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腹膜后恶性副神经节瘤伴肝转移1例
2019-04-19房星宇袁有法
房星宇,袁有法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5医院放射科,北京 100017)
图1 腹膜后恶性副神经节瘤伴肝转移 A、B.CT增强扫描,箭示主动脉右侧不规则占位,箭头示主动脉左侧结节融合状增大淋巴结; C.MR T2WI示腹膜后占位与主动脉界限欠清(箭); D.病理图(HE,×400)
患者女,48岁,因“腹部胀痛3个月,加重1周”入院。腹部超声提示肝左叶占位。腹盆部CT:平扫示中腹部腹膜后主动脉旁约6.8 cm×5.3 cm×3.1 cm不规则占位,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匀明显持续强化(图1A);主动脉左侧可见不规则融合状淋巴结,约1.5 cm×1.0 cm(图1A);肝左叶见直径约1.5 cm结节影,增强扫描强化方式与腹膜后病灶相似(图1B)。MRI示腹膜后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与主动脉界限欠清(图1C)。分别行腹膜后肿瘤及肝左叶结节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恶性副神经节瘤伴肝脏转移(图1D)。
讨论副神经节瘤可发生于头、颈、纵隔等全身各处,位于腹膜后者主要为交感神经副神经节瘤。副神经节瘤中约10%为恶性[1]。本例影像学检查同时发现肿瘤周围结构侵犯、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及肝脏转移瘤。恶性副神经节瘤远处转移常见部位依次为骨、肝、肺、肾、肠道和脑[2]。本例肝脏转移瘤影像学表现与腹膜后原发灶相似,二者强化方式一致。影像学诊断本病较为困难,确诊仍需依靠病理检查。目前CT引导下穿刺活检是诊断和鉴别诊断腹膜后肿瘤的重要手段[3]。CT平扫可清晰显示穿刺平面的横断解剖,结合增强扫描可准确显示病灶内部情况及其周围血管、重要脏器等结构,有助于选择适当穿刺部位、角度和深度,避免损伤重要脏器、血管以及神经,提高穿刺活检的精确度和安全性。腹膜后恶性副神经节瘤主要需与腹膜后间叶组织来源的肉瘤、神经组织来源的其他肿瘤(如神经鞘瘤)、淋巴瘤及巨淋巴结增生相鉴别;病灶与肠道关系密切者还应与胃肠间质瘤相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