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幅播种对苏北黏土地晚播小麦烟农999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2019-04-19蒿呈龙程盘龙张康强陈宽兵陈跃武
蒿呈龙,程盘龙,张康强,陈宽兵,陈跃武*
(1.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东辛分公司,江苏 连云港 222248; 2.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东辛分公司海北生产区,江苏 连云港 222248)
连云港市东辛农场粮食种植面积约7 930 hm2,95%以上的小麦为水稻茬口,其他以玉米、西瓜茬为主,受水稻和西瓜大棚腾茬进度的影响,小麦播期常会大幅度推迟,晚播小麦用种量667 m2高达35~45 kg,常规开口器条播会造成丛籽、营养竞争、形成弱苗等现象,不利高产群体的构建。播种方式是调控小麦群体结构的重要措施,行距配置是塑造群体结构最简单实用的栽培措施[1-3]。在经历了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行距配置转变[4-5]等多种播种方式改进的基础上,山东农业大学余松烈院士提出了小麦宽幅播种技术,并在中国冬麦区获得了大面积的高产纪录[6-9]。近年来带状间距播种作为宽幅播种的一种新方式得到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其可以进一步提高播种均匀度和均衡单株营养面积、塑造合理群体结构、提高群体质量和分蘖成穗率、构建协同产量结构、增加小麦产量[10-11]。
前人的研究多集中在适期播种的旱茬小麦上,但针对东辛农场当地土壤黏性重、播期晚、用种量大、稻茬麦多的情况,提高晚播小麦产量的研究相对较少。为此,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6月进行大田宽幅播种试验,以期进一步探索提高晚播小麦产量的播种方式。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在东辛农场海北生产区17大队进行,共6块条田,每块条田面积3.33 hm2。试验地土壤为滨海重黏土,pH值8.2,土壤有机质含量21.1 g·kg-1,全氮1.66 g·kg-1,速效氮77.9 mg·kg-1,有效磷13.02 mg·kg-1,速效钾460 mg·kg-1。试验地统一耕翻埋茬、碎垡整地。小麦品种为烟农999。
1.2 处理设计
试验分稻茬和西瓜茬2种茬口,均设3个处理,分别为播幅10 cm+行间距10 cm宽幅播种、播幅10 cm+行间距15 cm宽幅播种和以15 cm等行距常规开口器条播为对照(CK)。这3个处理分别用处理10 cm+10 cm、10 cm+15 cm、15 cm表示。稻茬麦11月5日播种,11月18日出苗,西瓜茬麦11月4日播种,11月13日出苗。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小麦生长情况。调查小麦生育期和群体动态变化。记录基本苗、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开花期茎蘖数。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测定成熟期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群体动态变化
由表1可知,宽幅播种处理下晚播稻茬和西瓜茬小麦基本苗和群体茎蘖数较常规播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稻茬小麦10 cm+10 cm处理667 m2基本苗、高峰苗、成穗数分别比对照降低7.6万、32.4万、2.0万,10 cm+15 cm处理则分别降低9.2万、36.0万、3.8万;西瓜茬小麦10 cm+10 cm处理基本苗、高峰苗、成穗数分别降低3.2万、23.8万、1.8万,10 cm+15 cm处理则分别降低4.6万、29.4万、2.2万。晚播稻茬和西瓜茬小麦成穗率宽幅播种处理较常规播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稻茬小麦成穗率10 cm+10 cm和10 cm+15 cm处理比对照分别提高4.3和4.7百分点;西瓜茬小麦成穗率10 cm+10 cm和10 cm+15 cm处理则分别提高2.6和2.9百分点。说明宽幅播种虽然会降低晚播小麦茎蘖数,但能明显提高群体质量。
表1 宽幅播种对晚播小麦群体动态的影响
2.2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由表2可以看出,稻茬小麦667 m2产量10 cm+10 cm和10 cm+15 cm处理分别比对照提高36.4、22.5 kg;西瓜茬小麦667 m2产量10 cm+10 cm和10 cm+15 cm处理则分别提高33.8、37.0 kg。虽然宽幅播种处理小麦穗数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是每穗粒数和千粒重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产量结构因素更为协调,产量更高。
表2 宽幅播种对晚播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随着稻麦轮作耕作方式的全面推广,腾茬进度的推迟,小麦播期大幅度推迟,原有的播种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小麦高产的需求,而宽幅播种可以均衡营养面积,利于壮个体,提高成穗率[10-11],改善群体结构,提高千粒重,增加产量[12-14]。试验结果表明,宽幅播种能明显改善晚播小麦的群体质量,协调产量结构,提高小麦产量,其中晚播稻茬小麦以10 cm+10 cm宽幅播种产量最高,晚播西瓜茬小麦宽幅播种产量均较高且差异不大。小麦在晚播的情况下,可采用10 cm+10 cm宽幅播种取代常规等行距开口器条播,以提高晚播稻茬小麦的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