任务,面对世界教育百年变革的大趋势,把培养创新人才作为我国教育改革重要育人目标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也是未来教育的必然选择。
北京八中早在1985年就创办超常教育实验班,虽然指向超常儿童培养,但始终探索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广泛的示范性,是新时代全面推进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教育借鉴。学校的“本真致美”教育,是总结基于超常儿童培养模式经验而形成的学校全面育人、创新育人的办学理念思想体系。30多年来,北京八中一直在课程整合、校本教材、教学方法、实践活动和跟踪反馈等方面进行创新实践,努力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了一批年轻英才,为教育改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为高水平的教育公平和素质教育探索了创新范式。
培养创新人才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5月30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指出,“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的科技支撑。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新理念、新设计、新战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这是我们提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出发点。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使蕴藏在亿万人民中间的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充分涌流。
基础教育承担着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工程。因此,基础教育要从教育强国战略目标的角度,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要让创新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的过程,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切实落实创新国家教育战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创新人才培养,注重创新教育的探索和实践。在北京八一学校考察时,他来到学校天工苑通用技术中心,走进科普实验室,听取学校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航天人才开发交流中心共同开发的科普小卫星课程情况介绍,察看模型卫星和工程样星实物,同老师和学生交流。得知他们研制的中国首颗中学生科普小卫星计划于2016年发射,习近平总书记肯定了学校通过科普活动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做法,勉励同学们把科学爱好和科学实践从中学到大学连贯起来,不断取得更多成果。
培养创新人才是未来教育变革的必然选择
伴随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人类教育被迫进入一个新的变革时代。这意味着基于夸美纽斯构建的现代教育范式,在持续了四百年发展之后,面临一次新的转型。面对从原来知识学得完的假设,变为知识学不完的现实,从人类是知识最强的学习者和传承者,变为人学不过人工智能的机器的现实,人类的教育和学习都面临颠覆性的挑战。学习什么?为什么而学?都成为这个时代最难回答的教育命题。随着知识的爆炸性增长,知识更替的加速,人类的学习必须超越单纯的知识学习,善于创新、把握创新、具有创新能力正成为人才评价的常态指标,也正在成为教育目标评价的常态指标。于是,基于知识的学习和教育逐步转向了基于人的核心素养、关键能力发展的评价。这就要求教育必须基于这样的目标进行范式转型。
北京八中超常儿童培养素质班在探索超常儿童培养过程中,较早进行了教育范式转型。他們比较早地认识到,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不是知识的学习,而是全面能力的发展,以德育为先,以能力为重,以全面发展为本,“实行宽领域、厚基础、重体验、促自主的充实式培养模式”。素质班通过整合国家课程、创新特色校本课程两大途径,形成文理兼备、学科综合的课程体系。为了让学生学好,文科增加综合课“历史与社会”“中华典籍选读”等,理科增加“综合自然科学课”“探究实验课”等。除借鉴少儿班的自然体育课,学校还进一步丰富了社会实践课和研究性学习,学生每年可以参与约十项课题研究,极大提高了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八中的这些育人目标和课程与教学的探索,是“本真致美”教育理念的体现,更是对未来教育的有力探索,为更多学校面向未来的教育转型提供了借鉴。
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
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基础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基础教育要着力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创新实践能力,尤其是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创新人才的培养更需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
首先,创新人才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人才,更应成为国家制度存续发展的坚定接班人和优秀建设者。因此,创新人才培养更应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品德修养锻炼、奋斗精神教育,真正使优秀的创新人才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其次,创新人才培养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此外,创新人才更应具有综合素质。要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热爱体育锻炼,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要具有审美和人文素养,具有劳动精神、合作意识、社会责任。
北京八中在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探索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值得借鉴的全面发展育人体系。比如,学校把不同学段相同知识点统一整合,按学科知识递进层次进行螺旋上升式的渐进整合,变多个教学循环为一个简明完整的教学循环,极大减少了知识碎片化、重复性学习以及应试化训练。针对超常儿童信息需求量大、接受能力强等心理发展特点,开发了自然体育课、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等特色课程,实现教育内容的多元化、社会化和时代化。为促进超常儿童并不超常的身体素质的优质发展,除常规体育课外,每周增加了一个下午的校外自然体育课,把学生带入大自然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如远足、爬山、游泳、滑冰、自行车旅行等,充分发挥自然环境的教育作用,使自然体育成为以自然环境为依托、体育活动为载体、全面提高学生素养(身体素质、运动能力、意志品质、团队精神、爱国情怀等)的综合课程。
在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全面深化,培养创新人才已经成为教育共识,北京八中超常教育的探索,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参考。
编辑 _ 王雪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