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密度和气候年景对林下仿野生栽培金线莲生长的影响

2019-04-18陈仁清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产量

陈仁清

摘 要:按照2因素完全随机设计,研究4种密度与3种气候年景对林下仿野生栽培金线莲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8个月后,气候年景正常或偏差时密度400~1111株/m2的成活率为88.6%~97.5%,密度大的成活率较高;气候年景差时成活率显著降低,为62.8%~70.4%,密度大的成活率较低。气候年景正常时不同密度的产量(干重)为113.2~322.6g,气候年景偏差时的产量为116.1~320.9g,气候年景差时产量显著降低,为93.7~218.6g。密度越大,金线莲产量越高,气候年景正常或偏差时最适宜的栽植密度为1111株/m2。不同密度单株鲜重和干重分别为2.407~2.576g和0.300~0.324g,气候年景差时各密度平均单株鲜重和干重分别为2.543g和0.318g,高于其他气候年景的。

关键词:金线莲;仿野生;栽培成活率;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67.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05-0026-04

福建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Wall.)Lindl.]为兰科开唇兰属多年生药用植物,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和保健作用,主要分布在福建、台湾等地[1]。野生金线莲常见于常绿阔叶林的沟边、石壁以及土质松散的潮湿地带[2,3],对土壤性状和环境因子温、光、湿等的要求较高。因此,林下栽培金线莲的关键是仿照野生金线莲的生长环境。目前,关于气候因子、光照强度、海拔高度、林分郁闭度、栽植密度以及林分类型等对林下仿野生栽培金线莲生长的影响的研究很多[4-9],林下仿野生栽培应选择阴湿、凉爽、弱光、水湿条件优越的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或毛竹林[10]。林下仿野生栽培金线莲的条件要求比较严苛,种植期长,在高温、暴雨等恶劣气候条件下金线莲成活率显著降低,致使产量和经济效益显著下降。因此,研究密度和气候年景对林下仿野生栽培金线莲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福建省浦城大庄国有林场靖坑工区81林班54大班7小班的阔叶林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18°41′44.82″、北纬27°48′53.03″,海拔570~650m。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1月平均气温6.5℃,极端最低温度-7.8℃,7月平均气温27.5℃,极端最高温度39.3℃,冬季短且温和,夏季长且炎热。年平均降水量1700mm,最多年份局部地区达2700mm,相对湿度78%~87%,年平均日照1900h。土壤为红壤,质地疏松,有机质含量和自然肥力较高,排水透气性好,pH值5.5~6.5,含水率25%~30%,坡度20~30°,坡向南或西南。林分郁闭度0.7,光照强度在2500~4000lx,林下植被稀少,主要为小灌木。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选择邵武市二都国有林场培育的3个月生金线莲瓶苗,株高约6.5cm,茎径约1.9mm,根2~4条,叶片3~4片,单株鲜重约1.03g。炼苗10d后,洗净根部的培养基,再用1%的多菌灵溶液对根部进行消毒去除杂菌,从中选取大小一致、长势良好的组培苗作为试验栽培用苗。

2.2 试验设计 金线莲栽培试验按不同密度与气候年景2因素完全随机设计,4个密度和3个气候年景(年度),每个处理重复3次,试验小区面积1m2。试验小区位于畦中间,分布在不同坡位,立地条件基本一致。各栽培密度分别为:株行距3cm×3cm、4cm×4cm、5cm×5cm每穴1株,5cm×5cm每穴2株,即1m2栽植密度为1111株、625株、400株和800株。各栽培年度氣候年景概要[11-13]分别为:2014年气候年景正常,平均气温17.8℃,正常;年降水量1942.5mm,偏多12%;全年日照1656.8h,正常。2015年气候年景偏差,平均气温18.0℃,正常;年降水量2324.6mm,异常偏多34%;全年日照1253.7h,异常偏少518.4h。2016年气候年景差,平均气温18.5℃,显著偏高0.8℃;年降水量2346.8mm,异常偏多37%;全年日照1448.0h,异常偏少324.1h。

2.3 试验方法 在试验地内沿等高线整畦,畦宽1.0~1.2m、畦高8~10cm,畦面微向外倾斜,整畦后喷洒50%多菌灵消毒灭菌。金线莲种植深度约1cm,种植后用45%甲霜·恶霉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一次性浇透水。日常管理中,根据土壤干湿程度、光照强度进行浇水和遮光,保持土壤湿度在55%~60%,环境湿度保持在65%~85%,散射光光照强度在3000~3500lx,同时加强金线莲追肥、病虫害防治、防鸟兽破坏以及林地除草等工作。金线莲种植时间分别为2014、2015、2016年每年的3月底,种植8个月后采收。统计各小区的成活率、平均单株鲜重、平均单株干重和小区产量(干重),并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检验密度与气候年景对金线莲生长的影响。

