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2019-04-18刘丽丽陈涛
刘丽丽 陈涛
摘要:在经济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处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培养更多创新创业人才能更多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经济增长,增强国家实力。近年来,高校越来越重视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但是,由于没有成熟的理论和经验参考,存在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体系设置不合理,师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因此需要构建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发挥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优势。
关键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鼓励更多的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是党在新时代做出的战略考量。培养创新人才是高校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动力。在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養上,需要进一步改革,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刻不容缓。因此,我们应该认清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意义,分析现阶段培养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改进完善我们的培养体系。
一、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意义
培养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是提升大学生培养质量的必然之路。自高校扩招以来,大学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学生的培养质量出现了下滑。原有的注重理论知识传授,缺乏动手能力及创新思维的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育人的过程中,更新教育理念,完善教育课程体系,鼓励学科交叉混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培养质量。随着社会的发展,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可以使他们在就业或者创业时具有更大的优势。党的十九大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既是践行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新时期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随着科技的发展,创新型、技术型经济发展模式成为主流,社会经济增长的原生动力在于创新人才的培养。高校应该跟随时代的发展,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为我国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而推动社会的不断发展。
二、目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育人机制不够健全。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主要通过开展创业课程、创业大赛等形式进行,处于摸索阶段,未有成熟的、系统的机制来运行。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只有高校这单一主体参与其中,缺少诸如企业、风险投资机构、其他组织等参与进来,培养的学生趋于单一、固定僵化。另外,高校创新创业管理体制也有待优化,虽然部分高校已经成了创业学院或者创业中心,但是在学院归属、职能范畴、支撑部门等方面权责并不明晰。与创业孵化器,科技园等组织关系和管理方式也没有明确的制度规范,抑制了高校技术转移和创新创业的实际效果。
(二)培养目标模糊。我国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时间较短,理论还不成熟,对人才的培养目标尚无准确定位。有的高校将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在意识和精神上,而有的高校则定位在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上,还有的高校则定位在创业理论知识的系统传授和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因此,高校创新创业目标还需要进一步明确。
(三)师资结构不合理。我国高校在创新创业课程上缺乏大量实践型教师,没有合理的师资结构,其直接的结果就是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社会上实际需要的人才存在脱节,各高校都不同程度出现了教用分离的现象。师资水平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师资水平高低直接决定了教学水平和质量,学生的培养质量好坏。如何聘请到大量既有丰富理论知识,又有大量实践经验的老师是个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构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体系策略
(一)拓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高校要拓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可以引入微型企业进入创业园。微企这种人员少、产品少,但产权和经营权统一的企业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灵活、投资低等优点。不仅是出入社会的大学生创业最佳形式,也是学校拓展创新创业培养良好的实践平台。学生创办微型企业,不仅可以解决自己的就业,在这个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和资金,为今后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同时,政府应该出台相应政策扶持大学生创办的微企的发展,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保驾护航。
(二)明确培养目标。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就是要让大学生形成创新创业意识、能力和心理品质等基本要素,明确这一目标可以使人才培养始终朝着这一目标发展。培养创业意识,积极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意识到自主创业是社会进步、自身生存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是更高层面的就业。同时也应该加强风险、知识更新、资源整合、战略策划等意识培养。同时应健全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丰富创业综合知识、提高创业能力。
(三)加强创业专职师资队伍建设。重视对专职创新创业理论教师创新创业经验的培训。从事理论教学的老师为了更好适应新的创业教育趋势,自己也应该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实践经验。老师应该言传身教,尝试自主创业和实地调研和跟踪已创业大学生,归纳出创业方法和经验。创业师资队伍需要对此项工作有清晰和深刻的理解,要能随着社会发展及时更新知识和教学方法。
四、结语
创人才培养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现阶段存在着许多不足,建立完善的培养体制因此十分重要。为了更好推进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应该扩展创新创业平台,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有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专职老师指导,目标明确地培养学生。使创新创业培养融入到高校教育中,提升学校办学质量,促进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焰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反思与模式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15(4):4-7.
[2]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