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2019-04-19蒋红菱
蒋红菱
(江苏省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新北院区住院部,江苏 常州 213000)
小儿肺炎是临床较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在儿科疾病中占比较高,且多发于3周岁以下的人群。小儿肺炎患者多表现为咳嗽、头痛、呼吸困难、咽喉刺痛等症状。为了保证患儿得到有效的治疗和护理,需要采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配合临床诊治,以期达到快速有效的治疗效果,保障患儿的健康发育。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2月-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小儿肺炎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所有患儿均接受各项辅助检查,包括胸部X线和胸部听诊等,确诊为小儿肺炎病症。所有患儿均排除沟通障碍等问题。其中对照组患儿中有男23例,女22例,年龄为2-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2±0.77)岁。观察组中有男21例,女24例,年龄为3-8岁,平均年龄为(4.77±1.04)岁。对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症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入院时协助家属办理住院手续,进行药物过敏筛查,进行健康宣教,遵医嘱用药以及叮嘱合理饮食等等。给予观察组优质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2.1 责任分管
明确护士职责,分配责任护士负责6-8张病床的患儿。对护士进行轮班制度,确保为患儿提供24小时护理指导。每天主治医师和护士共同查房,并通过患儿喜闻乐见的方式,如讲故事或者看动画片的方法与患儿进行沟通。护士与患儿在下午进行10分钟左右的互动游戏,适当给予患儿奖励,增强患儿的配合度和治疗信心。
1.2.2 健康宣教
针对患儿家属的文化水平合理选择宣教方式。对小儿肺炎的基础知识、诱因、临床表现、治疗流程以及护理方法等进行详细说明。口头宣教后,还应为患儿家属提供更加详细的图文资料供其阅读。护理人员应勤于家属互动沟通,回答家属的疑问,并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
1.2.3 心理护理
综合评估患儿和家属的心理状态。对出现消极情绪的患儿及时采取有效的引导措施。为患儿家属提供心理疏导。如通过音乐疗法等形式放松心情,以减轻患儿及家属的心理负担。同时,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儿及家属在治疗过程中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患儿及家属安抚和鼓励。护理人员勤查病房,指导患儿服药,增强患儿治疗信心。
1.2.4 舒适护理
护理人员还应密切观察患儿在治疗过程中的表现。为了减轻患儿的恐惧感,可亲切称呼患儿,拉进护患距离感。其次,保持病房的舒适与整洁,按规范对房间进行消毒和清洁。还可在房间内摆放患儿喜爱的玩偶或者花草。针对患儿的年龄和喜好有针对性地布置病床,争取为患儿提供优质舒适的住院环境。最后,注重对患儿的饮食护理,叮嘱家长遵医嘱监督饮食。
1.3 观察指标
患者满意度满意度,以及对患儿治疗后进行胸片检查,以显效和有效的例数为准,确定治疗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软件
本研究采用SPSS20.0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表1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由表1可见,两组家属护理满意度对比中,观察组家长护理满意度为97.7%明显优于对照组家长护理满意度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表2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由表2可见,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中,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明显优于对照组中有效率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小儿肺炎是儿科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多发于幼儿时期。优于小儿肺炎患者年龄较小,自控能力较差,容易发生不配和治疗和缺少药物依从性等问题。而患儿家属也极易在陪护过程中产生不良情绪。所以,应该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改善患儿及家属的心理状态,使其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配合治疗,并具备治疗信心。但常规护理干预中常由于护理人员分配不合理,护理态度不佳等护患矛盾的产生。优质护理干预是从护士责任制开始,实施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有针对性地结合患者及家属要求,制定优质护理服务。从环境、心理和饮食等方面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内容,从而有效提升护理满意度,并优化治疗总有效率。
本研究中,通过将患儿分成两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及优质护理干预的方式,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对比结果可见,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为97.7%,治疗总有效率为97.7%。而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为87.5%,治疗总有效率为80%。可见,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和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在小儿肺炎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提升护理质量,提升患儿的依从性,优化护理满意度更保障治疗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