3 结果与分析

3.1 密度与气候年景对金线莲成活率的影响

3.1.1 密度与气候年景的交互作用 由表1可知,对金线莲成活率的影响,气候年景的主效应和气候年景与密度的交互效应均达0.01显著性水平,密度的主效应不显著。不同气候年景与密度间的交互效应达0.01显著性水平,说明不同气候条件下必须设计不同的栽植密度,以提高金线莲的成活率。交互效应达到显著性水平可能会掩盖或歪曲2个因素中任何1个因素的主效应[14],因此,必须进一步分析不同密度和气候年景下金线莲成活率的具体变化,并进行简单效应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密度对金线莲成活率有明显的影响,但是在气候年景正常或偏差时的效应方向与气候年景差的相反,本试验中3种气候年景下的密度效应平均值掩盖了密度的主效应,因此密度的主效应不显著。由图1可知,金线莲栽植密度为400~1111株/m2,气候年景正常(2014年)或偏差(2015年)时的成活率随着栽植密度的增加总体上呈上升趋势,气候年景差(2016年)时的成活率随着栽植密度的增加总休上呈下降趋势。其原因是:2016年降雨量异常偏多,林下仿野生栽培湿度偏高、难以调节,栽植密度越大,田间湿度越高,金线莲发病率越高、成活率越低。同时,由图1可知,密度800株/m2的成活率在气候年景正常或偏差时低于密度625株/m2的,在气候年景差时低于密度1111株/m2的,其原因是该密度小区每穴栽植2株,其他密度小区每穴栽植1株,每穴2株中的1株金线莲染病一般都会引起另一株得病,从而影响小区总体成活率。

3.1.2 密度简单效应分析 由表2可知,在本试验3个气候年景下,密度水平A2、A3、A4间的成活率大小差异不显著,密度水平A1的成活率与A4的之间大小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气候年景正常或偏差时,栽植密度大的成活率较高,栽植密度1111株/m2的成活率最高,密度400株/m2的最低;气候年景差时,栽植密度大的成活率较低,栽植密度400株/m2的成活率最高,密度800株/m2的最低。气候年景正常时(2014年)A1的成活率分别比A2、A3、A4的低7.1%、6.7%、8.9%(绝对值),气候年景偏差时(2015年)A1的成活率较其他的低4.5%、3.9%、6.4%(绝值),气候年景差时(2016年)A1的成活率较其他的高1.7%、7.6%、6.2%(绝值)。不同密度的成活率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变化幅度在6.2%~8.9%(绝对值)。

3.1.3 气候年景简单效应分析 由表3可知,本试验各密度情况下,2016年金线莲的成活率与2014年、2015年的大小差异极显著,2014年的成活率与2015年的之间大小差异不显著。不同气候年景的成活率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变化幅度在20.3%~33.3%(绝对值),2016年气候年景差金线莲的成活率远低于2014年的和2015年的,2016年各密度的平均成活率比2014年的低27.8%(绝对值)、比2015年的低27.9%(绝对值)。

3.2 密度与气候年景对金线莲单株重量的影响 由表1可知,密度和气候年景的交互作用对金线莲单株鲜重、单株干重的影响均不显著,因此可直接分析两者的主效应。密度和气候年景对金线莲单株鲜重的主效应均达0.05显著性水平,对金线莲单株干重的主效应均不显著。表4和表5数据显示,各栽植密度金线莲单株鲜重大小在2.407~2.576g,变化幅度为7.0%。按密度水平排序为A1>A2>A4>A3,A1的单株鲜重显著高于A3和A4的,分别高出0.169g和0.140g,A2的单株鲜重显著高于A3的,高出0.087g,即密度小的单株鲜重较大;各气候年景单株鲜重大小在2.445~2.543g,变化幅度为4.0%,按气候年景水平排序为B3>B2>B1,B3的单株鲜重显著高于B1和B2的,分别高出0.098g和0.097g,即气候年景差时的单株鲜重较大。其原因:气候年景差时金线莲成活率明显降低,实际保存密度低于其他气候年景的,单株鲜重增加。从表4和表5可知,各密度金线莲单株干重在0.300~0.324g,变化幅度为8.0%,按密度水平排序为A1>A2>A3>A4,即密度越小单株干重越大;各气候年景单株干重在0.308~0.318g,变化幅度为3.2%,按气候年景水平排序为B3>B2(B1),同样表现为:气候年景差时保存密度小,单株干重较大。

3.3 密度与气候年景对金线莲产量的影响

3.3.1 密度与气候年景的交互作用 由表1可知,对金线莲产量的影响,密度和气候年景的主效应及其交互效应均达0.01显著性水平,应进行简单效应分析。

3.3.2 密度简单效应分析 由表6可知,在本试验3个气候年景下,密度对金线莲产量(干重)的影响均为极显著,除气候年景差(2016年)时A2与A3之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其他各密度之间的产量差异均为极显著。试验结果表明,密度水平A2、A3、A4的产量与A1的相比,2014年提高86.4%~185.0%,2015年提高85.6%~176.4%,2016年提高46.6%~133.3%。由此可见,不论气候年景如何变化,金线莲产量均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因此为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应适当提高栽植密度,但不宜每穴栽植多株,气候年景正常或偏差时最适宜密度为1111株/m2。

