钳工技能训练课四阶段教学法
2019-04-18饶国华
饶国华
摘要:钳工技能学习的全过程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认识动作及知识要领的阶段,从感性到了解动作全过程;第二阶段,将连串的连锁反应分解成各单个动作,并将其掌握;第三阶段,将单个动作串联形成连锁反应的初步形成到定位;第四阶段,使连锁反应达到运用自如的自动化程序。
关键词:钳工;技能;连锁反应
钳工是机械制造类行业不可缺少的一个工种,它的工作范围很广,在工厂中有“万能工”的称谓。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对钳工操作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钳工工种本身已有了比较细的分工,如普通钳工、模具钳工和机修钳工等。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这些技能训练中常常会发现,初始阶段,学生的热情很高,成绩进步很快,几乎一天一个样,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学生的技能水平不再提高,出现了徘徊不前的现象。这便是钳工技能训练中产生的“高原现象”。“高原现象”是指从事某项技能练习时,到了中、后期往往会出现进步暂时停滞的现象,练习曲线上能较为直观的反映出来,这段曲线与横坐标几乎平行,不再上升,甚至还略有下降,人们把它称作“高原现象”。要建立认识动作的协调反应以达到熟练自如的程度。钳工技能学习的全过程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认识动作及知识要领的阶段,从感性到了解动作全过程;第二阶段,将连串的连锁反应分解成各单个动作,并将其掌握;第三阶段,将单个动作串联形成连锁反应的初步形成到定位;第四阶段,使连锁反应达到运用自如的自动化程序。对这四个阶段施以相应的教学方法,就称为四阶段教法:
一、认识阶段的讲解、示范法
钳工技能动作学习,首先的是对其认识内容与动作内容学习。教师首先向学生讲解有关概念、性质、功用等(其中穿插部分一定要演示),然后,演示所要教授动作的全过程(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对所学习的技能动作有一个初步认识,这样讲解、示范二者穿插进行,其目的是加强学生对动作全过程的表象认识,有利于学生对学习任务的了解,有利于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有利于学生主动注意动作的知识内容,更主动地了解动作要领。
二、分解阶段的单个动作训练法
当学生对动作的全过程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之后,就该进行单个动作的训练了。即,教师把整套动作分解成若干局部动作,让学生逐个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基本动作过程,引导学生将所感知内容转变为行动指令。学生了解钳工技能动作要领大部分较快,但在将其转化为行为动作指令却很不容易,这就要求教师了解动作要准确,适当化解难度,逐个击破,同时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转向外部动作。钳工的基本操作技能主要有划线、锯割、锉削、錾削、钻孔、扩孔铰孔、攻丝等。其中的锯割和锉削又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功,这些操作技能要在生产实践中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形成。正确动作的掌握,可以使学生节省很多体力,这样才能进行一连几个小时的练习。比如锯割后的切削余量大约达到0.2mm,这样才算打牢了锯割的技能基础。再比如锉削加工时,学生对锉刀的握法、站立部位与姿势动作、操作用力、锉削方法等几方面的掌握也都需要大量的反复练习。锉刀能否端平,更是一个需要反复观察、反复纠正的训练,学生对自己姿势是否正确往往会“当局者迷”,通常要安排两人一组,互相检查。只有当随手端起进行锉削都能基本做到水平,才能进行更高的练习。再如:钳工中的錾削,就必须将左手的錾子的握法与右手的挥锤法分解成两阶段,否则同学们左、右手协调不好,动作不到位,将会出现手锤打手现象。因此,在学生开始练习后,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姿势动作的正确性,及时指出问题。当学生能初步掌握了基本操作技能后,随着练习的深入,动作连贯,协调一致,不再需要时刻注意就能持续稳定正确的操作,教师才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行练习。
三、连贯定位阶段的循环训练与抽样训练法
定位阶段是整个技能学习过程的重点。它是在完成分解动作基础上,将整套动作的顺序通过多次训练而固定下来,不仅各个动作要准确无误,而且全套动作要形成条件反射的连锁反应。此阶段采取循环训练与抽样训练,最终达到知动协调,知动协调是学生缩小自我动作与标准动作之间差距的方法。这其中内涵是知动反应原理,它是知动协调的精髓,在此期间并不是“教师没有什么事了,该学生练了”的时间,而是教师要花大量心血去分析学生情况,抽样训练,出现问题即时解决。在钳工技能实训中,仅仅掌握基本操作技能还远远不够。钳工的操作主要用手来完成,培养出一定手感就更为重要。对初级技工考核而言,加工的尺寸精度通常也要控制在丝米级。学生要对自己的下手有一定分寸。以锉削为例,学生需要了解当自己分别采用大板锉、中锉与油光锉时,每次锉削的锉削量大概值,以免下手不分轻重,开始尺寸较大,忍不住用力连锉几下,就把工件尺寸锉小了。这就要求学生多动手、多检测,多思考,多观察,通过科学训练,熟能生巧,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出一定的感觉技能。一般情况下,熟练的学生在锯割后留下约0.2mm的余量,使用大板锉连锉十次左右,将余量减少到约0.1mm,然后使用中锉再锉削十余次,余量控制在0.05mm左右,最后用油光銼修整。
四、自动阶段抽样强化法
自动化阶段是技能动作的最后阶段,是熟练技巧的形成阶段,是使得学生能对全套动作完全娴熟,做到得心应手,具备一定的实际应变能力的冲刺阶段。教师应根据实训的内容和要求,制定具有一定针对性的课题练习。对于技能考核的要求,钳工的针对性练习课题较多,例如“凹凸T形配”、“方孔配”等。
当然无论是单项操作技能练习,还是综合操作技能训练,在每次实训时都要建立一个评分标准。学生对照这个标准,可以了解实训的要求,教师利用这个标准,方便对学生的技能水平作出评价;学生发现自己技能的不足,立即改进,教师对学生的成绩及时予以肯定,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教师还应注意利用技能评价,引导学生进行相互比较,增加竞争意识,形成你争我赶的局面,提高学生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