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团队建设与实践
2019-04-18付丽胡晓波张秀凤高雪琴
付丽 胡晓波 张秀凤 高雪琴
摘要:教学团队建设是高等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加快学科建设的重要措施和保障。文章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为例,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基于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举措,以期为同类院校教学团队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核心课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教学团队;人才培养质量
我国高等教育自1999年开始扩大招生,经过20年的发展基本实现了大众化。全国普通本科在校生规模突破1613万,因此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关注的焦点。教育部从2000年起开始关注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问题,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问题。2007年还下发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高校高水平的教学团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举措,以教学团队建设来不断加强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以保证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教学团队的建设成为全国高校广泛关注和研究的热点。
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是教学,而教学的核心是课程。课程体系是高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设计。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平台,更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代表着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水平。因此以专业核心课程为核心组建教学团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团队建设策略,以实现课程、团队建设齐头并进,最终促进学科、专业发展。
为进一步加强教育质量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我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于2016年7月立项建设。该团队是在“河南省食品加工技术教学团队”的基础上开展建设的。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团队成员科研能力、教学水平、学历层次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在食品相关学科、专业、科研平台、试验基地建设以及产学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团队建设现状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食品与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是以“国家财政支持的食品加工技术中心”、“河南省牛肉加工与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农产品检测中心”以及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院“肉品加工及贮藏工程”重点培育学科为依托进行建设,重点围绕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畜产品工艺学”、“食品工厂设计”、“食品保藏学”、“食品机械与设备”、“速冻食品工艺学”及“食品分析与检测”6门专业核心课程,以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为核心,以深化教学改革与教育创新为动力,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团队建设与课程建设、专业建设相结合的原则,突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团队目前拥有成员12人,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4名,讲师6名;博士5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6人;兼职教师2人。团队成员老中青结合,职称结构、知识结构及年龄结构合理,专兼结合,是一支富有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的教学团队。
二、教学团队的建设与实践
(一)以专业核心课程群的构建组建团队
依据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结合我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实际状况,坚持系统性、综合性、实践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原则,以畜产品、速冻食品加工及其品质控制为主要专业方向,建立加工、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等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突出特色。并依据市场人才需求,不断调整课程标准、授课内容,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根据专业核心课程先组建课程组,再形成专业核心课程群教学队伍。
(二)内培外引,加强团队梯队建设,优化团队结构
加强团队成员学历层次、专业结构、队伍梯队的建设,优化团队结构。为提升团队成员的科研、教学能力,选派团队中骨干成员到国内知名院、所进修学习,深入课堂听课,参与相关项目的研究与产品研发。并将学到的知识、技能与团队成员交流,大大提高了团队成员的教学、科研水平,提升了科学意识,激发了团队成员的学习热情。为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团队成员积极到国外知名院校访学。积极参加知名高校、院所举办食品加工技术培训及相关专业的高级研修班,参加液相色谱、质谱、核磁共振等现代分析技术培训以提高团队成员业务水平。借助学校高层次人才引人政策,从国内知名院校引进博士加入团队,以优化团队的专业结构。多次聘请国外知名、教授为师生进行食品加工技术讲座,并开展国外食品的现场品评;并定期聘请省内知名专家做学术报告。特邀省内肉品加工、乳品加工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承担一定的实践教学任务。每学期开展3次企业现场教学,由企业兼职教师为学生讲授肉品、乳品、速冻食品工业发展、关键加工技术及品质控制措施。构建“老、中、青”相结合、“传、帮、带”一体化的教学团队建设模式,制定青年教师培养规划和培养方案,建立导师制,并制定考核方案及奖励制度。老教师给予青年教师教学上的指导,青年教师辅助老教师科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加强校企合作,注重“双师双能型”队伍的培养
鼓励团队成员到企业挂职,为企业培训员工,大力开展社会服务。团队成员中1人为焦作市创新人才,3人在企业担任研发副主任,4人在企业担任技术顾问。带头人不定期组强团队成员到省内外知名企业参观调研,了解市场动态。与省內外知名企业签定稳定的协同创新协议,共建议创新平台,创建博士工作站。
(1)大力开展教学改革,是团队建设的根本任务
教学过程中广泛采用多媒体授课,引用大量图片、视频
及动画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知识的动态发展,开展企业现场教学,带领学生到省内知名企业进行食品加工技术、食品机械与设备以及食品工厂设计等方面的学习。为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曾多次带领学习到企业参与新产品研发过程。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采用翻转课党、在《畜产品工艺学》、《食品工厂设计》、《食品机械与设备》等核心课程教学中开展翻转课堂、知识问答竞赛等组织形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将这种课堂组织形式在其他课程中推广并不断总结与完善。
(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团队素质