3.3.3 气候年景简单效应分析 由表7可知,在本试验各密度情况下,气候年景对金线莲产量的影响均为显著或极显著,气候年景水平B1、B2的产量与B3的之间差异均为显著或极显著,B1和B2之间的产量差异均不显著。B2、B3的产量与B1的相比,栽植密度为400株/m2时提高2.6%、降低6.3%,密度为625株/m2时降低0.4%和26.3%,密度为800株/m2时降低1.2%和32.5%,密度为1111株/m2时降低0.5%和32.2%。说明气候年景偏差对金线莲产量减产的影响很小,气候年景差对金线莲产量减产的影响显著,对密度625~111株/m2的减产影响极显著。

4 小结与讨论

由本次研究可知,林下仿野生栽培金线莲8个月,气候年景正常或偏差时栽植密度大的成活率较高,密度1111株/m2的成活率最高、为97.5%;密度400株/m2的成活率最低、为88.6%。气候年景差时成活率显著降低,密度大的成活率较低,密度400株/m2的成活率最高,为70.4%;密度800株/m2的最低,为62.8%。

在各氣候年景下,金线莲栽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均极显著,密度越大,产量越高。因此,今后应适当密植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但不宜每穴栽植多株,气候年景正常或偏差时最适宜栽植密度为1111株/m2。气候年景正常时密度400~1111株/m2的产量为113.2~322.6g,气候年景偏差时的产量为116.1~320.9g,两者产量差异不显著;气候年景差时产量显著降低,为93.7~218.6g。

密度和气候年景对金线莲单株鲜重的影响均达0.05显著性水平,对单株干重的影响均不显著,密度小的单株鲜重和干重较大。密度400~1111株/m2的单株鲜重和干重分别为2.407~2.576g和0.300~0.324g;密度400株/m2的单株鲜重、干重最大,密度800株/m2的单株鲜重最小,密度1111株/m2的单株干重最小。气候年景差时,各密度平均单株鲜重和干重分别为2.543g和0.318g,较其他气候年景的高4.0%和3.2%。

参考文献

[1]郎楷永,陈心启,罗毅波,等.中国植物志:第17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2]罗晓青,吴明开,查兰松,等.贵州药用植物野生金线莲资源调查[J].西南农业学报,2011,24(2):826.

[3]孔祥海.“药王”金线莲的自然资源初步研究[J].中草药,2001,32(2):155.

[4]刘丽,姜建萍,张青宁,等.明溪县金线莲种植气象因子分析[J].福建农业科技,2016(1):17-20.

[5]何碧珠,邹双全,刘江枫,等.光照强度与栽培模式对金线莲生长及品质影响[J].中国现代中药,2015,17(12):1292-1295.

[6]陈伟.不同海拔阔叶林林下仿野生栽培金线莲效果比较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8,24(09):98-100.

[7]邵清松,周爱存,黄瑜秋,等.不同移栽条件对金线莲组培苗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06):955-958.

[8]吴江,马桂莲,冯初国,等.不同栽培模式对金线莲产量及有效成分的影响[J].林业科技,2015(4):24-25.

[9]李志坚.毛竹及阔叶树林冠下套种金线莲生长效果研究[J].宁夏农林科技,2016,57(05):18-19,22.

[10]陈泳和,饶宝蓉,江文清,等.武夷山金线莲特征特性及林下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3(12):32.

[11]福建省气象局.2014年福建省气候公报[EB/OL].http://www.weather.com.cn/fujian/zxfw/qhgb/03/2281399.shtml,2015-01-01/2015-03/06.

[12]福建省气象局.2015年福建省气候公报[EB/OL].http://www.weather.com.cn/fujian/zxfw/qhgb/03/2483261.shtml,2016-01-01/2016-03/14.

[13]福建省气象局.2016年福建省气候公报[EB/OL].http://www.weather.com.cn/fujian/zxfw/qhgb/02/2661582.shtml,2017-01-01/2017-02/16.

[14][美]弗雷德里克·J.格拉維特罗妮安·B.佛泽诺,著.邓铸,等,译.行为科学研究方法[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05-210.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产量
2022年11月份我国锌产量同比增长2.9% 铅产量同比增长5.6%
今年前7个月北海道鱼糜产量同比减少37%
提高玉米产量 膜下滴灌有效
夏粮再获丰收 产量再创新高
世界致密油产量发展趋势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2018年我国主要水果产量按省(区、市)分布
2018年11月肥料产量统计
2018年10月肥料产量统计
2018年12月肥料产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