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班级主题墙创设的基本要求和思路

2019-04-18杨爽韩静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版块创设班级

杨爽 韩静

主题墙作为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丰富幼儿园教育环境、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1],为幼儿获得、梳理和提升经验,家长了解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教师传递教育理念和促进专业发展等提供了重要的平台。那么,如何进行幼儿园班级主题墙的创设?在创设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要求,应该遵循怎样的思路?本文结合一些实践观察和案例,探讨了在幼儿园班级主题墙创设中需要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可供参考的思路,以期为幼儿园班级主题墙的创设提供一些启发。

一、幼儿园班级主题墙创设的基本要求

幼儿园班级主题墙的创设需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特点,因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欣赏水平、接受能力、观赏能力和动手能力等方面会有较大差异[2]。此外,主题墙的色彩、布局、内容和位置等方面的创设都需要首先考虑其对于幼儿发展的价值,并吸引幼儿和家长主动参与到主题墙的创设中来。

(一)主题墙设计要色彩和谐和简洁鲜明

主题墙色彩的选择要考虑整个班级的色调,考虑美感和氛围,同时需要考虑色彩作为一种语言和暗示对幼儿行为和情绪的影响。总的来看,主题墙的色彩要跟班级的整个色彩基调和谐统一,必要时需要使用一些颜色来进行调和和衬托,避免过多鲜艳颜色造成幼儿视觉和心理的不适和排斥。主题墙往往很容易进入幼儿和家长的视野,因此,主题墙创设应该简洁鲜明、位置显眼、大小合适,墙面字体的大小和形状恰当,让人一眼就明了正在进行的主题。同时主题墙的整体要素设计也要简明,让幼儿能理解过去和目前进行的一些主题和相应的活动,有利于幼儿讨论、回顾和思考各种经验。

(二)主题墙布局要科学规划和适当调整

主题墙的创设一般分为几个有机联系的版块,各版块即各线索之间若干内容的选择都要合理规划。因为主题墙面的大小是有限的,教师要提前规划好各个版面的大致幅面,以免过于拥挤和胡乱拼贴。这就需要教师在活动开始前统筹规划,在活动过程中及时调整。比如可以把幼儿的作品在展示一段时间之后做成一本册子,便于幼儿拿取,或者做成二维码,让幼儿和家长可以扫码进行了解和学习。主题墙一般需要文字和图片的结合,其所占的比例也需提前规划,因为主题墙主要是为了给幼儿看,所以文字部分要尽量少些。当然,教师需要做一些简单的说明,或记录一些幼儿的语言,让家长明白图片的意思,知道幼儿当下正在干什么,并帮助家长找到自己孩子的作品,理解孩子作品中所表达的意思等。

(三)主题墙内容要记录活动过程和引导主动参与

1.主题墙要理清主题的线索。一个完整的主题墙会由多个版块或者若干线索组成,这些版块或线索可以被看作是一个个分论点,它们是主题墙的基础,支撑着主题的架构,而且紧紧围绕主题。这些主题线索的呈现必然经过教师的慎重思考,包括对活动目标的梳理、对活动内容的筛选、对核心问题的提炼和对幼儿兴趣需要的关注,各条主题线索之间是紧密联系的。清晰的主题线索可以让人明了这一主题是通过哪些线索来开展探究的。同时,它可以帮助教师回顾主题实施走向,适当调整主题目标,了解幼儿的学习路径以及梳理幼儿的各种经验,以进一步调整后面的主题走向,增减和筛选与当下主题相关的活动内容。此外,主题墙的创设要紧跟主题活动的状态,主题活动开展到哪个阶段,主题墙就应相应创设到哪个阶段,让主题墙一直处于动态的调整中。

2.主题墙要呈现过程性资料。在幼儿园主题墙创设中,一个普遍的要求是过程性资料的呈现,要呈现作为活动主体的幼儿在主題活动中的学习过程和活动状态。各版块过程性资料的呈现不是杂乱无序的,它跟主题线索的呈现一样,隐含着教师对内容价值和幼儿学习的考虑。教师在创设主题墙各个版块时可以以问题解决的思路来呈现学习过程,给幼儿留下思考的空间,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和思维品质[3]。当前,主题墙的过程性资料一般包括幼儿的语言、活动照片、记录表、调查表和各种作品等,这些过程性资料需要教师由浅入深进行呈现,帮助幼儿思考、记录和回忆自己的活动过程和学习轨迹,引导幼儿主动参与,给幼儿大胆表达、想象和操作的机会。事实上,当前对主题墙过程性资料呈现的强调,旨在要求教师关注活动开展的过程和开展过程中不同幼儿的个性化表现。这些过程性资料对于教师了解当前幼儿的发展水平有重大意义,能帮助教师在追随幼儿兴趣需要的基础上,更好地理清幼儿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或需要补充哪些方面的经验,进一步思考增加哪些活动以帮助幼儿进行经验的补充和提升。

