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阅读教学回归生活

2019-04-19郭进贵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9年3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生活化课文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之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课堂的阅读学习转化为学生的生活化审美体验与实际运用,从而达到促进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积极构建初中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生活。阅读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初中生正值豆蔻年华的美好时代,对生活充满了想象,充满了期待,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抓住生活这根绳,找到生活化阅读教学的支点,鞭策学生不断地对生活进行反思和认知,从而提高自身的生活素养和语文学科素养呢?

一、变革阅读理念,融入生活意识

语文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这一理念在很多的教育理论中都能凸显,例如,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张孝纯的“大语文教育”等都是经过实践证明了的。生活化语文阅读教学就是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初中语文教师的思想武器,对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理论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把生活意识融入到自己的教学理念中去,把生活化的语文阅读教学运用到阅读教学实践中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生活,在生活中感悟文本。

张孝纯的“大语文教育”就是一个轴心、一个拓展、四个结合。一个轴心是教学要以语文课堂为中心;一个拓展是指语文教学要向生活延伸;四个结合是指教师要“把学生的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把教语文同教做人结合起来,把发展语文能力和发展智力素质非智力素质结合起来,把读、写、听、说四方面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这种朴素有效的教学理念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应该铭记在心并要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的。如《晏子使楚》是一篇比较浅显的文言文,主要写春秋时期齐国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被晏子的聪明才智一一反驳,维护了个人和齐国的尊严的故事。这篇课文对有一定文言文学习经验的学生来说,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大意已经不成问题,结合文中词句把握人物形象也没有多大难度。但是,这篇课文不论是在社会生活上、道德观念上和学生的世界差距甚远,怎样才能让学生对文本有着更为深刻和直观的认知呢?教师可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出发,挖掘文本中的生活元素,营造出课堂教学的生活气息,引导学生透过历史去感受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可以运用“表演朗读”“换位思考”“课本剧”等形式,把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文字转化为鲜明的生活情境,消除学生和文本的言语隔阂,把学生置身于和文本的直接对话交流中,借此唤醒学生的生活记忆,在经历思考、质疑、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学习以后,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这篇课文的理解。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一部分,也是生活化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论。教师要在“做”上教,学生要在“做”上学,教与学都必须以“做”为核心。例如在教学《散步》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首先要想到学生的生活体验并以此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关注家人,关注平凡的家庭生活。学完这一课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家庭中的一位亲人,观察他的言谈举止和外貌变化,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感官,引导学生和文本中的情感相互融合、碰撞,激发学生对文本内容和浓浓亲情的感知,让学生学会感恩;最后,知道学生写一篇以亲情为主题的文章。这一过程不仅有效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悟,还把“教”“学”“做”有机结合起来,帮互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丰富阅读内涵,关注生活世界

生活化语文阅读教学不是简单地把生活中的内容带入阅读教学中,也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带入到生活中,而是挖掘学生的生活意识,引导学生将生活体验和文本内容进行思维的“碰撞”,产生思想的“火花”。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到生活中去找寻对语文阅读有帮助的生活内容,找到文本内容和生活内容的最佳结合点,在恰当的时机引导学生从文本走向生活,以此丰富学生的阅读。

生活是语文的源泉,也是语文阅读的源泉。学生的生活有多么丰富,语文阅读学习的资源就有多么丰富。在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学内容,需要语文教师去发现、去挖掘,然后把这些内容融入到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去,为语文阅读教学服务。课堂之外的生活很精彩,我们如果把教材上的内容延伸到课外,和实际的生活接轨,就能扩大我们教材的容量。五彩缤纷的电视、烟花缭乱的报纸、浩瀚如海的书籍都可以作为语文教材的补充。我们可以在每节课前利用五分钟开展固定的“生活感悟”演讲活动,例如在学习《香菱学诗》这课以前,可以布置学生在网上或者报纸上搜集有关《红楼梦》人物的评价,让学生在课上自由发言,评价《红楼梦》中的人物。课前五分钟“生活感悟”演讲活动不仅不会影响我们教学进度,还能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竞争意识,更能有效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语文实例能够充实我们的教学内容。例如《滕王阁序》是古代散文的名篇,文中有许多对仗句,教师在讲解对仗以前,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对仗”的实例,有的学生找到了街边的广告语,有的学生找到了电视节目中主持人的台词,有的学生找到了门前的对联,虽然有一部分学生没有找到,但是根据自己的理解自己创造了“对仗”句。教师可以利用学生从生活中找到的例子给与讲解,带领学生筛选分析,有的学生把对偶句和对仗句混淆,这就要求我们引导学生体会对仗的“词性一致,平仄相对”的严格要求,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感,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材不是教学内容的唯一载体,学生对生活的感悟以及生活中和阅读相关的语文知识都可以成为教学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平时多体验生活,搜集资料,做好预习,在课堂上借助学生的生活感悟和体验展开交流、讨论,借此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优化教学过程,善用生活资源

学生的生活是最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不但要挖掘学生本身的教学资源,还要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既要开发学生身边的显性教学资源,还要关注学生身边的隐性教学资源;既要深挖课内资源,又要拓展课外资源。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模拟生活,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情景。这样不仅能够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乐于学习。一个成功的导入会让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生活化语文阅读教学提倡的课堂导入,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要贴近学生的申购、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要分析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悟,备好学生的学情,这是课堂导入的立足点,也是生活化语文阅读教学的宝贵资源。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再现学生所熟知的生活场景,调动学生的生活意识,引导学生把文本中的情景和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有机结合,从中获得感性认识。导入要达到预想的效果,就要用多媒体渲染情景。例如《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绿叶田田,荷花朵朵,清香缕缕,月色溶溶,树影婆娑,像朦胧的梦幻,像缥缈的歌声。那里有诗、有画、有深邃的意境。朱自清细致的描绘了令人惊讶的“无边的荷塘月色”。但是对于整天面对桌椅板凳和黑板,置身于教室中的学生来说却很难体味出其中的美。所以,在导入教学环节,我用轻柔的音乐配上荷花的图片,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荷塘之中,再让学生在音乐中诵读课文,通过视觉、听觉,让学生去感悟荷塘夜色的魅力,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问使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渗透学生生活的提问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生活化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生活体验合理地融入到课堂提问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便于联想、想象和思考。教师的“问”不是简单的为了学生的“答”,而是在一个恰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启发,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养成问题意识,积极思考,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教学《春》这篇课文时,我在讲到“春雨图”时,由“像牛毛,像细丝”分析出了春雨多而且细的特点,这个时候我就提问到:“像花针也能说明春雨细长的特点吗?”这一提问不仅给学生提出了问题,还引导学生自主联想,更重要的是问题中渗透着生活,渗透着启发。“春雨”像“牛毛”“细丝”“花针”都是学生生活中的事物,和“牛毛”“细丝”相比,生活中的“花针”不仅仅细长,还光亮,这里把春雨比作“花針”,也说明春雨剔透光亮的特点。这一教学细节也是文本的教学难点,我通过文本和生活的巧妙结合,在提问中渗透启发,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了。

生活化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实施,不仅能够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丰富语文教学的手段,还可以有效拓展语文阅读教学的宽度,加深语文阅读教学深度,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不浓的问题。要想真正提高学生语文阅读的素养,只有变革阅读理念、丰富阅读内涵、优化教学过程,才能促使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向更深层次发展。

郭进贵,浙江省苍南县星海学校教师。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生活化课文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