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淮地区薄壳山核桃集约栽培技术

2019-04-18王春雷何的明权树月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江淮地区

王春雷 何的明 权树月

摘 要:薄壳山核桃是江淮地区林业建设的主要经济林树种之一。该文介绍了薄壳山核桃在江淮地区集约栽培技术,主要包括:立地选择、品种选择、精细栽培及生态抚育等,为江淮地区薄壳山核桃集约栽培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词:薄壳山核桃;集约栽培;江淮地区

中图分类号 S7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05-0117-03

Abstract:Pecan is one of the main economic forest tree species in forestry construction in Jianghuai region.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cultivation and management techniques of pecan in Jianghuai area,including:site selection,variety selection,cultivation techniques,and ecological tending measures.Provide technical guidance for the intensive cultivation of thin-shelled pecans in the Jianghuai region.

Key words:Pecan;Intensive cultivation;Jianghuai region

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ensis K.Koch),又名美国山核桃、长山核桃,商品名碧根果,为胡桃科山核桃属,是重要的木本油料及食用坚果树种。原产于美国和墨西哥北部的河谷地带,安徽农业大学傅松玲团队于1999年开展的引种试验证实其适宜安徽全省栽培。坚果长型,壳薄仁厚,食用方便,在国外与开心果、杏仁、巴西果等并列,占有重要的市场份额;核仁营养价值高,含蛋白质11.4%,脂肪68%~82%,糖类14%,油脂主要成分是不饱和酸。木材属核桃木类,材性优良,坚硬致密,纹理美观,心材微红色,可应用于高级家具、装饰及需要强固坚韧而有弹性木材的特殊木制品。树体高大、枝叶茂密,树姿优美,在园林中是优良的上层骨干树种,可做行道树和庭荫树。耐水湿,适合在河流沿岸、湖泊周围及平原地区进行“四旁”栽植。因此,薄壳山核桃被世界公认为经济价值很高的优良树种。

薄壳山核桃在安徽江淮地區的栽培适应性已经得到证实[1,2]。岗地丘陵低山和坡耕地改造后栽植薄壳山核桃优良品种苗木,辅以现代化的科学管控措施,在林下栽种其他经济作物开展复合经营,既可增加地力产出,对主栽树种品质提升也有促进作用[3,4],又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介绍了江淮地区薄壳山核桃集约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1 立地选择

江淮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5],应选择水肥充足、向阳背风、土层深厚、腐殖质含量高、质地疏松、土壤湿润且通透性好的砂壤土或壤土种植薄壳山核桃,土壤pH值在5.8~8范围内均可良好生长,但要回避过于粘重的黏土和酸性土壤。江淮地区地势平坦的平地比较适合集中连片栽培,在一些滩地和“四旁”地也可进行零星栽植。

2 精细栽培

2.1 品种选择 江淮地区虽然是薄壳山核桃的适宜生长区,但若要在该地区大面积推广栽培,还必须根据江淮地区的气候特征及土壤条件,选择生长健壮的树种,以保障品种优良、产量高、遗传性能相对稳定。近年来,薄壳山核桃在安徽省推广成功的品种较多,目前广泛栽植的波尼、马汉、威斯顿、卡多及安农系列良种,均适宜江淮地区栽植[6]。

2.2 栽植技术

2.2.1 整地挖穴 薄壳山核桃一般栽植的深度应与其在苗圃的深度一致,并用表层土填穴,以利于排水及保水。种植后灌溉浇水25kg,在树木周围1~1.5m半径范围内环状灌溉。定植前先进行林地清理及挖定植穴。定植穴的深度依据苗木土球规格而定,栽植坑不宜过大,过大容易造成苗木下沉。如苗木根系太长可适当修剪根系,以适合栽植坑。回填土应用表层土,分层踩实,避免栽植坑积水。栽植后及时浇水,一个植树坑应浇水10~15kg,在树木周围1~1.5m半径范围内环状灌溉。