3.主题墙要呈现幼儿的发展和进步。幼儿是主题活动开展的发起者、参与者、探索者和受益者,幼儿在积极参与主题各项活动的过程中得以发展和进步。在主题活动开展前,幼儿会根据已有的经验提出对主题的理解;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幼儿会借助各种学习方式获得和积累经验;在活动结束后,幼儿会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各种表征方式拓展和提升经验。因此,主题墙的创设必须要呈现幼儿发展和进步的轨迹。当然,主题墙展示的内容需要教师根据价值进行筛选,对于一些有教育价值的内容,教师可以采用叠加的方式给每一位幼儿展示的机会。因为当幼儿发现自己的作品或照片呈现在墙上时,会产生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会产生探究和思考的欲望[4]。教师在展示主题内容时可以适当留白,给幼儿创设的空间,也便于对旧的主题墙进行持续探索。幼儿的发展和进步是家长最关心的内容,当家长通过主题墙看到幼儿目前的发展水平以及取得的进步,会更加了解自己孩子的需要和水平,以便回家更好地指导孩子并做出一些反馈,同时理解教师组织活动的良苦用心,大大提高家园合作的效果。

4.主题墙要有幼儿和家长的参与。教师虽然是规划和创设主题墙的主要负责人,但主题墙的创设离不开幼儿和家长的参与。幼儿的参与主要是为了加强幼儿与主题墙的互动,那么,墙面上的幼儿作品、记录和活动照片就不能局限于紧紧地固定在墙上。主题墙的布置需要更加立体化和多样化,墙上的材料要便于幼儿拼插、抽取、制作和增添,让墙面成为幼儿游戏和学习的场所,给幼儿提供创作、表达和操作的空间、时间和机会[5]。而且,一个班的幼儿的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动态的可变的游戏形式有利于让每一位幼儿都参与其中。教师也可以组织幼儿定期进行主题内容的介绍和调整,增强幼儿对主题墙的理解,让幼儿更主动地参与到主题墙的创设中来。此外,家长也可以参与主题墙的创设,如提供与主题相关的照片、实物,与幼儿共同讨论完成的作品等。教师鼓励家长将这些他们了解到的内容讲述给幼儿听,同时请幼儿将他们学到的本领通过主题墙讲述和操作等形式展示给家长看,这样,主题墙就自然而然成为促进幼儿、教师和家长有效互动的平台[6]。

(四)主题墙位置要考虑幼儿的视线和高度

在主题墙创设中很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摆放位置过高,以成人的视野来决定主题墙的高度,或主题墙和幼儿之间隔着各种设备和物件,使其成为只能被幼儿欣赏和观看的墙面。当我们以幼儿的高度蹲下来,看一看班级的四周,就会切身感受到幼儿和成人视线的不同,就会观察到过高的墙面不仅不会引起幼儿的关注,而且即使幼儿想看、想去探究,也看不清具体是什么。如此,幼儿就容易选择放弃,无形中错失了与主题墙交流互动和持续探究的机会。通过观察发现,适宜高度的主题墙会引发幼儿去看一看、摸一摸、翻一翻、插一插、讲一讲、猜一猜、辨一辨,甚至闻一闻。幼儿喜欢运用自己的多种感官去探索环境,喜欢自己可以看得懂并且可以主动操作、自主游戏的墙面。因此,适宜的主题墙高度符合幼儿的生理基础和心理需求。只有进入幼儿视线的东西,幼儿才会有触摸、互动、思考和探索的欲望,才能在这一过程中发展语言、促进社会性以及提升经验,主题墙的教育价值也才得以真正落实到幼儿身上。

二、幼儿园班级主题墙创设的思路

主题墙的创设应紧跟主题活动开展的步伐,教师通过对主题的分析来把握各个主题版块的大致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幼儿的兴趣、需要和課程目标找准切入点,最后筛选和汇总最有价值的过程性资料和结果,以一定的形式展现在各个主题版块上。当前主题墙创设的基本思路表现为关注幼儿的发展需要和学习兴趣,注重追随幼儿的经验获得、积累、拓展和提升的过程,强调主题墙对幼儿和家长的教育作用,以及重视幼儿对墙面的积极操作等。

(一)从教师走向幼儿

以往主题墙的创设是教师主控,打印一些照片进行黏贴,或者按照自己的设想预先布置主题墙。当前班级主题墙的创设逐渐转向关注幼儿,越来越注重幼儿的前期经验以及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想法、发现、表达和体验,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注重追随幼儿的学习路径来呈现幼儿的作品、记录和活动照片,使主题墙成为幼儿学习和游戏的载体。例如,在创设“泥土大探秘”主题墙时,教师首先呈现了幼儿关于泥土的前期经验,并展示了幼儿利用园里的泥土进行观察后的记录表,对发现和问题进行初步分类。接着,教师循着幼儿提出的问题“泥土里面有什么”,呈现幼儿探究泥土深处的新结果,并把幼儿对泥土深处的发现装订成册,挂在墙的最低处,便于幼儿讨论。教师在主题墙创设时始终追随幼儿对泥土的探究兴趣,呈现幼儿经验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二)从结果走向过程

