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思政教育发展中心理引导因素的作用

2019-04-19祁霞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价值观念高等教育思政教育

摘  要:高校思政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不仅丰富了高校课程,让学生能接触更全面的教育,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三观”。但是,当前我国高校思政教育一方面自身存在诸多问题,另一方面缺少了心理引导,导致学生对该教育内容不感兴趣。所以,高校应该在思政教育发展过程中也要注重心理引导因素对学生的影响。为此,本文结合日常教学工作对高校思政课程教学中引入心理引导因素的意义展开分析,并且重点探究高校思政教育发展中心理引导因素的作用,以提升我国高校思政教育效果。

关键词:高等教育  思政教育  心理引导因素  价值观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3-0021-01

自从思政教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一部分内容一来,已经帮助一批又一批大学青年才俊明确了政治立场、坚定了精神信仰和疏通了内心情感。心理引导因素作为高校教育发展中的重要内容,自然也和思政教育产生了密切关联,甚至已经与思政教育揉合成一体。借助心理引导因素开展思政教育教学工作,不仅能更加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从而引导他们排解情感困扰和明确人生价值,还能帮助教师根据学生情况适当调整教学方案,以促进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由此可见,研究高校思政教育发展中心理引导因素的作用具有积极意义。

1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应用心理引导因素的意义

1.1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应用心理引导因素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让我国与世界交流的机会增多,但也不排除“糟粕思想”。大学是“三观”成型的重要阶段,如果这时他们受到了这些“糟粕思想”的影响,那么不仅会扭曲和侵蚀他们的人生价值观,更会动摇我国青年一代的思想[1]。所以,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应用心理引导因素,不仅是引导大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更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1.2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应用心理引导因素是解决高校思政教育问题的需要

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只重视教学内容从教师到学生单向传递,而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感受,如此大学生便不仅对课程教学内容产生厌倦,甚至出现逆反情绪。这种不平等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师生缺乏有效交流,更让不良情绪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排解,长此以往极易让学生偏离正常发展轨道。所以,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应用心理引导因素,不仅是丰富教学内容的需要,更是解决高校思政教育问题的需要。

2   分析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发展中心理引导因素的主要作用

2.1 有利于高校教育教学内容的不断丰富

在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主动提升教学能力的意识不足,导致教学内容年复一年陈旧不堪。但是,在高校思政教育发展中引入心理引导因素后,思政教师不得不提高自身的心理学水平,然后才能实际工作中应对自如,这样一来,教师就需要阅读大量的相关书籍,以丰富教学内容。另外,学生的实际情况也是教师落实思政教育的关键。

2.2 有利于高校思政教育科学性、时效性的提高

以前思政教育主要应用说服法,但该法使用效果维持时间较短。心理引导是从学生的心理因素出发,让学生的不良心理因素得到改善,从而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活动,这样一来,学生要做出某种行为或决定时,就会从心出发,并且以健康的思想为主导,进而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2.3 有利于教师创新教学模式

思政教育内容通常比较严肃、枯燥,传统教学方法只能让学生对思政课程失去兴趣。所以,教师应该结合多媒体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2]。例如,在讲到“毛泽东思想”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前搜集关于那个时代的资料,然后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向全体学生呈现。这样一来,不仅给学生创设了教学环境,更让学生对那个时代特点有了新的认识。

2.4 有利于学生调整心态

当前整个世界步入了良性、快速发展轨道,人才数量和质量的需求都非常大。作为当代大学生,一方面要认清自身所处时代的优越性,另一方面要努力锻造自己[3]。尤其是我国这些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需要大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坚强勇毅的性格和敢于创新的魄力。这个时代挑战与机遇同在,面对挑战时不慌不乱、沉着冷静,面对机遇时果敢、执着,面对成功时不能自骄自傲,面对失败时不能脆弱不堪。大学生要时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更积极的风貌迎接人生考验。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应用心理引导因素的意义,不仅体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方面,还体现在解决高校思政教育问题方面。另外,心理引导因素应用于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发展中,不仅有利于高校教育教学内容的不断丰富、高校思政教育科學性的提高,还有利于教师创新教学模式、学生调整心态。总而言之,是教育发展所需,是时事发展所趋。

参考文献:

[1] 董俊,谢勇.浅析心理引导因素在高校思政教育发展中的作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8).

[2] 焦佩.高校思政教育发展中的心理引导因素探讨[J].明日风尚,2017(10).

[3] 杨杨.论高校思政教育发展中心理引导因素的作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1):129-132.

作者简介:祁霞(1977-),女,青海西宁人,西京学院辅导员,主要研究方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管理,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价值观念高等教育思政教育
新时代价值观念冲突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文化流动视域下的城市价值观念创新:以“深圳十大观念”的生成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