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园本科学教研,在观察探究中并驱前行
2019-04-18丁仕华
丁仕华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指导下,我们思考园本科学教研组的研究重点的定位是什么?在科学区域游戏中,如何关注现阶段幼儿的兴趣点,引导幼儿观察、操作与探究?以及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做法和发挥的作用是什么?在本次的专题研讨中,我们通过三个班级的科学区域开放活动,直击如何关注幼儿的兴趣点,从而反思如何在“观察”“探究”的科学研究道路上继续深入前行。
一、活动背景:围绕《指南》进行的科学区域游戏专题研讨
(一)相关理论指导
《指南》中提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欲望,培养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和能力。”由此,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信息:“探究”贯穿了幼儿科学学习;科学探究中需要观察;教师在科学探究中所发挥的感染性和带动性作用。
(二)研讨现状分析
围绕《指南》,结合园本单元课程的内容,我们科学教研组在本学期重点研究在科学活动、科学区域游戏中如何关注现阶段幼儿的兴趣点,组织投放科学区域材料,引导幼儿充分观察、操作与探究,以及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做法和發挥的作用。本次活动的研讨主题是:结合园本课程,观察幼儿是否在科学区域游戏中发展了观察、探究能力,以及教师们的观察、探究能力。于是,园科学教研组的教师们分别观摩了小一班王老师、大四班刘老师、大二班马老师组织开放的科学区域活动。
二、游戏开放:关注幼儿的兴趣点,开放科学区域游戏
(一)小一班开设的科学区域游戏
关注儿童在于:在区域游戏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创设符合他们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的科学区域情境,鼓励他们去探究、观察、发现。小班幼儿的科学知识经验相对较少,因此科学探究活动的内容和材料应多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使幼儿通过对材料和物品的操作、观察、比较、分析等,从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中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
(二)大四班开设的科学区域游戏
关注儿童在于:根据单元课程内容以及幼儿最近感兴趣的话题来投放游戏材料,开展科学区域游戏。有的是对于上周开展的单元活动内容的延续;有的是幼儿在阅读区中看书得到的启发,提出操作探究的话题和实验;还有的是在原有科学小实验的基础上延伸进行的实验游戏。幼儿在共同搜集材料、共同做实验探中找寻想要的答案。
(三)大二班开设的科学区域游戏
关注儿童在于:根据季节特点、幼儿的兴趣选择适当的区域游戏材料,生成幼儿喜欢的科学小游戏。利用家长义工兴趣指导活动引导幼儿的兴趣,资源共享,生成安全、有趣的化学反应小实验。挖掘生活中幼儿遇到的有趣的现象,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和解决问题。在关注幼儿兴趣点的同时,兼顾单元活动的延伸,生成他们爱探究的游戏。
三、研讨现场:思维碰撞的火花直击科学区域中的观察和探究
观摩后的研讨活动中,开放游戏的三个班级教师介绍和解读了班级科学区域的来源和思考,在现场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一)直击小一班科学区域游戏的研讨现场片段
D老师提出了疑问:“看谁跑得快和谷物沙漏游戏是自制游戏材料,不知为什么孩子们玩的时间都不长?不一会小朋友就走了。”
王老师回答:“我们班提供的游戏材料是多于孩子的数量的,有时候孩子没来齐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他们玩了一次以后就去选别的区玩了,也有可能跟小班孩子的坚持性有关。”
D老师建议:“王老师可以多观察这两个游戏中孩子的行为表现,分析具体原因,如果是孩子的坚持性不够,教师怎么去引导?如果是对材料的兴趣不够,教师又怎么去调整?”
王老师说:“好的,教师也要学会观察儿童的表现,后面我会重点观察。”
C老师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小班下学期,孩子也可以尝试在活动中进行记录,如谁跑得快游戏可以提供简单的记录表让孩子勾画观察到的结果,引导孩子们坚持完成操作。”
研讨感悟:
1.小班幼儿能以感官观察与探究区域内的材料
幼儿在科学区域中很自然地探索及研究感兴趣的物品,会向老师发表他们对于所观察事物的意见,并用触觉去感知,表达出他们对于世界的惊奇,但现阶段幼儿还不会提出有意义的问题。
2.小班幼儿开始运用简单的工具及设备进行探究
小班的幼儿不太能直接专注于物品的某一些特性,工具能帮助他们聚焦于物品一些特别的地方,如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和我们肉眼看到的是不同的。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幼儿如何使用简单的工具,运用词汇来描述所观察到事物的特征,以及尝试做观察记录。
3.教师要注重培养自己观察幼儿的能力
在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观察、发现过程中,我们有没有思考:我为什么要引导孩子观察发现?孩子观察发现了什么?我需要观察发现孩子的言行吗?针对我观察到的孩子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做什么?
(二)直击大四班科学区域游戏的研讨现场片段
C老师说:“净水小实验和造纸游戏特别适合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点,而且刘老师还结合单元课程的科学活动内容,让孩子们自己通过操作来感受科学技术。”
S老师接着说出了自己的意见:“我的班级之前也开展过净水实验,有些经验和想法跟你分享,今天的游戏中,我观察到两个孩子的实验过程是一样的,都是按照活性炭、石英砂、海绵、滤纸的顺序摆放过滤水的,其实可以引导孩子变换几种净水材料的摆放顺序,观察不同的净水结果。”
刘老师说:“对对对,多鼓励孩子尝试和发现,后面再开展游戏,我要怎么引导更好呢?”
