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日马兰废粱肉

2019-04-18柴隆

现代家庭·生活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香干马兰头时令

柴隆

春风推门开,似是故人来。

三月江南,下过几场绵密的小雨,桃花笑春风,天地之间由阴转阳,春和景明,万物皆润。蛰居了一冬的江南人,喜欢结伴到野外去感受春光,谓之“踏春”。如酥的春雨仿佛在一夜之间,可将绿色铺满田埂、溪头,一丛丛、一簇簇,在田野,在路边,在沟渠,兴冲冲地破土萌发,只要有泥土,哪怕是巴掌大的一小块,于是乎马兰头、荠菜、乌头葱、野蒜纷纷冒出……随处可见它们绿得鲜亮而又生机勃勃的身影,携带春天的气息,肥肥嫩嫩得能掐出水来。人们踏春归来,顺手剜点野菜,饭桌上就多了一道道青翠翠、水灵灵的时令野菜。

在这些美味的时令野菜中,春天最好吃的野菜,我以为非马兰头莫属。这种多年生的菊科草本植物在江南一带寻常可见,山间,田埂,路边,屋角,都能看到它的身影。马兰头叶子细长,跟柳叶很相似,根茎粗短,分青梗、红梗两种类别,闻起来有一股近似菊花但又比菊花更加浓郁的芳香,小小一口就是一整个春天的清新气味,马兰头是野菜系中的开胃上好佳。

“洵美草木滋,可以废粱肉”出自明人的《马兰歌》,乃至《蔬食斋随笔》也引用该句称颂马兰头。倒不是夸张,春节里的大鱼大肉,让蛰居了一冬的江南人发腻,倘若桌上来一盘淋上麻油的“马兰头拌香干”,肯定大受欢迎。春日阳气重,喉咙易上火,照红楼薛宝钗的说法是,“清热毒,冷香丸最好不过”,而江南市井寻常人家,没有冷香丸,就吃凉拌马兰头,马兰头最是败火清心。

“荠菜马兰头,姊姊嫁在后门头。”城里的孩子,如今是否认识马兰头。小时候,在三月的阳光下,妇女小儿各拿剪刀,蹲在地上搜寻,鲜肥的马兰头舒展着嫩绿的叶子,细细的红茎就在柔柔的春风里轻轻摇曳,让你不得不相信,春天真的来了,在暖暖的阳光里,每一个人都深深呼吸着青草与泥土的芬芳。郊外掐一兜马兰头回家,全部倒出来后仔细择取,去掉黄叶和老茎,用清水洗净,入沸水中焯去涩味,捞起过凉水冷却,沥干,切成细碎。取几块香干切丁拌入,加盐、味精,淋上芝麻油,若是再撒上那么一小撮白芝麻,点缀在嫩得要掐出水来的绿色中,岂止是赏心悦目……味道清口不说,清凉解毒最上乘。

马兰头食用尤其讲究时令,最佳的应市时间是早春三月,也就20天左右,此时摘取马兰头的嫩叶食用,入口脆嫩清香,别有风味。一旦错过了时节,口感大打折扣。马兰头拌香干是春天才有的恩物,看似简单,想要入味也得精工细作一番。焯水后的马兰头要不嫌麻烦地一遍遍剁成细末,但又不能剁成糊糊,须得有骨架,和切细的香干粘在一起,堆成一个有形有款的四方小山丘装盆上菜。盐和糖以及香油的比例一定要掌握好,才不会抢去了马兰头的清香,也不会嚼出多余的糖星子和盐渣子来。现在有些餐馆总爱将马兰头拌香干作为前菜,一道小小的冷盆,用的是最草根的野菜和豆腐干,但下了功夫,挑出了“嫩头”,这便是与众不同的工笔画,吃的是一个“赶”字,也是一个“精”字。

马兰头烧春笋也很好吃。江南多笋,只有在早春才出土的“黄泥拱”,家家户户总要烹制一碗“春笋烧肉”,配来一碗米饭,那可真是一道下饭佳肴。吃腻了“春笋烧肉”,只消换作马兰头来烧,就可解腻。将马兰头入沸水中焯去涩味,捞起过凉水冷却,沥干,剁得细细的跟春笋一起炒,让每个笋尖儿上都沾满马兰头的末,出锅前浇上一勺绍兴酒,阵阵异香扑鼻。

马兰头做馅子,又别有一番风味。江南的点心讲究一个精巧与细致,点到为止,是锦上添花,而不是用来充饥的。故取马兰头做馅子,裹出的菜肉馄饨既有马兰头的鲜香,又有土猪肉香,称得上是“洵美草木滋”。热热闹闹的正月春节过后,没多久,就是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中,清明是一个祭拜祖先的时节,江南人总要蒸几笼屉青团来祭祖。用马兰头混合肉末、笋丝炒过的馅子包在青团里,鲜香无比,一咬一個春天,如同身在旷野……

江南好滋味,三月马兰头,果真可以废粱肉。

猜你喜欢

香干马兰头时令
春季时令尝鲜
马兰头
时令湖——艾尔湖
Jerry&Judy:苏州印象是彩色的,四季分明时令如期而至
一首春季时令菜 差点要了宝宝的命……
芹菜配香干能健骨
马兰茶干
香干与臭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