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小学生心理教育刻不容缓

2019-04-19赵爱芬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课外心灵师生

赵爱芬

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最新定义是“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由完整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当今社会需要健康向上的人,而“健康”一词已不再是传统观念认为的身体健康,而更重要的是注重心理上的健康。小学生作为社会培养的新一代接班人,他们的身心健康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未来。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迫在眉睫。

一、改变常规,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是一个整体,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在课外与学生沟通的过程是教育产生的关键,也是影响学生心境的主体。师生之间要建立相互信任,尊重,彼此接纳,理解与沟通的关系。学生的心境是脆弱的,容易受外界改变的。所以需要老师的正常引导。通常情况下,教师的评价具有权威性,事实上,教师的评价是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发展的一种激励手段,举手头足都影响着每个学生心理状态的变化,教师要融入到学生的内心,用心灵去与他们沟通,只有了解到学生心理的内心想法,才能抓住学生的兴趣与学生倾向在利用自己的授课方法传授所有的知识,也让学生的心理状况有个好的提升与发展。

二、溝通是师生心灵的桥梁

师生沟通,作为教师对学生应有的态度,不是一个新问题。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注重学生的生活”,“注重与学生沟通技巧健康成长”,要关注学生,既不能对学生过严,又不能放纵,诸如此类的训条讲了多少年,在职的教师们也许都耳熟能详,似乎无需研究了。然而,在见习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都忽略了课下“沟通”的重要性,有的教师甚至遗忘了“沟通”,有的虽然采取沟通,却事半功倍。学生哪怕是年纪很小的学生,对事情的敏感往往出乎人们的意料。“应不应该沟通”“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沟通”问题并不简单。由此引发的对“课外沟通对学生心境的影响”的思考,使我们意识到“课外沟通对学生心境的影响”是一个需要重新学习的问题所以我们把“师生课外沟通对学生心境的影响”作为研究的课题。

三、提高“抗挫能力”,让学生更加坚强

现在的家庭里,独生子女成为了“小太阳”、“小公主”,不当的家庭教育使他们很难体验到受挫的心情,到了学校的集体生活中一旦受到很小的挫折,就表现为心理脆弱,承受力差,甚至选择逃避的态度来面对。孩子一旦遇到困难或失败,便不知所措。这需要我们心平气和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告诉学生什么是属于心理疾病,而治愈的方法只有一个种,那就是自己放松心态,靠她自己的毅力去战胜内心对失败的恐惧,“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你自己击倒”。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在现代的教育中,仅仅有爱就够了吗?一味地给孩子爱,对他们来说是否反而成为了一种害呢?作为老师和家长是否更应该故意给孩子制造一些小挫折,来提高他们的‘免疫力,培养将来适应社会的能力呢?”。

四、感情交融促进内化改变

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五、学习的动力源自爱心

经常听到这种故事:一个学生及其厌恶学习且成绩也差,有一天来了一位新老师,情况逆转,柳暗花明。书本还是原来的书本,知识还是原来的知识,人也还是原来的人,一切变化都源于这位教师的个人魅力。

我们自己都有体验:爱一个人,就会爱他(她)的一切,爱他说的话,爱他做的事。一个爱老师的学生,不难理解他会爱听这位老师的课,愿意接受这位老师的知识和教导,并由此喜欢学习这门功课。让学生爱我们,爱我们给的知识,爱我们给的道理,爱我们陪着一起走过的童年。教育的重要原则和使命之一,应当使学生热爱学习,并由此热爱生活,热爱人生。

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它注重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虽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但我个人认为,事实也证明了,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与手段。

猜你喜欢

课外心灵师生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唤醒心灵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