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风送暖入屠苏

2019-04-18赵炜

莫愁·家教与成才 2019年4期
关键词:贺年卡灶王爷张仲景

“年”是丰收的意思

甲骨文中,“年”字由上下两部分组合而成,上部是一束穗子向下垂的象形,下部是一个人弯腰、手臂向下伸的象形。这上下合起来,就像一个人背着禾谷。“年”的引申意义就是丰收的意思,过年,就是为了庆祝一年的丰收。

关于年,还有很多传说。

很久以前,有個怪兽叫“夕”,凶猛异常,每年年关都出来伤人,连保护老百姓的灶王爷都拿它没办法。一天,灶王爷请来一位叫“年”的神童。神童法力高强,用红绸子和烧得劈啪作响的竹竿消灭了夕兽。

这几天正好是腊月的最后一天,老百姓为了纪念除掉夕兽的这一天,就把农历每年的最后一天叫“除夕”,把新年的第一天叫“过年”。红绸和烧着的竹竿,逐渐演变成了红对联、红鞭炮。

不过,清代著名学者段玉裁经过考证,认为“年”的本意就是谷物成熟、庆祝丰收,与消灭怪兽毫不相干。

习俗一直在演变

魏晋时期,就已经有了除夕;从南北朝开始,春节正式成为我国第一大传统节日。唐代,过年流行互送贺年卡。当时唐太宗李世民用金箔纸做成贺卡,上面写上“普天同庆”送给大臣。这种形式后来普及民间。老百姓用不起金箔纸,就用普通草纸绣上梅花,做成贺年卡互相赠送,互相庆祝。

随着火药的发展,宋代民间有了爆竹。到了明朝,接灶神,贴门神,除夕守岁,赏花灯,这些风俗都有了。到了清代,宫廷过年十分奢华,皇帝要写一些“福”字赐给群臣,正月十五,猜灯谜是当时非常流行的娱乐形式。

春节是汉民族最重要的节日,少数民族也有自己过春节的习俗。比如蒙古族把春节叫“白节”,是吉祥如意的意思。蒙古族过年也是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开始,除了扫除、沐浴、布置蒙古包以外,还要着新装,吃手把肉,以庆全家团圆。

“娇耳”的传说

在北方,过年一定要吃饺子。饺子原名“娇耳”。相传是我国著名医生张仲景发明的,距离现在已经有1800多年。张仲景看到有人耳朵冻伤了,就弄了面皮裹各种药材叫大家吃,起到御寒的作用,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一种传统年节食品。

王安石一生最爱南京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王安石的《元日》。

王安石写这首诗时,正是家家户户饮屠苏酒,放爆竹,换新桃符,喜迎春节之时。那时他刚开始主持变法。这首诗既表达了老百姓对过年的喜悦,也表达了王安石对新法的憧憬之情。

据说,王安石一生最爱的地方就是南京。王安石是江西抚州人,十几岁时就跟随父亲来到南京,两次担任江宁知府,两次被罢相后都居住在南京。

有这样一个趣事流传。王安石第二次被罢免丞相后来到南京,住在半山园。一天,王安石穿着麻鞋拄着拐杖去寺庙游览,碰到几个人正在高谈阔论文学历史。他坐在那些人旁边,没人看他。过了一会儿,有一个人随意地问王安石:“你也识字吗?”王安石含糊地回答了一下。那人又问王安石姓什么,王安石拱手回答说:“名安石,姓王。”这几个人一听吓坏了,这可是大丞相、大文学家啊,他们惭愧地弯下身子走了。

赵炜:南京审计大学图书馆馆员,江苏省写作学会会员,在中央电视台、省级卫视、南京电视台录制节目100多期。

编辑 凉茶 1872248468@qq.com

猜你喜欢

贺年卡灶王爷张仲景
张仲景:经方善用姜
灶王爷和灶王奶奶
阅读理解——贺年卡
“心花怒放”贺年卡
送你一张贺年卡
灶王爷的“脸谱”
贺年卡
敬灶王爷的传说
张仲景脾胃理论探析
“医圣”张仲景临证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