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019-04-19张丽英
张丽英
摘 要:学习动机,就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以达到某种目标的激励和驱策力量,是将学习愿望转变为学习行动的内部动力。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都受一定的学习动机所支配,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数学教学工作的重点之一。从学习动机的结构看,学习动机是由各种动力因素组成的復杂系统,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是学习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动机;数学教学
小学生由于心智发展都不成熟,所以他们在学习上的动机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比如获得家长的肯定以及教师的表扬。但是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现在孩子也越来越早熟,他们接触事物的途径太多太广,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也可以利用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好对他们的学习产生有利的影响。在实践的教学中,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了极大的帮助,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有了很大的激发作用。所以在这里和各位一起探讨一下,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也有所帮助。
一、充分发挥教师人格魅力吸引学生
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具备良好师德修养,塑造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努力打造自己的课堂教学风格,是数学教师应该树立的努力方向。这也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做到的“教人”,“教人”过程中与其说是“言教”,还不如说是“身教”。所以,教师在教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同时,教师还必须具备高尚的人格,这些体现在教师的处世态度、为人风格、价值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甚至包括教师的言谈举止、仪容服饰等素质外型。教师必须成为学生可以师从的表率,不断提高师德认识,培养师德情感,坚定师德信念,塑造师德意志,养成师德习惯,使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始终将自己置于良好的道德修养之中,从而使教师在人格上所表现出来的力量达到真正的“言传身教”“不教而教”这样的境界,使学生真正能够体会、接受各种正确的除课堂教学以外的教育。从而,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当然,数学教师的人格魅力还应具备这两方面的素养:一是具有丰富的数学知识、良好的数学思维。教师要在课堂上能够把生活中一个个难以理解的数学难题熟练地解答出来,让学生产生敬佩之情,从而成为学生在知识界的“偶像”。二是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本身已经有了很多的困难,若一味地对其批评很容易让学生对数学产生畏惧之情。所以,教师经常性的对学生予以关心和鼓励,学生便会逐渐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使学生愿意去学、主动地学习数学,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动机和前进的动力。
二、变传统教学为启发式教学、以培养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实践证明,富有学习兴趣的学生常常会废寝忘食、津津有味的学习,并且从中得到很大的满足;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则把学习作为一种负担,感到厌倦和苦恼。”因此,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实际的内部动力。
数学学习兴趣的产生,首先是来之情感教育。感情的投入能够增强学生对老师所教课的爱好。因此,我在日常教学中,把感情教育放在首位,注意增加对学生的感情投入,通过不厌其烦的对学生进行耐心引导、热情帮助,使学生切实感受到老师的爱心,沟通师生情感,使之“亲其师,信其道”这样师生之间有感情的共鸣,学生对数学课就会产生强烈的兴趣,由厌学转化为愿学、爱学、乐学,从而诱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其次,重视挖觉教材的内在兴趣。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教材有内在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采用形象化手法,把抽象的问题化为具体生动地事实,联系实际进行讲授。
最后,重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趣味性,变“满堂灌”“填鸭式”的课堂教学为启发式的引导性和指导性教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法和方式的影响,受到数学学科特点的限制,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很难发挥和培养。在教学中,注意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和结构,给小学生创造和创设一个和谐、民主和宽松的学习空间,营造一个舒心和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小学生在探究、讨论和尝试中完成知识的学习、形成基本的数学技能。
三、利用学生作业的反馈,建立奖惩制度
心理研究表明,学习结果的反馈信息,对学生学习效果也有明显的影响,这是因为学生会根据自己作业的结果来调整自身的学习效果。同时,学生为了保持学习主动性,避免在接下来的学习再犯错误,就会增强学习动机,如果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再结合奖惩制度,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更明显。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表扬和惩罚,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表扬会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容易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而惩罚却恰恰相反,所以采用此制度时教师要多用表扬,少用惩罚。虽然表扬对学生学习有促进作用,但是使用过多或者使用不当也会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如果教师滥用表扬,就有可能破坏学生的学习动机。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奖惩,用两者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形成。
四、创设教学情境
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因此,教师在教学开始时就应该设计一个富有情趣的开头,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小学生的好奇心,自然而然地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步伐进入整个教学过程。如,在讲分数的性质时,可以这样引入:在《西游记》中,有一次,悟空为解唐僧师徒的饥渴而去找吃的,当他抱着一个大西瓜回来时,八戒口水都流出来了,立刻直奔过去,悟空拦着他说:“八戒,你是想吃这个西瓜的1/2、2/4还是3/6呢?”八戒挠着头思考,突然大声说:“我要吃3/6的西瓜,因为,分子分母都大就会吃得多”,这时,师傅和悟空都笑了。这个故事讲完后,学生一脸迷茫,但又充满好奇,想知道悟空说的是什么意思,这时教师就可以顺着学生的疑问指引他们进入知识的探索环节。
参考文献:
[1]陈丽利.小学分数教学中的数学基本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