S老师也发散了思维说:“将材料开放,鼓励孩子们自己选择不同的材料搭配,观察滤水的情况,最后一次实验老师再提示孩子按照正确的示范顺序摆放,通过比较观察了解不同的实验结果,从而让孩子在实验中完成对净化水过程的充分了解。”
研讨感悟:
1.大班幼儿的观察记录能力明显增强
在科学探究中,幼儿有了观察记录,就能比较直观地去分析总结自己的发现与实验结果,从而得到科学的概念。教师有意识地从小班就开始鼓励幼儿做观察记录,鼓励他们用绘画、箭头等标识记录观察和探究的过程与结果。
2.大班幼儿较熟练地运用简单的工具进行探究
教师鼓励幼儿运用多种工具和设备,如放大镜、显微镜、天平、水管、漏斗等进行科学探究,通过这些工具和设备收集信息。大班幼儿会用五官来观察,他们对工具能延伸感官的威力感到着迷,所以会把这些工具与成人的活动联系在一起。
3.教师要善于发挥隐性指导的作用
我们倡导让幼儿自主探究、自主发现,教师不要直接指导幼儿,但不等于不提供指导。在幼儿需要的情况下,教师要发挥隐性指导作用,如隐性指导可以体现在记录表上,教师可引导幼儿给净水材料标上序号,鼓励幼儿变换不同序号的材料进行多次实验。
(三)直击大二班科学区域游戏的研讨现场片段
L老师说:“我觉得大二班的小朋友也非常爱观察、爱探究,在摇一摇游戏中,两个男孩子一直在观察两种不同的液体混合,到底哪两种才会产生气体将塑料袋吹鼓起来,直到实验成功他们一直很专注。”
B老师说:“不但孩子们对科学小实验充满了探究欲望,连我们研究组的老师也被吸引了,摇一摇游戏中让我也了解醋和小苏打在一起会产生气体可以让气球充气,长了见识。”
S老师说:“是的,这个实验我在家和女儿也做过,很有趣!就是要控制量,量太多气球会爆炸。”
馬老师将自己的做法分享说:“是的,我在准备材料时,自己试了几次,因为醋和小苏打融合产生气体的速度很快,我就想了个办法,用塑料纸包起小苏打放进瓶子里然后再摇,可以延缓反应的速度,我在指导时也会提醒孩子实验材料的用量,保证安全性。”
研讨感悟:
1.大班幼儿能在观察探究的过程中搜集信息,解决问题
大班幼儿对世界感到好奇,使得他们常会问“为什么”。一旦问题被提出,他们主要会通过探索、操作及运用感官观察等方式来寻求答案。在观察后,幼儿需要教师的协助,把他们发现的新事物、现象组织起来,进行适当地分析、归纳、小结,以协助做进一步的发现。
2.教师先行的尝试操作能保证探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现在的活动资源很多,有来自于课程的,有来自于幼儿的,还有来自于家长义工兴趣指导活动的。只要是幼儿感兴趣的,我们鼓励幼儿搜集材料到科学区域进行探究,但是材料的安全性需要保障,教师可先进行操作,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教师在研讨中的材料、信息收集要体现专业性和适宜性
有趣的科学小实验不仅能激发幼儿的求知欲,也能引起教师的兴趣。本次的科学区域活动研讨让我们感受到教师对于游戏的兴趣,也看到了有效的材料能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教研组的老师们正是在一次次的教研活动中,利用所学的学科知识搜集信息,不断提升研讨的专业性,以适宜于幼儿的发展特点、认知规律。
四、活动反思:沿着“观察、探究”在科学研究的路上继续前行
(一)教师自身的探究兴趣有助于幼儿保持好奇心
与兴趣浓厚的幼儿一起观察并参与到动手操作的科学活动中,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对于科学教学的积极态度,我们自身对探究的兴趣又有助于保持幼儿已有的好奇心。如果幼儿发现教师与自己的个人兴趣一致,并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他们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中。
(二)采取多元形式,提升教师观察幼儿的能力
陈鹤琴先生的教学原则倡导:“观察是获得知识的基本方法,而精密观察则是开启真理宝藏的钥匙,握着这把钥匙,我们便能接近科学的真理。”因此,我们在以后的教研活动中,会进一步关注在科学区域中教师如何引导幼儿去观察,采取文字、照片、动态影像等多种观察记录的形式,对活动中的幼儿行为进行分析并采取下一步措施。
(三)探究体验伴随着师幼共同体的成长
在科学区域中,我们引导教研组的教师和幼儿共同进行开放式的科学探究,并不断地反思。如在提供帮助方面,我们要尽量避免为了节省时间而未经幼儿请求就主动提供帮助。此外,我们还需要仔细倾听幼儿对探究过程的描述和解释,进而在学习中促使师幼共同体的成长,不断加深对探究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