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网络文化生活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9-04-18田小林
田小林
摘要:高职大学生网络文化生活亟需加强科学引导和培养,高职院校应创新网络教育、建强网络队伍、借助数据分析、突出价值引领、完善管理制度等构建高校网络育人体系。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调查问卷;建议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网络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作为一种新的大众传播媒介、交往方式,极大地满足了人们信息资源共享、超越时空限制的交流等需求,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环境的复杂性且缺乏有效地管理和保护,又会给大学生带来负面的影响。
一、调查方案设计
本文采用调查问卷法开展研究,问卷调查的对象为该院2015级、2016级和2017级学生。其中男生占1/3,女生占2/3。本次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812份。
调查问卷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大学生网络生活的总体概况;第二、大学生网络生活动机;第三、大学生网络生活内容;第四,大学生网络生活态度和行为。通过采用excel软件作图的方法逐个分析各个调查子项,得出调查结论。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大学生网络文化生活的总体概况
(1)上网频率、时长与时段。上网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只有16%的学生每天上网时长为l-2h,65%的学生上网时长控制在3-8h,还有19%的学生上网时长超过8h。从图5可知,学生上网时间段主要分布在晚上8点-12点,其中全天都会玩手机的学生达到了20%。由此可知,该院绝大多数学生的网络生活存在上网频繁、上网时间长、集中夜间上网、自控能力弱等现象。
(2)手机软件使用数量。调查发现,46.2%的学生的手机安装的软件数量是10个以内,47.8%的学生的手机安装的软件数量在30个以内,手机主要安装游戏类、社交类、购物类、外卖类、视频娱乐类、学习类、实用工具类和其他类等8大类应用软件,其中社交类、购物类和游戏类占据数量排名前三。
(3)大学生网络生活动机。高职学生网络生活的动机是丰富多彩的,也是有倾向性的。绝大多数学生的网络生活的动机包含了学习与工作、获取信息、休闲娱乐、交友互动、交易购物等。研究表明,学习工作方面的动机远远低于非学习工作方面的动机,社交、娱乐动机成为了大学生网络生活的主要动机。
(二)大学生网络文化生活内容
(1)学习、工作和获取信息。据调查统计显示,有15%的学生网络学习花费时间最长,主要方式是观看在线学习视频、阅读书籍、查阅资料。总体来讲,学生主动观看在线学习视频的较少,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由于课程要求才观看在线学习视频。在选择阅读方式方面,49.4%的学生会选择使用网络阅读(包括电子书、网页浏览和视频观看)。在获取信息方面,由于网络信息具有便捷性、丰富性、即时性等特点,几乎所有的学生对从网络上获取信息都有一定的依赖性。
(2)休閑娱乐。随着网络普及性提高,休闲娱乐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占据了大量的休闲时间,有些甚至沉溺其中。该院学生休闲娱乐行为总体特征表现为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从众性与时尚性,最常见的休闲娱乐方式包括网络游戏、观看电视剧等。调查发现,该院63.5%的学生在过去一年内追过的电视剧在3部以内,也有22.9%的学生追过的电视剧在3-6部。
(3)交往互动。据调查分析,该院大学生绝大多数以社交软件来当成一种交往方式。其中调查人群中有35%的学生网络生活发费时间最多的是交往互动,其中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互动方面所花费的时间更多。而最常用的交往互动软件是:微信、qq、微博、抖音、贴吧和知乎等。
(4)交易购物。调查结果显示,购物是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生活都必有的部分,有20%的学生在购物方面发费的时间最长,其中女生比男生在交易购物方面发费的时间更多。有53%的学生喜欢网络购物,也要31%的学生喜欢在实体店购物。在选择购物网站方面,88.1%的学生喜欢在淘宝/天猫上购物。在选择支付方式方面,该院学生应用最广泛支付方式是支付宝支付,其次是微信支付,第三才是现金支付,说明学生乐于使用无现金支付方式,能快速接受新鲜事物。
(三)大学生网络生活的态度和行为
(1)对网络不良行为的态度。对待网络不良行为,比如肆意谩骂、人身攻击,绝大多数学生是持“反对”态度;而对于一些恶意炒作、颠倒是非的事件,学生又主要持“厌恶”的心态,也有同学会表示无所谓的心态。总得来说,大部分学生对网络不良行为表示出包容的态度,认为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兴文化,其存在有着合理性,但其中也是精华与糟柏并存,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应该进一步完善关于网络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大净化网络的力度,让网络的使用者有一个更好的上网环境。
