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践行行知思想 开辟幼儿园家园共育新路径

2019-04-19周海燕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家园共育

周海燕

摘  要: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本质在于教人求真,秉承着生活即教育的教学理念,坚持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为幼儿营造一个学习和成长的乐园。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幼儿园和家庭,和谐的家园关系,有助于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让幼儿学会照顾自己,提高生活力,培养其自理能力。本文以陶行知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分析新时代背景下,幼儿园家园共育中所面临的挑战,并结合挑战提出教学建议。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  家园共育  生活即教育  自立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3-0228-02

陶行知教育理念认为教育离不开生活,一方面生活决定教育,教育离不开生活,只有以生活为基础的教育才能够真正发挥有效的力量,另一方面,教育促进生活,陶行知先生曾试图通过教育改变生活,让教育提升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促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幼儿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石,其重要性已不容忽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关系使合作共赢的关系,二者应秉承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理解的同时,积极引导和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但是,在当下,幼儿园家园共育的教育方式方法良莠不齐,如何做好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使幼儿能够在成长的过程中少走弯路,让家长感受到家园共育带来的益处,下面本人将结合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谈谈家园共育的新途径。

1   践行行知思想  家园共育的重要性

1.1 有助于幼儿园与家长之间沟通

良好的沟通环境能够促进家园共育的有效开展。家园共育首先要为家长提供一个平等的对话和交流平台,在传统的幼儿教育中,家园共育的方式多以家长会的“一言堂”模式开展,这样的沟通方式,很少能够听到家长的心声,我园在家园共育工作中坚持陶行知教育理念的教学做合一,将家长会改成了家长座谈会、家长沙龙,以分享经验、家长参与的形式展开。目的是为了拉近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之间的距离,贯彻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教学理念,让大家在对话中产生共鸣,消除隔膜,解决幼儿园与家长之间出现的问题,引导家长用正确的方式培养幼儿。

1.2 有助于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

陶行知认为,教育离不开生活,一是生活决定教育,即教育的内容由生活决定;二是教育促进生活,即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改變着生活,通过对幼儿潜移默化的教育,提升幼儿的自立能力。因此,教育与生活密不可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坚持教学做合一,无论是教还是学,最终的落脚点是“做”,以做为基础贯穿始终。如果把“做”比喻成一把钥匙,那么“教”和“学”就是为钥匙准备的基本技能,幼儿怀揣钥匙,到生活中去实践,去不断尝试打开各种“锁”,培养幼儿的探索实践能力,幼儿园和家庭形成合力,让幼儿不断尝试、操作,培植生活能力。

1.3 有助于夯实家长的教育地位

幼儿园家园共育过程中教师与家长的地位不对等是一个常见问题,践行行知思想,有助于夯实家长给的教育地位。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幼儿的成长缺少了家长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在这个面向金钱的时代里,培养孩子的完善品格变的尤为重要,家长参与到幼儿园家园共育,能够帮助家长走到幼儿的内心世界,能够更全面的了解幼儿的感知,通过家园共育中的活动,幼儿也能充分信任家长,家长也能够更好地教育自己孩子,夯实自己的教育地位。

2   幼儿园家园共育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2.1 少部分幼儿教师及家长对家园共育工作认识不足

首先,家长合作认识不足。在日常的幼儿教育工作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家长是有家园合作的意识,但是,缺乏深刻的理解,很多家长认为,家长将孩子送到幼儿园,幼儿园就有责任和义务照顾好幼儿,自己就做撒手不管了。这样的意识是错误的,幼儿的教育是双方共同的责任,家长容易忽视自己在抚养孩子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其次,家长参与家园共育活动受条件限制。目前,幼儿园中的家长大部分为“85后”和“90后”的一代,他们受教育程度高,对学前教育的要求已经不再停留在“吃饱穿暖”的层面,但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也都是各行各业中的中流砥柱,忙于工作,就将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隔辈亲的道理世人皆知,一方面,由于工作压力,客观条件不允许,另一方面,能够参与到家园共育活动的家长,都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对家园共育的认识不够充足,无法帮助幼儿更好的成长。

最后,个别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家园共育的核心在于沟通,有效的沟通是有效开展家园共育的前提。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总体不太高,大部分为本科毕业,甚至有一部分为专科毕业,他们虽然掌握了幼儿教育的基本常识,但是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有一定的欠缺。比如,一些教师对孩子的评价一直停留在“你的孩子表现的挺好的”、“你的孩子是一个聪明懂事的孩子”等等,这样的评价极其不负责,甚至可以称之为“保姆式教育”。

2.2 家园共育的形式陈旧

我园目前的家园共育形式虽然有十多种,但是形式陈旧,主要是以家园联系手册、学期中和学期末的家长会,以及家长开放日这三种方式。十九大以来我国制定的目标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样的陈旧形式即将被时代淘汰,传统的沟通形式,其即时性和有效性依然远远低于手机社交平台的效率。在我园已经出现有的家长已经将家园联系手册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纪念册”,并表示他(她)们的年代就是家园联络手册,现在已经是科技时代了,怎么还会保留。

幼儿教师在工作中也对家园联系手册存在厌烦感,认为,我们最难的就是每周五,根本想不出来要用什么词汇写在联络手册上,而且还要花上整整一天的时间去写,其实平日里,我们发现孩子的问题和优点早已经通过微信跟家长联系过了,家长也能随时随地掌握孩子的情况。还有的老师认为,家长开放日,很多家长因为忙,都没时间来,孩子们做出来的成果希望得到家长的认可,但是家长没有到园,孩子们表示很失望,但是我们已经将成果通过我园的微信公共平台发布在网上了,每天推送新消息,家长已经看到,也在家长群众表示非常满意,认为传统的家园共育形式过于陈旧,要与时俱进。

