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衣天使,大爱无边
——记江苏省人民医院老年神经内科王峥团队

2019-04-19蓝薇薇

银潮 2019年3期
关键词:老年医学护理员帕金森病

文>>>蓝薇薇

图>>>杨安

2018年11月17日,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中国医院专科综合排行榜”权威发布:2017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位列全国第十,华东地区专科声誉第三,全省第一。

荣誉背后,记录着这支团队所拥有的精深的专业素养、不辞辛劳的爱心付出及德术并举的精神。

王峥团队(右一主任医师王峥、右二主治医师沈玉洁、右三护士长朱玲、右四主治医师程曦)

心里有病人

2018年11月,江苏省委党校离休干部张桂岳带着患了帕金森病的老伴找到江苏省人民医院老年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王峥就诊。

王峥,出生于1966年,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研究生毕业后,作为神经内科的专科医生工作了29年,其中转入老年医学科神经内科已有12年。

张桂岳对帕金森病缺乏了解,没有带老伴进行过规范治疗。来看门诊时,老伴手部抖颤、运动迟缓,同时发生睡眠障碍,身心备受煎熬。王峥一看,马上收院治疗。

老人入院后开始服用抗帕金森病主药美多芭,但无法耐受,肠胃反应强烈,血压、血脂也出现异常,每天仅用营养剂维持。

帕金森病病因复杂,治疗用的药物副作用都比较强烈。过度治疗是当前较为普遍存在的,而王峥则力争在用药上以最小的剂量达到最佳的疗效。

科主任牛琦带领的老年神经内科拥有精干、敬业的团队。

“除了主任医师王峥,还有主治医师沈玉洁、程曦,护士长朱玲,护士蔡婷,护理员陈桂花……王主任非常善于开启团队思维,通过集思广益,将大家的经验、认识和智慧互补与优化。每次查房时,病房的气氛都很活跃。”张桂岳说,“犹如各路诸侯相聚,形成纵横合力。”

经过一个阶段的观察,王峥与张桂岳认真商议,下达医嘱:帕金森病治疗取得初步胜利,虽是低剂量用药,但不应再加量,以后调整用药结构,加强心理疏导,进行饮食调整。

十多天后,医生团队和张桂岳都发现,老人的食欲逐步增强,药物不良作用逐步减轻直至消除,病情得以改观。出院的时候,老人的生活质量与精神状态都有了很大改善。

“老伴出院后,有一次我发短信向王峥主任请教一些问题,她当时在美国做访问学者,收信后及时给予解答与指导。”张桂岳感慨地说,王峥“心中有病人,天涯传温暖”。

记者翻阅了大量患者给老年神经内科写来的感谢信,其中一封尤为认真。患者黄国栋老人是老病号,2017年5月至9月两次急性重度眩晕症发作,当时呕吐剧烈,头痛难忍,送医后由王峥急救。一两个小时后症状缓解,次日症状完全消除,一年内未曾复发。

住院的这段时间里,黄国栋观察并记录了王峥的一日工作情况:

走廊的时钟刚过7点,王峥主任快步跨入病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首先是主持晨会协调指挥工作;8点多,她专心致志地在电脑前逐一审阅患者病历;9点,她率领医师、进修生、实习生等查房,认真询问,细心检查,下达医嘱,穿梭于病房间。临床查房持续至11点多,共计两个小时的站立、行走,她竟毫无倦意。查房至21床时,尤为细心检诊,向周围的弟子耐心讲解;后又走入走廊,进行临床教学。她讲解了足有半个小时,弟子们专注地聆听与记录,收获颇丰。她回到医生办公室,已是12点多……她又去1号病床答疑、叮嘱。对患者的提问,她都耐心回答,直至患者完全听懂。

王峥忙碌异常,身形瘦削,为了节省时间,她更是行动如风,话如流水。我感到很好奇:“为什么王峥会有这样大的干劲?”

王峥告诉记者:“我在工作中与同行们结下了深厚友谊,每当步入这块特殊的神圣宝地,就全力投入我最喜爱的工作。我热爱病人,热爱自己的专业。”

如果一个老人轻哼了一声

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的诊室位置在二楼,方便老年患者就诊。

2019年春节前夕,一名血脂蛋白严重超标的老人去了各家医院看诊,都无法将血脂降下去,辗转找到王峥。王峥告诉她:“目前没有直接的药物去降低这个指标,但是我们进行全面评估,有其他方式间接降低它对血管的损伤。”