(2)网络道德态度与行为。高校绝大部分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态度和行为较为规范,然而也有不少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还不够强,偶尔会出现网络道德失范行为,而少数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非常薄弱,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严重。
(3)关于网络生活对自身影响的认识。首先是正面影响,现在的网络对大学生的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可以说大学生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由于当代大学生对生活知识和常识的了解过少,网络就成了他们生活的小帮手,帮助学生解决了很多问题,也增加了大学生的常识。由于网络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的快速传递,可以让大学生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大学生的课余生活的丰富性。其次是负面影响,有些学生的过度使用网络,会导致他们浪费时间,影响正常学习。有些学生甚至因上网花销巨大而造成家庭巨大经济负担,存在利用“校园贷”满足自身上网需求的情况。
三、讨论与建议
通过对当前该院大学生网络文化生活现状调查研究,互动交友、休闲娱乐和交易购物的比重远远大于学习、工作和获取资料的所占比重。这恰恰与大学生学习、成长、发展的大学生首要任务不相符合,甚至有些背道而驰。同时一部分在校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还存在明辨是非能力欠佳、自我管理意识和规范意识较弱、道德观念淡薄等现象。当前大学生网络生活状况绝不仅仅是大学生自身因素造成的,还是社会、学校、家庭的方方面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笔者从构建高职院校网络育人体系角度出发,结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有关要求和笔者对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实践体会,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创新教育模式,树立网络思维
一是要注重网络教育内容创新。不能将传统的教育资源生搬硬套地由线下搬到线上,必须将教育内容融入网络环境之中,在承载方式、表现形式、教学互动方面创新;扩宽网络平台,巩固“易班”等思政平臺和校属新媒体平台建设。二是改变师生网络育人思维。网络为师生教与学提供了广阔的资源平台,网络其资源巨大、方便快捷、交互性强等特点成为“互联网+教育”的巨大优势,师生均要做到知网懂网用网惜网和形成自主学习的行为习惯。
(二)建强网络队伍,培养网络力量
一是实施“网络教育名师培育支持计划”,培养一批能快速适应网络化生活、弘扬网络正能量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特别是建强一批强于思想政治教育、乐于交流互动、善于网络生活管理和网络技术应用的网络师资队伍和网络技术队伍。二是实施“校园好网民培养选树计划”,通过课堂教育、专题活动、法律宣传和选树典型等多种形式对全体学生进行文明用网教育,同时要在优秀学生干部、党团员中选拔培养一批网络骨干力量。
(三)加强条件建设,强化信息服务
一是加大网络基础设施投入,建好网络软硬件设施,确保学校信息化保障水平与社会发展、师生需求相适应。二是善于运用大数据分析,通过数据采集、运算、处理,预测出学生网络生活方式的健康与否,及时给学生提供合理的网络生活方案,从而促进他们养成科学健康的网络生活方式,有利于他们成长成才。
(四)突出价值引领,强化道德教育
一是在“课上课下”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和法纪教育,增强学生在面对复杂社会环境中的是非判断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二是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树立远大抱负,坚定理想信念,把网络作为自己成长成才的有效工具,使用好网络资源,安排好网络生活,开展好学习工作。
(五)完善管理制度,丰富第二课堂
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文化生活习惯,必须做到“管”“引”结合。一是“管”到位,建立完善的校园网络管理制度,出台涉及学生用网管理的专门制度,填补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在网络领域的弱项。二是“引”到位,重视第二课堂建设,开展走出宿舍、走下网络、走向操场“三走”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利用丰富的线下活动吸引学生回归到现实生活中。
参考文献
[1]王翠婷.高校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的现状调查—以四川南充三高校为例[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15,04:105-110.
[2]王亚青.关于大学生网络生活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2015,31(1):259-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