2.2.2 栽植时间 裸根苗是指根系裸露在外,没有泥土等其他附着的苗木;容器苗主要指利用各种容器培育的苗木。裸根苗栽植时间一般为12月至次年3月中旬。栽植前要用灌溉用橡皮管将其根团冲开,使外部根系能与其所生长的果园土接触。栽植时根幅为冠幅的2~3倍。如果不能及时栽植,应将苗木假植,用湿土覆盖[7]。栽植时一定要保护好根系,以免伤根过多,导致树体以后生长不旺。

2.2.3 栽植密度 薄壳山核桃具有庞大的根系,栽植要求根幅是冠幅的2倍,故在定植时保持10m×10m的株行距,距道路5m,过密影响生长及今后的干果产量。据黄山林科所报道,1976年春以2年生实生苗按株行距5m×7m造林,自1984年开始结果,但到1995年时已几乎没有产量,而同时栽植的散生树至今仍在正常挂果。根据以往试验结果,可采用6m×6m的株行距栽植,以保证成年树木的生长空间以及结实林分对光照的需求。

2.2.4 整枝修剪 嫁接苗需修剪形成主干及分枝角度大的侧枝,不作修剪的嫁接苗会形成多个主干,今后侧枝分枝角度小,容易风折、雪压。小树经修剪、整型后生长加快,延迟修剪整型会影响生长[8],实生苗通常自然形成明显的主干。整型修剪的要点:

2.2.4.1 主干 只保留一个主干,嫁接苗一般都会有几个主干,注意修剪不能过于贴近主干,也不能留下枝桩。剪去主干的1/2,促使剪口下生出几个侧枝,栽植后的几年中每到春季选择这些萌发枝中最壮的作为主干予以保留,使其直立作为主干,同时除去切口下20cm左右的多余枝,促使主枝生长。

2.2.4.2 营养枝 位于主干下部的小枝,有利于树木个体积累营养及根系生长。树干1.8~2m以上的枝为永久枝。保留树干下部的营养枝,但去除生长点。根据具体情况1年进行2~3次来维持这些营养枝。当营养枝直径达到2cm左右时需及时剪去。

2.2.4.3 骨架枝 地面以上1.8~2.0m的侧枝可選为骨架枝,注意选择具有较大分枝角度的骨架枝。选择的关键是注意侧枝与主枝之间的树皮,树皮有陷凹的枝容易劈裂,应将其剪去。选作为骨架枝间距应大于60cm,应剪去过多的侧枝使树冠通透。

3 生态抚育

3.1 施沼液肥 在对丘岗地进行整地时,建议在整个薄壳山核桃栽培范围内布设地下管道和灌水器。并选用经过环保认证的生态沼液,稀释后通过地下管道和灌水器对每株薄壳山核桃苗木进行精确定量施肥。不仅可以减少沼液消耗、节能环保,更是“按需施肥”,保证了苗木生长所需养分供给。生长旺盛时期,一般在3月下旬芽萌动前施氮肥,施用量掌握在每2cm直径树干施0.5kg,如果5月份树木坐果量大,可在5月末至6月初施第2次肥,施在离树干1m到略超过树冠冠幅范围的土表。在生长旺盛时期采用洒水车树体喷洒沼液法施肥,即用10~12m3容量洒水车装满沼液,按照90~100车/hm2,约合1000~1200t沼液。薄壳山核桃树体含有大量的锌元素,因此经常喷锌能促使快速生长,如果植株缺锌表现为叶片小、小枝簇生,严重的会导致小枝死亡。应在整个生长期(4—8月)至少每14d叶面喷锌肥1次,对树生长最为有利。成年植株在3月末或4月初到7月初期间至少应喷3次锌[8]。主要喷施2种叶面锌肥:Zinc nitrate,为水剂,每4.5kg水加2~4茶匙或500L水中加1~2L;硫酸锌,每4.5kg水加25g。喷锌会造成其他树木叶片枯萎,最宜在早晚无风天气喷施。喷施时注意不要直接使用含锌肥液,可与杀虫剂或农药同时使用。

