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8年桐城市杂交中籼新品种比较试验

2019-04-18黄峰杨大庆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桐城市比较试验新品种

黄峰 杨大庆

摘 要:为筛选出适合在桐城市种植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中籼水稻品种,对6个中籼杂交稻品种进行了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隆两优1307和隆两优1318抗性好、丰产性强,适合在桐城市推广。

关键词:中籼;新品种;比较试验;桐城市

中图分类号 S51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05-0046-03

为客观评价杂交中籼稻品种在桐城市的产量水平、综合抗性和适应能力,筛选桐城市今后水稻生产的主导品种,2018年笔者收集了6个杂交中籼稻新品种,以Y两优900为对照,在桐城市龙腾街道蒋山村进行了对比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参试品种 参试杂交中籼水稻品种共7个,其中试验新品种6个:晶两优1377(两系,国审稻2016608)、隆两优1318(两系,国审稻20180035)、华浙优71(三系,浙审稻2017003)、隆两优1307(两系,国审稻20176067)、望两优361(两系,皖审稻2017016)、深两优4118(两系,待审定),对照品种为Y两优900(两系,国审稻2015034)。

1.2 试验方法 试验安排在桐城市天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承包田进行,试验田面积1490m2,前茬为空闲田,土壤肥力中等,灌排条件好。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长10.2m、宽4.5m、面积45.9m2,品种间设40cm走道,试验区域外围设保护行。

1.3 栽培管理 参试品种采用咪鲜胺浸种,锐胜和美洲星拌种,于5月11日播种,湿润育秧,秧苗素质较好。人工栽插,6月8日移栽,秧龄28d。栽植规格17cm×25cm,每hm2栽22.5万穴左右,每穴2~3苗。大田每hm2基施45%(15-15-15)红四方牌复合肥600kg+尿素75kg,在栽插前旋耕时全层施入;6月14日追施尿素112.5kg/hm2,7月26日每hm2追施尿素90kg+氯化钾90kg。7月15日防治螟虫、纹枯病和稻飞虱,8月12日防治螟虫、稻曲病、纹枯病和稻飞虱等病虫。6月14日结合追肥进行化学除草,控制大田草害。7月6日放水搁田,7月15日复水,搁田程度中等,幼穗分化期田间保持5cm左右水层,扬花结束后干湿交替,收割前7d左右断水。

1.4 观察记载项目 观察记载各参试品种的始穗期、齐穗期和成熟日期,计算播齐历期和全生育期。田间每小区取2点,每点10穴计20穴测量株高,并数取每穴有效穗,根据栽插密度计算单位面积有效穗。分蘖盛期至成熟阶段观察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及其他病害发生情况。灌浆至成熟阶段观察各品种植株倾斜和熟期转色情况。为了提高试验数据准确性,每小区3点取样,各点取代表性植株5穴进行室内考种,考查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以每穗实粒数占该穗总粒数的比值为该点结实率,以15穴稻谷实重测算的产量和调查经济性状测算的理论产量的平均值为该小区产量。3个小区的各性状平均值为该品种性状的最终值。

1.5 天气条件 试验期间,6月和7月上旬天气正常,有利于移栽秧苗的返青、分蘖;7月中旬至8月上旬,出现了间断性高温天气,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烤田和大穗形成;8月12日以后,日最高气温降至30℃左右,有利于抽穗扬花;9月份天气正常,有利于参试品种灌浆结实。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性状

2.1.1 播齐历期 由表1可知,隆两优1307最早始穗,望两优361始穗最迟。隆两优1307齐穗最早(8月14日),播齐历期95d,比CK短3d;望两优361齐穗最迟(8月22日),播齐历期103d,比CK长5d;除隆两优1307的播齐历期短于CK外,其余品种的播齐历期皆长于CK。

2.1.2 全生育期 由表1可知,试验品种全生育期在137~144d,平均139.9d。最短的是隆两优1307和深两优4118,为137d,比CK短2d;最长的是望两优361,为144d,比CK长5d;全生育期比CK长的品种还有晶两优1377和隆两优1318;华浙优71的全生育期与CK相同,其余品种短于CK。

2.2 经济性状

2.2.1 有效穗 由表2可知,參试品种平均每hm2有效穗243.3万,华浙优71略少于CK,其余品种有效穗均多于CK,以隆两优1318最多,每hm2达286.2万穗。

2.2.2 每穗总粒数 由表2可知,每穗总粒数以CK最多,平均每穗达到278.16粒;以深两优4118最少,平均每穗只有179.65粒,比CK每穗少98.51粒。参试品种平均每穗总粒数225.39粒,除深两优4118每穗低于200粒外,其余品种每穗均高于200粒。

