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气功蕴含的哲学思想
2019-04-18查芬月
查芬月
健身气功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习练健身气功对于增强人的心理素质,改善人的生理功能,提高人的生存质量,提高道德修养等具有独特的作用。中国传统哲学里的天人合一、阴阳平衡、修身养性、顺应四时等理念,在健身气功里更是有充分的体现。
一、天人合一理念
“天人合一”就是指天(即大自然、宇宙)与人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相应相合的统一的整体,“天人合一、万物一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总特征,也是中国人追求与认知的最高境界。《易经》说:“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庄子说:“天地与我并养,而万物与我为一”;董仲舒也曾指出“以类合之,天人一也”;程颐讲的更彻底:“天人本无二,不必言合”;王阳明也说“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天人合一”观,不但是中国哲学的基本概念,也是其他中国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包括琴棋书画、诗酒花茶、参禅习武、修身养性,莫不如此。作为中国优秀传统体育项目的健身气功,“天人合一”理念是功法编创和习练的理论基础。在习练健身气功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在追求“天人合一”,这是习练健身气功到高层次的一种境界,人们练功时在自我意念的主导下,通过内在之“气”与外在自然之“气”的相互作用,达到“人在自然中,自然在人中”的境界,这种境界是人体小天地与宇宙大天地的融合。这时的练功者是处在一个虚静的状态,物我两忘,从而达到培补元气、强身健体的目的。
二、阴阳平衡理念
习练健身气功讲究的是“阴阳平衡”,这个平衡就是心理的高度和谐、心理与生理的高度和谐,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那么“阴阳”是一个什么概念?阴阳源自古代中国人民的生活与实践,最初是指自然界之事物。古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于是,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便以哲学的思想方式归纳出“阴阳”这个概念,把矛盾运动中的万事万物概括为“阴”“阳”两个对立的范畴,并以双方变化的规律来说明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太极图便是对这种运动变化朴素而形象的说明。
由此可见,阴阳代表相反相成的两种属性,代表一切事物的最基本的对立关系,并用以说明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之间及其内部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因此,阴阳是中国古代先贤创立的一个简朴而博大的哲学概念,是中国古代文明中对蕴藏在自然规律背后的、推动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根本因素的总结与描述。
“万物负阴而抱阳”。古人认为,自然界阴阳平衡,万物就会欣欣向荣,否则,将会“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人体阴阳平稳,才能健康长寿,“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人们通过练功与大自然找到了平衡,即实现了天人合一。
健身气功正是把阴阳学说作为理论基础,而编创出的自我优化生命状态的锻炼方法。它的功法动作(调身)、呼吸(调息)、意念(调心)处处体现着阴阳,皆包含着阴阳学说的知识和规律。
先说健身气功的“调身”。以动作中的升降开合为例:升为阳,降为阴;前为阳,后为阴;聚为阳,散为阴;实为阳,虚为阴。如六字诀起势动作,两手上托时为阳,下按为阴,这些动作设计都是应用了阴阳学说的运动变化规律。健身气功功法设计,都是符合阴阳平衡之道理,可以说阴阳学说一直都在指导着健身气功功法的编创与平时的习练。
再说“阴阳”学说在健身气功“调心”上的体现。调心理论认为意念活动也有阴阳之分,凡思动、思火等是阳性意念,凡思静、思水等是阴性意念。健身气功的“调息”也包含着阴阳学说的哲学理念;而经络也有阴经和阳经之分,意守阳经可以助阳,意守阴经可以益阴。
“孤阴不生,孤阳不长”。阴阳学说认为阴阳互根,相互依存不能分开,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个整体的每一个脏器组织都有着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它们在生理上相互影响,病理上相互联系,相互制约。阴阳学说还认为,在自然界中,对立的事物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在运动变化中相互作用。习练健身气功,要依据阴阳的发展变化规律,遵循阴阳消长的基本原则,以达到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祛病强身、延年益寿的目的。
三、顺应四时理念
“四时”的变化在中国养生文化里格外受到人们的重视,“序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什么是“四时之序”?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阴阳家强调这些是“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
人处于天地之间,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和自然界具有息息相通的关系,受天地之间变化规律支配的,自然界中的一切运动变化必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故养生必谨奉天时,循四时气序”,才能“永保康宁”。《荀子·天论》告诫人们:“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唐代医家王冰也称:“不顺四时之和,数犯八风之害,与道相失,则天真之气,未期久远而致灭亡”,指出不顺四时的危害。《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则明确指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理念。古人认为,只有顺应自然,才能保护自我,延年益寿。
“顺应四时”这一养生理念体现在健身气功的每一套功法中,表现最突出的要属六字诀。
因为人体脏腑之衰旺也有季节差异,明代冷谦《修龄要旨》中的《四季却病歌》记载:“春嘘明目木扶肝,夏至呵心火自闲,秋呬定收金润肺,肾吹惟要坎中安,三焦嘻却除烦热,四季常呼脾化餐。”告诉我们,春天是养肝的季节,宜练“嘘”字;夏天是养心的季节,宜练“呵”字;秋天是养肺的季节,宜练“呬”字;冬天是养肾的季节,宜练“吹”字;“嘻”字调理三焦,四季皆可习练。
《修龄要旨》还对六字诀的锻炼,提出了四季禁忌:“春不呼,夏不呬,秋不嘘,冬不呵。”因春季脾气衰,呼应脾,故不宜多呼;夏季肺气虚,呬应肺,故不宜多呬;秋季肺经旺,金克木,嘘应肝,故不宜多“嘘”,这是通过练功禁忌来避免脏腑受损。平时我们在练整套的六字诀的基础上,如果侧重练适合本季的歌诀,养生健身效果会更佳。
四、修心养性
中国养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且一直致力于“为道”——即提高心灵的境界。《易经》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之言;孟子指出,“吾知言,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并解释“浩然之气”为“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这些哲学家和他们的著作,对于中华民族“刚柔相济”“内健而外顺”品格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养生总是与道德修养相联系,“有大德者寿”,古今长寿者的共同点:一是心平气和、心胸开朗、豁达乐观、从容不迫、意志坚强;二是积极从事脑力劳动或运动锻炼。“恬淡虚无,真气从之”,恬淡虚无的本质就是动脑,动体,不动心,内心清闲安静,没有任何杂念,以使真气顺畅。孔子“仁者寿”的观点更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他认为只有品行高尚的人才能健康长寿、颐养天年。
健身气功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门具有高度综合性的学问,它涉及到人的心身、性情和行为的全面修养,深入到人生的许多方面。它的养生理念也不例外,即在健体养生的同时,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而健身气功的特点也比其他运动养生项目更适合于修身养性。
健身氣功的动作柔和缓慢,在祥和优美的音乐引领下,人们很快就能进入身心放松的和谐状态,心神也会逐渐宁静,感到心情愉悦、心旷神怡,此刻的我们“精神内守”“恬淡虚无”,一切都云淡风轻,正可谓“我自风情万种,却与世无争”!体验一下这妙不可言的人体生命活动,真是人生难得的一门功课!这种良好心态可调节人的不良情绪,进而优化人的性格,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概而言之,健身气功不仅仅是一种强身健体的方法,也是品德修养之术。一旦接触了健身气功,人的意识就可能加深对客观世界的感知,深化对自我的体认,对宇宙人生产生新的和更深沉的感悟,悟天地之深邃广博,觉人生之短暂渺小,进而追求精神上的净化和追寻世间的真理,以至对生命的审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