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治病“医护合一”

2019-04-19殷明

银潮 2019年3期
关键词:医护合一患病

文>>>殷明

“殷明讲中医”系列(十八)

殷明,本栏目特聘专家、江苏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江苏省名中医,从事中医工作50多年,对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有诸多感悟。从2017年第10期起,她在“养生”栏目发表系列文章,冀读者能对中医有更多了解,对健康养生有所裨益。

医生既精通医术,又精通护理。医护合一,指医生在整个治病的过程中,在精于辨证、灵活处方用药的同时,密切观察疾病的动态变化,掌握疾病的演变过程,恰当指导病人用药、膳食、精神、摄生等相关的护理知识,以使药物能发挥最大效果、治疗取得最佳效果。“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这句至理名言虽不十分精确,但这是千百年来中医在以家庭治疗为主的医疗模式中,逐渐形成的注重护理、寓护于医、医护合一的传统特色。

诸多古典医籍将医疗和护理浑然一体。东汉时期伟大的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一书极具代表性,“医护合一”为其鲜明的特点之一,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服药护理。张仲景根据疾病的特点和药物的性能来指导服药:先饮食后服药,先服药后进饮食,饮食和药物同时服,服发汗药后需喝热稀粥以助药力,有些通下的药需在空腹时冷服,等等。

病情观察。医生治病需要详察病情,根据病情变化决定下一步的治疗,继续、停药或换药。张仲景对重危证候,不但及时细心观察、估测预后、竭力挽治,还根据变化指导用药,并摸索出一套成熟的服药经验。所以治疗急性病、重症患者,中药只能1付、2付、3付地开,以便及时调整药味,而不能不分急、慢性病,一开就是7付、14付。临床治疗急性咳嗽,有效的处方服2~3付,甚至仅服1付,就能见到明显效果。如果服3付、5付均未见效,说明辨证用药有偏,要更方换药,否则服用再多也无济于事。慢性疾病如果服药2~3个月均未见效,医生需要更换思路,或是更换医生予以更方治疗。

饮食护理。患病过程中饮食护理得当,不仅能保护胃气、以助药力,而且能帮助驱邪、使病速愈。《伤寒杂病论》中专列饮食禁忌2篇,提出:患病要“忌口”,否则不但疾病难愈,而且愈后会复发(即“食复”)。小儿患病最需防“食复”。临床屡见小儿咳嗽反复不愈,多因勉强进食,不知“忌口”所造成。又如肺炎治愈出院不到一周,又开始发热咳嗽,就是因为病后失于饮食调护,过食鱼肉蛋奶高蛋白食物引起的“食复”。因此,医生在治病的同时,需向病家交待饮食的宜忌。一般呼吸道疾病需忌食高蛋白食品,如鸡、鸭、鸽、鹅、羊、牛肉、鱼虾,海腥及过甜、过咸、膨化、香脆食品和生冷瓜果;消化道疾病忌食荤腥、生冷、甜腻、油炸等不易消化之物。若患吐泻,只能暂以米汤、稀粥调养。急性化脓性疾病忌食各种荤腥。中医传统的饮食护理,对提高疗效、治愈疾病、减少疾病复发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已成为一种基本常识。如今人们生活富裕了,这些常识已被很多人遗忘,以致疾病的发病率和复发率愈来愈高。

精神护理。很多慢性疾病的产生,与不良的环境、不良的心理等因素相关。因此,在治病过程中,精神护理不可缺失。精神护理需要在仁心仁术、个性化的医疗上体现“以人为本”。人们患病或住院治疗,医护人员不仅要及时了解病情的进展、患者的情绪变化,更要耐心细致地开导、安慰,设法消除他们紧张、恐惧、忧虑、烦恼、忿怒等不良情绪,给与精神上的支持,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引导其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对待困难挫折和疾病。解除患者的心理负担,方可提高疗效。

【下期预告】不良情绪会致病。

猜你喜欢

医护合一患病
辽中区患病草鱼体内嗜水气单胞菌分离、鉴定与致病力测定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抗疫医护共赴樱花之约
“人车合一的体验很奇妙”
破茧而生 近代中国女西医护的养成之路
歌颂抗疫医护
人剑合一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完形填空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