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最后的“摆渡者”

2019-04-18王飞

南方人物周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大伯阿姨医护人员

王飞

宁养院医护人员陪伴樊大伯走过生命中最后的时光

宁养院服务的患者大多来自农村困难家庭

3月15日,浙江省衢州市人民医院宁养院,负责人赵红建接了一个电话后,神色有些凝重。他来到档案柜前,取出一份写着“宁养院”的文件夹,将它倒立后重新塞入档案柜。“又有人走了!”他对不约而同起立肃穆的同事说,“老人走得很安详!”

档案柜内摆满了写有“宁养院”字样的文件夹,其中一大半已经倒立存放。

2017年成立的衢州市人民医院宁养院,是全国第38家、浙江省首家宁养院。宁养院医护团队免费上门为贫困的癌症晚期患者提供镇痛治疗、护理指导、心理辅导、生命伦理等服务,同时开展临终关怀知识的宣传教育、哀伤辅导、咨询服务。

樊大伯是宁养院医护人员上门服务的癌症晚期患者之一。赵红建依然清晰地记得,他们第一次来到樊大伯家的情景:石头垒砌的老房子里,躺在床上的肺癌患者樊大伯一脸哀伤,难忍剧痛的折磨,“这种痛,没经历过的人永远无法体会,我曾经想过一死了之!”

医护团队进行评估后,开始为樊大伯提供镇痛药物治疗、护理指导、心灵照顾、社会支持等全方位的免费医疗服务,有效地缓解了樊大伯的痛苦,让他和家人又有了久违的笑容。此后,医护人员又多次上门随访,直至2018年,老人安详地离开。

为了减轻患者及家属的压力,医护人员下乡探访时不穿白大褂,统一穿T恤衫或冲锋衣,用医疗服务和真诚笑脸,帮助、抚慰贫困的癌症晚期患者,陪伴他们有尊严地离开人世,这些热心人被称为生命最后的“摆渡者”。

在柯城区华墅乡桔岗村,看到再次上门的医护人员,患者朱阿姨拉着他们在八仙桌前坐下。“阿姨,气色很好啊!”护士长姜国英拉住了她的手,同行的医生开始为她检查身体状况。

朱阿姨的头发有些稀疏,脸上始终笑呵呵的,若不是手上贴着医用敷贴,很难将她和患者联系到一起。临别时,医护人员一一和朱阿姨拥抱告别,“阿姨,你家门口这棵老柏树,长得真好!”姜国英指了指门口。朱阿姨家的砖瓦房外,柏树已经没过房顶,但依然挺立。扶着门框目送大家离开的朱阿姨,笑着抹了抹眼睛。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从医24年的赵红建,深切地体会到充分倾听患者心声的重要性。“很多时候,除了解除病痛,患者更需要的是倾听和抚慰。”

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新增癌症病例约380.4万例、死亡病例数229.6万例。如何让全社会能够接受舒缓医疗理念,需要更多的人冲破传统医疗观念的束缚。

走向生命尽头的癌症患者,孤独和阴霾时刻笼罩着他们。除了减轻痛苦,心理疏导是安宁养护的另一个重要手段

护士长姜国英为新接收的患者检查身体

检查身体时,医护人员习惯性地握住患者的手

很多年长的农村患者不识字,医护人员需要手把手帮忙签字

为了减轻患者及家属的压力,宁养院医护人员下乡探访时不穿白大褂,临别時一一和患者拥抱告别

除了面对病痛的折磨,患者还时常面对邻里异样的眼光

负责人赵红建(右二)向患者家属宣传临终关怀、安宁养护理念

患者家属摘下家门口的水果,送给医护人员

得知樊大伯去世的消息后,医护人员第一时间赶到家中,默哀告别

宁养院内,一大半患者的档案已经倒立存放

编辑  方迎忠 郑洁  rwzkphotos@vip.163.com

猜你喜欢

大伯阿姨医护人员
我的“话痨”阿姨
“牛人”钟点工王阿姨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泰然处之
修伞
修伞
《老阿姨》剧照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大伯家的几个晚辈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