2.2.3 每穗实粒数 由表2可知,每穗实粒数以CK最多,平均每穗达到246.52粒;以深两优4118最少,平均每穗只有159.37粒,比CK每穗少87.15粒。参试品种平均每穗实粒数183.36粒,只有华浙优71每穗接近200粒,其余新品种每穗均在180粒以下。

2.2.4 结实率 由表2可知,参试品种结实率差异较大,平均结实率为81.33%。以深两优4118最高,达88.71%,比CK略高;望两优361最低,仅为72.45%,两者相差16.26个百分点。华浙优71、隆两优1307、深两优4118和CK的结实率在80%以上,其余品种的结实率在80%以下。

2.2.5 千粒重 由表2可知,参试品种平均千粒重25.28g,大部分品种的千粒重在25g左右。高于CK的品种有华浙优71、隆两优1307、隆两优1318和深两优4118,晶两优1377千粒重22.75g,为最低,比CK低1.83g。

2.3 产量 由表2可知,试验品种平均单产11051.94kg/hm2,品种间差异较大。以隆两优1307单产最高,达11750.10kg/hm2,比CK增产0.53%;隆两优1318和深两优4118产量比CK略低;晶两优1377产量第5,比CK减产7.16%;华浙优71和望两优361比CK减产幅度在10%以上,望两优361减产15.61%。

2.4 植株性状

2.4.1 株高 苗期以华浙优71、隆两优1318和隆两优1307植株较高,望两优361植株较矮,其余品种植株高度中等。抽穗后,华浙优71植株最高,达135.3cm;其次是隆两优1318,为134.3cm;高于CK的品种还有隆两优1307;望两优361的植株较矮,只有121.4cm,比CK低8.1cm;晶两优1377和深两优4118略矮于CK(见表2)。

2.4.2 叶片性状 苗期叶片除华浙优71和隆两优1318略披外,参试品种均表现挺直,华浙优71苗期叶片较宽。进入幼穗分化后,望两优361、隆两优1318、深两优4118和隆两优1307叶片较长、挺直内凹。抽穗后,除隆两优1307剑叶与主茎夹角较大外,其余品种剑叶较直立。分蘖期,隆两优1307、晶两优1377和望两优361叶色较深,华浙优71叶色较淡;灌浆期以望两优361和隆两優1307叶色较深。

2.4.3 谷粒性状 参试品种的谷粒均为长形,稃尖除望两优361为紫色外,其他品种均无色。深两优4118和隆两优1318谷粒上着有1cm左右的顶芒,隆两优1307和华浙优71谷粒上偶有短顶芒,其余品种谷粒无芒。

2.5 抗性

2.5.1 抗病性 根据田间调查,晶两优1377和望两优361纹枯病中等发生,其余为轻发。参试品种前期均未见苗瘟、叶瘟,后期望两优361、深两优4118穗颈瘟轻发,其他主要病害未见发生。

2.5.2 抗倒性 晶两优1377和隆两优1318成熟时大部分植株倾斜,隆两1307成熟时植株略斜,其余品种成熟时均呈直立状态。

2.5.3 抗寒性 田间观察显示华浙优71抗寒力强,晶两优1377抗寒力较差,其余品种抗寒力中等。

3 品种综合评价

对照品种Y两优900经济性状优良、产量高、熟期适中、抗倒性强,与CK相比,6个参试新品种中,隆两优1307、隆两优1318为穗粒并重型中熟品种,分蘖力强,株型适中,抗病性好,后期熟相较好,产量高,适合大户种植,值得推广。隆两优1318植株较高,抗倒性一般,在栽培中要预防倒伏。深两优4118属多穗型中熟品种,分蘖力强,株型适中,植株较矮,抗倒能力较强,结实率较高,但抗病性一般,适合作直播栽培,栽培中要预防稻瘟病;晶两优1377为穗粒并重型迟熟品种,分蘖力强,米质优,抗病性好,抗寒力较差,抗倒性一般。华浙优71为大穗型迟熟品种,植株较高,株型适中,抗倒性、抗病力和抗寒力强,后期熟相好,可在桐城市作中籼迟熟搭配品种继续进行试验;望两优361为穗粒并重型迟熟品种,植株较矮,株型适中,抗病一般,抗倒性强,特别适合作直播栽培,试验中有穗颈瘟发生,结实率严重偏低,产量不高。

(责编:徐世红)

猜你喜欢

桐城市比较试验新品种
青菜新品种介绍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几个杏新品种介绍
“水星”牌保水剂对甜瓜效果试验总结
新品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