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的形容词可以从句子中“抠”出来吗?

2019-04-18午歌

课堂内外(初中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乌黑莫言形容词

午歌

用名词修饰名词,美都显得真实

诗人余光中晚年时曾说,他想要写用动词和名词组成的诗歌,尽量少用形容词来做修饰。为什么要少用形容词呢?大体是因为诗歌这门极讲究凝练的语言艺术,惜字如金,要竭力避免过度修饰的笔墨,正所谓“辞达则止,不贵多言。”

有没有这样类型的诗歌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余秀华这首名作《我爱你》:

巴巴地活着,每天打水,煮饭,按时吃药

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像放一块陈皮

茶叶轮换着喝:菊花,茉莉,玫瑰,柠檬

这些美好的事物仿佛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带

所以我一次次按住内心的雪

它们过于洁白过于接近春天

在干净的院子里读你的诗歌

这人间情事忧惚如突然飞过的麻雀儿

而光阴皎洁

我不适宜肝肠寸断

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歌

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

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

告诉你一棵稗子

提心吊胆的春天

这首诗,用大段的名字和动词组成了意象矩阵,间或一闪的形容词夹杂其间,起到了点睛、总结的作用,丰沛的情感在字里行间弹跳、涌动,完满地诠释了“我爱你”的主题。

汉语中的名词,本身就有很强的意象指向性。有时即便不用定语修饰,当我们读到某一个词或某几个词,自觉会产生场景联想,引发情绪共鸣。比如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这里的窗前月与地上霜遥相呼应,让人产生一种亮而寒凉之感,很好的渲染了思乡之情。又比如白居易的《问刘十九》:

“绿蚁新酷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共饮一杯无。”

全诗二十字,仅有“红绿新小”四个形容词,依靠“绿蚁酒、红泥、小火炉和雪”的集体意象,共同营造出一个天寒地冻、温酒待饮的温暖画面,写得简洁而风雅,耐人寻味。

不仅古诗词的书写讲求简约,现代汉语中,精简形容词,用名词的自身意象营造意境,也能呈现出凝练之美。

冯唐有篇文章,写他在香港百花街淘到一个旧茶壶,壶大,粗,泥色干涩。在文章结尾处他这样写道:

“我喜欢这壶身上的八个字:‘风雨一炉,满地江湖,像花茶里的干枯的茉莉花一样,像她某个时刻的眼神一样,像乳头一样,像咒语一样。”

这段修辞十分别致,“风雨一炉,满地江湖”显然是名词意向组合,冯唐并没有运用大段的形容词来阐明这八个字的意境如何高妙,而是用新的名词组合,在从不同的联想维度上和原意境进行类比,以名词来表现名词,以名词来“形容”名词,笔法简练而兼具韵律之美,让本体意境显得更加立体、更加丰满。

点睛之笔墨,贵不在多,在巧妙

形容词(或副词)的过度使用,会增加句子的涩滞感,破坏阅读节奏,甚至产生‘文过饰非”的效果。优秀的作家,在选用修饰语上会特别谨慎,绝不滥用。文学作品里传神的描摹,常常不是層层修饰的“形容”,而是通过紧紧捕捉事物最突出特点或动作节奏来呈现。

“蛇肉到了时间,端进屋里,掀开锅,一大团蒸气冒出来,大家并不缩头,慢慢看清了,都叫一声好。两大条蛇肉亮晶晶地盘在碗里,粉粉地冒蒸气。我嗖的一下将碗端出来,吹吹手指,说:‘开始准备胃液吧!”,

“我将酱油膏和草酸冲好水,把葱末、姜末和蒜末投进去,叫声:‘吃起来!大家就乒乒乓乓地盛饭,伸筷撕那蛇肉蘸料,刚入嘴嚼,纷纷嚷鲜。”

——阿城《棋王》

阿城在这段文字里展现出高超的写作功力。首句写哈气消散过程,抓住众人围在一起,刚透过哈气看到蒸蛇肉,便大声叫好的情态面貌,极好地凸显了众人嘴馋和内心深处的迫切,一气呵成,极富动感。接下来,写蛇肉出锅,用了“亮晶晶”“粉粉地”两个修饰语,十分精准,又特别可爱。紧接着写大家“乒乒乓乓地盛饭,伸筷撕那蛇肉蘸料,刚入嘴嚼,纷纷嚷鲜”,下笔毫不拖沓,“刚入嘴”和“嚷鲜”一句,用字极少,却将众人之急和蛇肉之鲜,写得力透纸背,意味盎然。

“黑孩在铁匠炉上拉风箱拉到第五天,赤裸的身体变得像优质煤块一样乌黑发亮;他全身上下,只剩下牙齿和眼白还是白的。这样一来,他的眼睛就更加动人,当他闭紧嘴角看着谁的时候,谁的心就像被热铁烙着一样难受。他的鼻翼两侧的沟沟里落满煤屑,头发长出有半寸长了,半寸长的头发间也全是煤屑。”

——莫言《透明的红萝卜》

这段文字中,莫言以大量的笔墨来描画黑孩的“黑”,他想传达的核心感受正是:黑孩的形象让谁看了心里都难受。

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莫言在描写上做了三重铺垫:第一,黑孩的黑是因为拉风箱所致—“赤裸的身体变得像优质煤块一样乌黑发亮”,把身体比作优质煤块,本是戏谑的笔法,再用乌黑发亮来点睛,让人加深印象。第二,黑孩全身乌黑,牙齿和眼白就显得格外突出。第三,当黑孩闭着嘴唇,只露出眼白盯着谁看的时候,谁的心就像被热铁烙着一样难受。被热铁烙过的确滋味难受,但最大的特征是:被烙过的东西也是乌黑一片的焦蝴。莫言成功了,他仅用了“乌黑发亮”一个关键形容词来总结黑孩之黑,用对比、通感的手法,将这样的黑深深地烙在了读者的心中,如此简洁,又如此深刻。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评论家柯尔律治曾对莎士比亚的戏剧做出评论说:“把一个词语抠出来,就像从金字塔中抠出一块巨石一样困难。”我想,最优秀的文本一定凝练而深刻,是不可更改和替换的。同学们,请慎重选择你笔下的形容词,终有一天,你的文字金字塔也能闪耀出熠熠金光。

猜你喜欢

乌黑莫言形容词
鸟趣
过去的年
爱如莫言
认识形容词
Chapter 2 A cheerful chat
芝麻配桑叶 留住乌黑头发
词语聚焦
莫言:虚伪的文学
形容词
莫言的职场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