王峥解释,老年医学科是一个综合科室,老人生病往往是多病共存,要进行综合评估后再做相应管理。

能够解决其他专科难以解决的疑难杂症,正是老年医学科的一大特点。

在老年神经内科,除了对专业护士团队进行护理培训外,对护理员的培训显得更为重要。护士长朱玲告诉记者,老年神经内科的医患纠纷为零,老人对这里的护理工作满意程度很高。

王峥团队正在接受采访

“这个病区重症患者较多,而且有很多超过90岁。对于这些超龄老人,无论是治疗还是护理,都有一定难度。”朱玲告诉记者,护士在病房工作,能24小时看见护理员的工作,“如果看到不到位的地方,我们便及时指出,避免风险。”她说,“我们每个月都给护理员进行2到4次操作培训,医疗安全高于一切,不希望由于护理员的不当,导致病人出现并发症。”

一位尽职的护理员能在护理病人时及时发现问题。主治医师沈玉洁对记者说,住院的老人躺在那里,忽然“哼”了一声,他一定是哪里不舒服,护理员察觉到后,就会通知医生护士。

2016年10月,高月桂老人的一双儿女高梅和高峰写来感谢信,向包括护理员黄合芝在内的老年医学科医护人员表达由衷的感谢。患有糖尿病的高月桂是一名抗日老战士,年过九旬,因突然昏迷经急诊抢救,被送至老年医学科接受治疗。在这里,他得到了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优质护理。信中尤其提到,护理员黄合芝把病人当作亲人,不怕苦脏累,端屎端尿不厌其烦,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2016年国庆前夕,高月桂的病情再次恶化,王峥团队积极抢救,从上午一直延续到下午两点,此时隔壁床的病人也发生病危亟须抢救。为同时抢救两位危重老人,医护人员顾不上吃饭,连走路都在小跑。

“经过医护人员全力抢救,加上黄护工的精心护理,父亲的病情得到了控制。尽管我父亲年纪大了,各项身体机能正在退化衰竭,病情会反复,作为儿女也充分认识到父亲的病况,但目前的病情稳定已经让我们感觉很欣慰了。”高梅和高峰在信中感慨道。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跟随王峥进入病房,一位99岁的离休干部躺在病床上,发出轻微的鼾声。他已无法进食,以鼻饲的方式维持生命体征,但整个人干净整洁。坐在一旁认真陪伴着的正是护理员黄合芝。

是病人,更似家人

作为管床医生,程曦将很多时间花在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上。他们之间不仅沟通病情,也交流感情。“老人会把过去二三十年来每一年的体检报告向我一一罗列,详细说明;如果对药物有疑虑,他们也会查资料,进一步询问。对于用药,老人们也有各种顾虑,如考虑到价格,不愿增加子女的负担。”程曦说,有的老人心中记挂子女,如果子女不来医院,他们甚至会为此失眠,直接影响病情。这时,医生与他们充分沟通,能帮助他们打开心扉。老人还会倾诉家里的情况:大儿子怎么样,小儿子怎么样……

程曦告诉记者,有些病人刚来的时候,会大谈革命史;时间长了,身体情况如果不好,就会变得越来越沉默,这也使他们感到难过。

“在这个特殊的科室,医生和患者既像朋友,更像家人。我一般称呼住院的老人为‘爷爷奶奶’。”程曦说。

与这些白衣天使们朝夕相处,病区里的老人也将他们视作家人一般。很多病人在病区反反复复地住,产生了归属感,就把家里的书、回忆录都搬到医院,在这里读书、看报、写字。王峥查房时,常常有老人和她打招呼:“王主任,看看这个书,这个书很有意思。”王峥便拿回去看,还书时还与老人做一些交流。

“我们早晨7点半上班,晚上六七点钟以后下班是常有的事。工作以后,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年假,也没有别的假期,没有双休日,无法照顾家人。但王主任平时来得比我们还早,走得比我们还晚。王主任操心的事太多了,你看她瘦的!”程曦言语间充满了对王峥的感情,“我能感觉到,王主任是一个有情怀的人。”

有情怀的医生,是灿烂的太阳,也是温柔的月亮,庇佑着人们日夜皆安,心中光明。

《巧填成语》答案:

1.寡言少语

2.胡言乱语

3.千言万语

4.冷言冷语

5.自言自语

6.流言蜚语

猜你喜欢

老年医学护理员帕金森病
湖北设立老年医学中心
老年共病管理理念在老年医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在困惑与坚定之间——年轻护理员的职场心态
当“我”老了——“90后”养老护理员的“自述”
养老护理员生存现状与困境调研报告
云南省家政服务业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帕金森病不只是手抖这么简单,这些“非运动症状”你留意到了吗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成立
焦虑、抑郁或是帕金森病先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