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有效途径

2019-04-18张立冉刘福会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期
关键词:志愿服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

张立冉 刘福会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与志愿服务的重要联系主要表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与志愿服务的内涵、所倡导和追求的价值理念相契合;大学生志愿服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重要途径。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视角看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是:缺乏连贯性和服务深度;缺乏组织和宣传力度;缺乏理性认知、内在认知现象;缺乏针对性和专业性。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要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志愿服务:打造志愿服务品牌,把志愿服务融入生活化实践过程;整合志愿服务各项资源,营造良好的志愿服务氛围;健全志愿服务各项机制,实现志愿服务制度化保障;健全和完善志愿服务网络化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志愿服务

在大学生中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需要行之有效的活动途径和载体。志愿服务作为蕴含丰富道德精神的社会服务活动,以其典型的体验式实践活动方式,成为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有效途径。如何把志愿服务精神扎实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每一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与志愿服务的重要联系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与志愿服务的内涵、所倡导和追求的价值理念相契合。从内涵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就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融入生活,使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而志愿服务包含的“奉献、友谊、互助、进步”精神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内涵相契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修养和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倡导良好的社会风气”。同时,又提出“要注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每个人都能感知它、领悟它,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这就要求大学生响应国家号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国家、社会、公民的要求,把志愿精神倡导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深深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内涵中,志愿者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奉献,帮助了许多需要帮助的人,缓解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大学生志愿服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是相辅相成的,做好志愿服务工作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有效实践途径。通过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可以提高公民意识,主动行使公民权利,提高文明素质和道德素质,进而培养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大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人生与平等”,引导他们倡导法治与公平,进而在社会层面培养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大学生在实践中培养爱国主义精神,锻炼实践能力,提高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实现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进而培养个人层面的核心价值观。通过志愿服务的实践,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在生活中得以落实、落细、落小。

二、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视角看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缺乏连贯性和服务深度。志愿服务工作在实践过程中缺乏连续性,偏离预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服务效果,一些志愿者活动持续时间短,缺乏连贯性,服务效果不佳。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短期性导致了志愿服务的深度不足,许多活动只是表面现象,这让受服务对象感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他们遥远,不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使得志愿活动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缺乏组织和宣传力度。大学生志愿服务也应该是一个过程。从开始到结束,都要有一个完整的规划,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每一個环节。然而,从目前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角度来看,从最初的组织到最终的宣传和活动总结,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着许多问题。目前,志愿服务最常见的模式是召集志愿者活动,志愿者招募过程太简单,志愿者没有特殊培训,志愿者活动的目的、方法、意义和没有足够的理解,这些活动通常只能流于形式,活动效果不理想。

(三)大学生志愿服务缺乏理性认知、内在认知现象。目前,相当多的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目的过于注重个人回报,缺乏对志愿精神的理性理解,未能认识到志愿服务活动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很多高校志愿组织和为促进志愿者服务活动顺利,缺乏教育指导和科学的行为,志愿者队对自我价值的认识不够,不能适应志愿服务对象,使得服务只停留在表面,与此同时,学生没有意识到志愿服务能带来个人价值观的影响。

(四)大学生志愿服务缺乏针对性和专业性。大学生是一个具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群体,在开展志愿活动时要体现自身的专业性,使志愿活动更具针对性,确保志愿服务的长远发展。然而,目前大学生的志愿活动针对性、专业性不强,对不同的群体不能采取不同的志愿服务方法。大多数的志愿者服务仍在简单的操作层面,比如环境保护宣传、照顾孤独的老人和儿童福利院和其他志愿活动,不能从社会的角度考虑志愿受试者、接受者和其他方面,也不能有效地开展志愿服务与大学生的专业知识。

三、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要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志愿服务

(一)打造志愿服务品牌,把志愿服务融入生活化实践过程。高校在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过程中应将志愿服务内容贯穿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形势与政策”课等思想政治理论课过程中,通过深入的学习、培训,将学生引入正轨,树立志愿服务意识。在老师带领下,精心培育特色品牌项目,比如河北农业大学的李保国扶贫志愿服务队、果树9301志愿服务队,雄安新区志愿服务队等,扩大志愿服务的社会影响。深入山区、社区、城市开展调研,明确服务对象,找准活动基点和着力点,围绕技术扶贫、产业发展、科技服务、文化传播、敬老爱幼等内容,有针对性地组织志愿服务活动,为需要帮助的群体提供服务,同时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志愿者前来。让具有发展潜力的项目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过程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二)整合志愿服务各项资源,营造良好的志愿服务氛围。加强教师和党员指导和示范作用,提高服务理论水平和组织指导能力。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中注入方法途径教育,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探索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动机与规律,加强引导作用。建立大学生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伍,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关键突破,打开局面;开展特色志愿服务,形成品牌,开展日常志愿服务,弘扬志愿精神;建立志愿者服务基地,搭建实践平台;促进节日志愿服务,巩固学校志愿服务成果;明确服务性质,发挥学生兴趣和特长;承办社会志愿服务,扩大影响。

(三)健全志愿服务各项机制,实现志愿服务制度化保障。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加强沟通与协调。建立学校、政府、社会和企业“四”的联合机制,搭建信息交流平台、项目对接平台、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志愿者、服务对象和社会有效资源的沟通与有效利用。从而促进全社会参与志愿服务,享受志愿服务带来的便利,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四)健全和完善志愿服务网络化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应该是全方位的,应该利用互联网把志愿服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融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志愿服务的行动上。“互联网+”時代的到来,为日常生活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教育理论的创新和教育地位的发展成为日常生活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面临的主要任务。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一种有效的实践途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中,也应该积极发挥“互联网+志愿服务”的作用,积极发展网络平台建设、志愿服务活动的网络平台的建设,始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志愿服务生活,特别是大范围的推广,让活动影响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让更多的人了解大学生志愿服务。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J].人们日报,2013,05.

[2]谢安国,曹淼.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的内涵、依据与原则[J].安康学院学报,2018(1):115-119.

[3]胥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构建[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9):58-60.

[4]王艳.手机媒体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探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⑶:135-137.

[5]葛萌,邹宁.浅谈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化培育[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6(4):108.

[6]郭孝锋,张蓓蓓.以志愿服务为载体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2):18-20.

[7]杨国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探析[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2018⑶:13-17.

猜你喜欢

志愿服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