3.2 滴灌节水 薄壳山核桃不耐水淹、但也不耐旱。山地不易积水,但易出现土壤缺水,生长季节需要根据土壤水分适时灌溉。滴灌是利用塑料管道将水通过直径约10mm毛管上的孔口或滴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它是目前干旱缺水地区最有效的一种节水灌溉方式,水分利用率可达95%。滴灌可直接供水到根际周围、保持土壤湿度30%左右。滴灌主要有固定式地面滴灌、半固定式滴灌、膜下滴灌等类型。可采用固定式地面滴灌法,将毛管和滴头都固定在地面树根处(干、支管一般埋在地下),整个灌水季节都不移动。由于滴头布置在地面,施工简单而且便于发现问题。但滴头直接受太阳曝晒,老化快,需适时维修或更换。丘岗地上可按照300株/hm2的密度栽植薄壳山核桃,同时在每株薄壳山核桃树木根部20~30cm处设置一处喷灌口,每株薄壳山核桃每天的滴灌时间为8h,灌溉流量为5L/h,可满足薄壳山核桃生长需求。相比传统大水漫灌法,滴灌可节水90%以上,且能满足薄壳山核桃生长中对水分的需求。

3.3 物联网远控 为了及时准确发现问题,同时节省人力,可以在薄壳山核桃栽培基地设有物联网远控系统,配合基地气象观测站的数据反馈及时采取浇水、除虫等措施,从而满足了薄壳山核桃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生长时期的动态生态需求。例如,安徽佳烨农业有限公司园区薄壳山核桃栽培面积千余亩,为集约栽培,于园区内布设了土墒和风向、风力测量设备和高清摄像头。设备可连续监测40cm深度土层内的土壤温湿度、空气湿度及风力、风向,摄像设备可即时监测园区内苗木长势、病虫害状况及花期,无需繁琐的取样检测,减少了人员巡视。所有数据即时传输到客户端,管理人员在办公室内就能掌握园区内的环境变化和苗木生长情况。为集约栽培下的栽培措施的采用提供了科学数据。

3.4 防治有害生物 薄壳山核桃主要病害有黑斑病、溃疡病、干腐病、疮痂病等[9],虫害主要有蚜虫、天牛、刺蛾等。在薄壳山核桃栽培过程中,要定期检查、及时防治,并积极研制有效的无公害生物防治措施,尽量把病虫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培育良种壮苗,加强田间水肥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的抗性,及时修剪病虫害枝条。同时,结合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进行综合防治,且以对环境和苗木生长的影响最低为目标进行防治[10]。

参考文献

[1]高云,傅松玲,何小艳.美国山核桃不同引种品种生长及结实性状比较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1,38(04):528-533.

[2]唐文莉,傅松玲.美国山核桃引种研究[J].安徽林业,2005(01):36.

[3]李永荣,勒栋梁.薄壳山核桃果用林产业发展思考及栽培关键技术[J].林业科技开发,2015,29(01):1-4.

[4]师帅.间作及施肥对油用牡丹籽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6.

[5]侯铖.浅议江淮地区的气候特征[J].中国农业信息,2012,6.

[6]陈雷,庄严.薄壳山核桃丰产栽培技术[J].山西果树,2014(04):26-27.

[7]吴嵘.薄壳山核桃栽培技术要点探析[J].绿色科技,2017(05):54-55.

[8]张艳婷.皖北地区薄壳山核桃栽培管理要点[J].安徽农学通报,2017,6

[9]刘善春.山区美国薄壳山核桃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民致富友,2017,12

[10]巨云为,赵盼盼,黄麟,等.薄壳山核桃主要病害发生规律及防控[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9(04):31-36.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江淮地区
2020年江淮地区夏季持续性强降水过程分析
基于5G发展背景下的江淮地区民艺发展研究*
江淮地区33a持续性异常降水过程的天气学特征分析
安徽江淮地区汉墓文化因素分析
副高各指数对江淮地区夏季降水的影响
江淮地区杂交水稻高产优质标准化生产技术
江淮地区杂交中籼稻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