2.3 家园共育内容不够充实

近年来,一些幼儿教育进入了一个怪圈,幼儿教育将教育矛头指向了幼儿行为和人际交往上,一窝蜂地去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前几年,幼儿教育曾提出“不能让学前教育输在起跑线上”,家长和幼儿园忽视了幼儿自身的发展,忽视了关注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忽视了幼儿自身能力的培养,家园共育内容不够充实。

在一次家长访谈的过程中,有家长对笔者说:“孩子的情商和智商高不高不要紧,你平时关注下他,让他多与别的小朋友沟通,你看看人家俞××,虽然高考考了那么多次,但是结识了有用的朋友,不是一样很成功吗?”笔者没有表示赞同,也没有反对,但是我们反思到,我们幼儿教育的引导不够,家园共育的内容不够充实,才造成了家长会有片面的教育理念。

3   幼儿园家园共育的新路径

3.1 提高幼儿教师与家长对家园共育工作的认识

家园共育工作在幼儿教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幼儿教师和家长要从思想深处提升家园共育的意识,家园共育离不开沟通,沟通也绝不是偶然的,更不是在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才进行沟通。正确的沟通方式是双方保持經常性的联系,借助好微信、QQ等社交软件进行有效的沟通,只有这样,家园共育工作才能得以实现,才能有效开展,家长和幼儿教师才能更全面、更具体、更深入的了解幼儿,协同、合作推动幼儿健康成长。

作为幼儿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正确认识家园合作内涵,家园共育中,家庭占据主导地位,核心是幼儿,教师起到应当给予充分的尊重和权利的辅助。当幼儿教师能够有效的开展家园共育工作时,幼儿教育工作就会变的顺畅;当幼儿教师能够多与家长沟通,深入了解幼儿,开展家园共育工作就会变得得心应手;当幼儿教师与家长、幼儿之间建立了信任,双方的交流就会少了隔阂,幼儿教师对自己的工作就会产生成就感,付出的努力也会被认可。因此,有效的家园共育工作能够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作为家长,感悟“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摒弃家长是配合角色的意识。幼儿教育最大的受益者是幼儿,而最有效的教育者是家长。家园共育中,家长要意识到自己在教育中占据主体地位,家长要注意自己的沟通策略。比如,在遇到孩子与孩子之间发生冲突的事件中,家长要客观的了解情况,要勤于老师沟通,不要给任何一个孩子贴标签,公平处理。只有这样,家长才能被尊重,同样也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这也是陶行知教育理念中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生活影响教育。

3.2 丰富家园共育的形式

有效的家园共育形式都是需要长期积累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幼儿园、教师、家长共同维护和完善的。

首先,依托传统模式,创新常规家园共育形式。例如,保留学期前、学期中、学期末的家长会,将家长会改成家长交流会、家长座谈会,各抒己见,一起探讨育儿方式,与此同时,幼儿教师可以针对个别幼儿进行家访。

其次,保留讲座沙龙,创新讲座内容。例如,将传统的沙龙内容创新成学前教育,让家长与幼儿共同参与,讲述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安排、规章制度,传授教育经验,少一些固定的理念教育,多一些身边的案例分析,让家长感受到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是并行的。

最后,加入与时俱进的元素,紧跟时代步伐。上文我们论述,家园联系手册已经成为时代的记忆,幼儿园和幼儿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建立幼儿园自己的微信公众账户,将幼儿园信息随时发到平台上,建立微信群,能够及时与家长沟通,取得联系,可以保障沟通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3.3 拓宽家园共育内容

在家园共育的内容上,要秉承关注幼儿内心的发展,从生活中感悟幼儿内心。我园在家园共育上尽量避免大潮流所带来的诸如“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教育理念,我园在共育内容上培养的是幼儿内心世界的发展,以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在一次家园共育活动中,我们通过一个话剧表演,让孩子们感受母亲每天工作、照顾家庭的不易,画面是这样的,一位母亲上班回家之后,用冰冷的凉水在洗衣服,衣服洗完之后,手上的皮肤出现了龟裂,演员将手上的疼痛表现得淋淋尽致,这是她的孩子送来了护手霜给自己的母亲,并对妈妈说,“妈妈你辛苦了,我爱你”。就在这个时候,我们班级的一个小朋友,仿佛感受到了话剧内涵,跑过来问笔者要了护手霜,再跑到妈妈的身边,将护手霜涂抹在妈妈的手上,抱着妈妈说,“妈妈我爱你”。此时的妈妈,感动的眼角泛出了泪花。因此,家园共育的内容,并不是要随波逐流,更多的关注幼儿的内心发展,有助于幼儿的身心成长。

综上所述,陶行知教育本质是在于教人求真,秉承生活即教育,教育离不开生活,生活决定教育,家长是幼儿教育的合作伙伴,幼儿园的工作需要家长的信任与支持,幼儿的成长是在生活的潜移默化的中影响的,在坚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幼儿教育工作方式和工作内容,让我们与家长“肩并肩,手牵手,用诚信对话,用心灵沟通”!

参考文献:

[1] 王爱君.略论幼儿园活动中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体现[J].课程教育研究,2017(36).

[2] 徐萍.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幼儿园教育与实践研究[J].好家长,2017(29).

[3] 周倩.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融入小班幼儿教育[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04).

[4] 孙玉石.幼儿教育学[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

[5] 李生兰著.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陶行知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家园共育
文艺作品中的化学素材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浅谈小班幼儿良好习惯培养之方法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生活即教育”思想下的小学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