实践教学环节是理论教学的有力支撑,是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部分,更是提高教师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环节学分达到总学分的35%。整个实践教学包括课堂实验、专业实践周、课程设计、生产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五个环节。课堂实验内容必须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思考性,专业实践周采用“任务式”安排教学内容,以激发团队成员的潜能;课程设计由课程组与企业工程设计人员共同完成,生产实习采用双导师制,专兼职教师相互学习。团队成员协作完成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以不断提升团队成员的综合素质。
(3)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研讨,提高团队的凝聚力
团队建设中,针对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团队建设等方面问题广泛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研讨。开展课程组集体备课活动,共同学习教育部文件、专业规范与标准,不断完善教学文件,修订授课内容,对于授课中遇到问题及时解决;团队会定期召开课程授课内容、教学方法、课堂组织形式等研讨,协调课程间重复知识讲授的侧重点,实现课程间教学内容的有机衔接,避免重复授课。如畜产品工艺课程讲授的“杀菌技术”与食品保藏课讲授的“罐藏方法”内容比较相似,通过研讨把杀菌原理、杀菌公式的计算等放在食品保藏课做重点讲授,而工艺课主要讲授杀菌效果、杀菌方式对产品品质的影响以及常用的杀菌方式等;对于杀菌设备的使用、杀菌规范及设备维护等内容由食品机械与设备课程重点讲授。经多次研讨,团队成员自编了《畜产品工艺学》和《速冻食品工艺学》两本教材,达到知识理论够用,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满足应用型本科的需要。另外,团队成员多次走出校出,到国内知名院校调研、学习,与兄弟院校相关专业负责人就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团队建设、教材的选用等方面进行研讨,学习其他院校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建设经验。
(4)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强科研,提高团队业务水平
科学研究对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拓展教学资源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增加专题讲座类课程的设置,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授课教师必须结合个人的科学成果及研究方向选择一个专题授课,这就需要教师广泛查阅文献,总结归纳,加强科研,从而使团队成员业务水平显著提高。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并应用于实践教学中。
(5)建立有效的教学团队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
由团队带头人负责团队总体建设。建立有效的教学团队管理制度,将团队成员按学历、学科背景、年龄等分成组,由有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科学能力强的成员担任组长,组长负责制,制定团队奖励机制,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
(6)加强学术交流
不断加强与国内、省内知名高校、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开展丰富多样的调研和学术交流活动。积极参加全国学术会议,参与优秀论文评选。鼓励青年教师参加高等学校教师网络课程培训。课程组多次深入江苏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的课堂听课、学习;到相关专业科研院所调研学习。积极参加由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国质检出版社组织的高校食品专业教材编写研讨会。
(7)广泛开展产学研,以项目为载体,促进团队建设
加强校企合作,与省内多家企业建设了实质性的合作关系,共建研究中心,深入企业开展各类项目的联合研究。成员中4人为省科技特派员,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
教学团队的建设实行项目带动制,鼓励团队成员积极申报各级科研与教研项目。以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的研究为驱动,围绕畜产品加工方向,开展畜产品加工技术、贮藏与保鲜及品质控制方面的科学研究,广泛吸纳相近研究背景的高学历人才加入团队。
(8)加强研究室建设,搭建科研平台
加强科研平台建设,不断完善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室,建设畜产品理化分析研究室和微生物分析研究室。并积极申报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进行资源整合,在现有实验室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畜产品工艺实验室、速冻食品工艺实验室以及农产品加工与JC藏实验室,建设教、学、做一'体化实验室和模仿仿真实验室。广泛开展横向项目的研究,加强院企合作,并通过各种渠道筹集经费,为团队科研搭建平台。
(9)加强学科建设,凝聚科研方向
立足中原,服务地方,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为宗旨,以团队建设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重点,凝练肉制品加工技术研究、肉制品贮藏与保鲜、肉制品质量安全控制3个特色研究方向,提高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核心竞争力。积极申报院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四、团队取得成就
在团队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基本打造出一支高层次、创新型、高技能型教学团队。团队中1人晋升副教授,1人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专家服务基地“专家顾问”,1人被确定为校三级骨干教师,2人被确定为校级学术带头人,1人通过校级学术带头人考核。获教育厅多媒体课件大赛三等奖,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全国专业技能竞赛并获奖。完成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验收3项、河南省高新产业化项目1项、科技特派员项目1项、中央财政农业技术推广资金项目1项。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获河南省科技成果奖1项,郑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完成教学研究项目5项,郑州市社科联项目1项;校级教研项目1项。
五、团队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由于教学任务重,有些成员在团队建设中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存在科研氛围不够浓厚,团队凝聚力不强的问题。团队奖惩制度实施不到位,管理制度还需进一步的完善。科研平台建设进度有些缓慢,设备购置程序繁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一些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团队成员教研成果比较欠缺。另外,在教学组织形式、课程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改革创新方面仍需不断努力和探索。
参考文献
[1]王育曉,田敏,张明亲等.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西安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为例[J].价值工程,2012,31(25):266-268.
[2]王卫伟,李蛟,杜庆洋等.以课程群为核心的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8(29):52-53.
[3]周海霞.会计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证券期货,2013(04):149-150.
[4]徐恒山,贺密柱.会计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1,9(01):47-50.
[5]叶友东,张东速,刘力红.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探索与实践[J].中国冶金教育,2017⑶=97-98.
[6]黄玫琳,朱建军.工业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33):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