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

2019-04-19周灵君

神州·下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培养途径初中

周灵君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核心素养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1]。初中语文教师也开始探究如何将语文核心素养渗透到语文课堂之中,以此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涵,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推动语文教育事业全面持久发展的基础上为学生将来更快更好的发展铺平道路[2]。本文首先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行分析,再就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这一目标展开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途径

前言:

以分数论英雄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式。当前这个社会需要综合素质强的现代化人才,不再单纯地以学生学习成绩作为衡量指标。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做好基础知识的教育工作,還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今后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终身发展为目标进行教学,让学生走上社会后能够快速适应社会并且具备终身学习意识,本文就如何实现这一目标进行论述。

一、语文核心素养内涵分析

语文核心素养简单点说就是通过语文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具备今后能够更好适应社会以及自己终身发展需求的技能和素质。核心素养是每个学生今后顺利走上社会并融入社会必须要具备的素养。具体到语文这门学科上,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思维发展与提升、语言构建与运用[3]。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一)基于文化传承与理解展开教学

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语文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语文教师要清楚认识到自己肩上承担的重任,在教学过程中做好文化传承工作,唤醒学生对优秀文化的重视,让学生可以自觉地发扬和继承文化。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课文是诸多教育专家精挑细选、层层分析和讨论而决定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权威性。其中的古诗词、文言文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如《桃花源记》、《小石潭记》、《诗经》二首、《庄子》二则等,这些古诗词和文言文的文化底蕴深厚。在分析这类文章的时候,语文教师要加强对文章内涵的挖掘,在这个基础上给学生传授传统文化,让学生深刻感知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此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还可以利用课下时间组织学生开展“诗词朗诵比赛”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以此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基于审美鉴赏与创造展开教学

审美鉴赏与创造主要是指在语言活动中创造、评价、欣赏和体验语言美感的综合性品质。核心素养背景下,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的时候不仅要注重对字词、语法等基础知识点的讲解,还要引导学生鉴赏课文,能够从思想表达、情感表达、修辞运用、文章架构、语言手法等多个角度去欣赏和评价一篇文章。例如,在讲解朱自清的《春》这篇课文的时候,语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着重分析作者在修辞运用、语言手法上的妙处。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理解,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仿写训练,在仿写过程中,学生就会仔细、深入地去品位,从而做到有效理解、充分吸收。这样既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基于思维发展与提升展开教学

在语言教学中,口语教学和写作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不管是口语表达还是书面写作,都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性。我们在表达的时候,经常会思考如何去说这句话,怎样去表达才能让他人更好地理解。这实际上就是语言逻辑的过程,也是一个较难的语言构建过程。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基于口语教学或写作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写作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引入最新的、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新闻热点,如“重庆公交车坠江”“范冰冰逃税被罚”等,然后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相互碰撞、摩擦,视野也因此得到开拓。最后,教师再让学生将自己的观点整理成文。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社会参与感,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四)基于语言构建与运用展开教学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培养学生的“语言构建与运用”素养,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笔者个人教学经验而言,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种途径培养学生的“语言构建与运用”素养:其一,在课堂上多与学生进行互动。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听课效率,还能活跃教学氛围,优化教学效益。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经常向学生提出“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刺激学生的表达欲望,以此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其二,语文教师可以创设口语交际环境,比如创设主题为“商量”“道歉”等口语交际环境,让学生即兴发挥,以此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其三,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等实践活动,以此培养学生的“语言构建与运用”素养。

结论: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升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要根据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行教学,注重文化传承与弘扬,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注重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思维,以此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为学生将来更快更好的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徐洁.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课程整合实施方法探析[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7,32 (04):7-12.

[2]罗先慧,李金云,李胜利.初中语文教学研究热点问题回顾与展望——2017《复印报刊资料·初中语文教与学》论文转载情况分析[J].语文建设,2018 (07):27-32.

[3]刘波.试论核心素养观照下初中语文教师“壮腰”能力“三个提升”[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19 (11):105-107.

猜你喜欢

语文核心素养培养途径初中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基于期待视域理论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