主题墙如果仅仅呈现结果,那么教师就很容易找一些作品和资料进行黏贴,而忽视活动开展的过程以及活动过程中幼儿的表现,主题墙的意义和价值就非常有限。当前教师在创设主题墙时越来越关注呈现幼儿活动的过程和学习的状态,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结合,更加关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包括他们遇到的困难、发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和获得的成长等。在“加油!小能人”主题墙创设过程中,教师不是仅仅呈现幼儿最后的比赛结果,而是把幼儿在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结果和活动反思中的各种表现,通过幼儿自己的表征方式呈现出来,如比赛前的心情、比赛中展现的风采以及比赛后的回顾等。

(三)从装饰走向教育

以往教师对环境的装饰功能尤为重视,甚至是无意识地重视,主题墙的创设也不例外。当前主题墙的创设在兼顾美感的同时更加注重其教育内涵和对人的教育功能,即把主题墙作为幼儿回忆、互动和交流的载体,帮助教师回顾、反思和成长的平台,促进家长理解幼儿和活动,提升教育理念以及促进家园合作的窗口等。教师逐步开始思考、学习和研究主题墙的有效创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7],这表明幼儿园环境不同于一般环境,其承担着独特的教育价值。当前主题墙的创设不再是简单的对班级的装饰,更应注重其教育价值。如上述提到的“加油!小能人”主题墙的创设中,幼儿通过墙面展示的作品和照片,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学习表达自己的情绪,尝试评价同伴的表现等,都体现着主题墙的教育功能。

(四)从形式走向内容

以往主题墙的创设仍存在与课程内容无关,仅呈现部分幼儿的优秀作品等问题。主题墙虽然展示了家长和幼儿搜集的主题活动资料,但是幼儿根本看不懂,家长也没有真正和幼儿走进主题,主题墙的创设流于形式。当前主题墙创设中,教师已经意识到要尽可能地给每位幼儿展现的机会,让幼儿和家长真正理解主题的内容,让内容成为幼儿、教师和家长对话的平台。例如,在“我的中国,我的节”这一主题墙的创设中,教师紧跟主题开展的步伐,密切联系幼儿的学习内容。在第一版块“中国节日知多少”的展示中,教师以幼儿的绘画作品《中秋节的习俗》回答了这一问题,而且引导幼儿就自己的作品跟同伴进行分享,帮助幼儿加深认知,提升经验。此外,教师还在作品和图片下面标注少量文字,并把家长和幼儿一起做的中秋海报装订成册,予以呈现,这有利于家长了解主题内容和幼儿的学习情况。

(五)从静态走向动态

平时我们所看到的很多主题墙都是静态的,很多照片和作品是固定在墙上的,幼儿不能动手触碰和改变。当前教师在创设主题墙时,不仅关注到要随着幼儿的兴趣和主题的开展发生变化,而且越来越注重幼儿与墙面的对话和对墙面的操作,让主题墙成为幼儿可以自主游戏、自主学习和促进交流的场所。例如,在“沿着城墙游南京”主题墙的第三版块“参观后,我们还想知道”的呈现中,教师展示了幼儿在探索后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南京有哪些城门”等,并对应呈现幼儿自主探索和学习答疑的过程。考虑到主题版块有限,教师非常睿智地把幼儿对一些问题的探索过程制作成微信二维码,贴在主题墙上,让幼儿通过iPad和手机扫码进行自主学习,也可以向同伴、家长进行分享,这就使主题墙成为幼儿学习和交流的良好平台。

【参考文献】

[1]刘焱,何梦燚.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202-203.

[2]李全华.幼儿园环境创设[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17.

[3]郑天竺,吴淑玲.乡镇幼儿园主题墙创设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8(8):67-69.

[4]骆丽霏.创设主题墙促进教师专业成长[J].辽宁教育,2017(2):68-71.

[5]陈桂萍,郑天竺.幼儿园环境创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66-67.

[6]魏妍.让主题墙与幼儿“对话”[J].好家长,2016(Z1):134-135.

[7]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 /s7054/200108/ t20010801_166067.html.2018-11-15.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2016年立项课题“基于证据的幼儿园课程评价研究”(2016-GH03011-00127)的研究成果之一,得到“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PPZY2015A004)以及“教育部卓越幼儿园教师项目”的资助。

猜你喜欢

版块创设班级
班级“无课日”
读后环节在小学英语高年段故事版块教学中的运用
创设未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