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2019-04-19石磊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

石磊

摘 要:本文对影响中学音乐教学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因素进行概述,简要论述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并且具体分析怎样在音乐教学中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期盼学生可以更好的体会音乐的魅力,愉悦身心、充满动力,积极面对初中的学习。

关键词: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实践和思考

当今时代,各行各业都需要具备创新精神,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长期发展的原动力。同理,音乐教学中的创新也是艺术不断发展的源泉,创新思想融于初中音乐教学中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陶冶学生的情操,健全学生的人格,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因此,初中音乐教师非常有必要在创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影响初中音乐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因素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学科教学都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的展现自己创作的才能,引发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思维更加活跃,感受音乐中跳动的音符和不拘一格的形式,更加深刻地感悟音乐的魅力。但是纵观当前的中学音乐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依然存在很多不足。比如:流行音乐是青少年特别喜爱的一種音乐形式,这些音乐很多都适合中学生的成长,而学校的音乐课本旋律也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学校也没有要求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达到怎样的水平,教师只是按照教材开展教学活动,同样也缺乏教学的热情。家长更是关注学生的语、数、外等考试科目的成绩,认为音乐是副课,对学生的成长不会起到多大影响。

二、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

在中学的音乐教材中,很多内容都传达着对家乡的赞美和对祖国的歌颂,通过美妙的音符,学生在聆听中会受到艺术的熏陶,开拓自己的视野,增长见识,借助音乐的力量会使眼前展现出很多美好的画面,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音乐教学在知识讲解和训练方法上与其它学科不同,侧重在歌声中体会音符美;在舞蹈中感悟形态美,在文字和音乐的的共同作用下引发学生的思考。而教师也可以适当的变换旋律或者改编歌词让学生感受不一样的音乐,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创新能力也会得到显现。

三、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前学生普遍对流行音乐中的民族音乐感兴趣,还有部分学生喜爱民谣歌手。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充分挖掘教材优势,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进行德育培养,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让学生品味歌声对家乡的赞美,这对于我国多民族和谐大家庭的构建来说十分重要。比如藏族民歌《阿玛勒火》,学生一旦听到西藏的歌曲和旋律就会想起扎西平措、才旦卓马等歌手,而这首《阿玛勒火》音域很宽,听着仿佛感到声音从高山传来。教师在亲自示范演唱之后,可以让学生尝试和模仿,感受声音的空灵、缥缈。之后,教师可以把学生的思绪带到美丽的蒙古草原,一同欣赏音乐作品《天堂》,在学生初次欣赏时,学生会对腾格尔独特的唱腔产生好奇,但是这种沧桑和浑厚的声音,恰恰是学生听惯流行音乐中不可多得的声音,《天堂》的旋律犹如一匹驰骋在草原上的骏马,而学生往往在模仿中却难以刻画出原唱的韵味,因此课堂也会充满欢乐的气息。

2.科学创设问题情境。

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轻松、浓郁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提问精神和创新思维。具体说来,教学要紧密联系教材内容,用启发性的问题提升学生的认知,使学生持续产生灵感。比如教师带领学生歌唱《美丽的村庄》时,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这首歌曲所要表达的深层次内涵,让学生在歌唱之余融入自己的情感,想象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喜人的面貌,进而使自身的情感得到升华。师生共同完成歌曲的演唱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你见到新农村有哪些变化?你愿意为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吗?”以此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的精神。

3.加强音乐实践教学。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中学音乐教学开展加强音乐实践教学,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不仅要通过自己的示范演唱与学生学唱结合的形式,也要打造开放性的教学课堂,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为学生布置一些学习任务让学生去创作,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主张,进而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学习《嘎达梅林》,这是一首蒙古民歌,学生需要在演唱这首歌曲的时候对蒙古族的民族风情加以体会,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出一段《嘎达梅林》的视频,引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师可以让学生4人组成一个小组,在表演完成后,每个小组需要推选出一名代表进行单独表演,比如可以让男生出东北军阀,让女生出演嘎达梅林,通过学生的演出,学生也就完成实践教学的任务,进一步提升对《嘎达梅林》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4.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在以往的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按照教材制定的曲目去引导学生学习,或者教师可以制定哪些曲目的播放,而学生希望听到的歌曲却不能得到满足,同样也很少有机会对音乐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而这样的教学模式是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当前的初中音乐课堂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互动的机会开始增多,学生表达的机会也多了起来。比如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时,小提琴传出阵阵悠扬的声音会深深的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在欣赏过后,学生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小提琴和大提琴在一起演奏会是什么效果?为何音色会有区别?”再如学习迈克尔.杰克逊的《我们属于同一个世界》,有的学生对这位艺人的闻,很事迹有所耳多学生也会向教师询问这首英文歌曲所表达的主题,那么教师就可以对这位灵魂歌手的事迹进行概述,让学生知道他不仅呼唤世界和平,还主张人权的平等,宣扬善待他人、心存关爱的理念。在师生的问答中,学生的音乐素养会得到提升,彼此的情谊会进一步加深,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参考文献:

[1]刘柳.音乐教学方法中的创新教育讨论[J].黄河之声,2017(3):33-34.

猜你喜欢

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