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篓子”里的故事
2019-04-18桂杰
桂杰
如果从小你能爱上读书,家里一定有一个“故事篓子”,他嘴里有讲不完的故事。在我们家,这个“故事篓子”就是我爷爷。我家一共兄妹三人,小时候最大的乐趣之一,就是在月光下听爷爷讲鬼狐的故事。爷爷嘴里的故事是那么吓人,又是那么有趣。
后来父亲告诉我,爷爷讲的故事来自一本名字叫《聊斋志异》的书,作者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小孩听故事有一个特点,很多故事要一聽再听,听很多遍也不会嫌烦。当时,家里不光有文言文版本的《聊斋志异》,还有很多小人书,画的就是书中的故事,那些书几乎被我们兄妹几个翻烂了。
《聊斋志异》缘何好看?只因其中的人物都是很有个性的,有的令人害怕,有的令人怜悯,有的令人惋惜。郭沫若先生称赞蒲松龄“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有人说,在黑暗的夜空里,我们需要点点烛光,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如此,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亦如此,只要身处黑夜,就有人去发光,直到拂晓来临。现在科技发达,孩子们从小了解了很多科学知识,对于鬼神之类的东西并不感兴趣,然而,这样一来也可能少了很多想象的空间和对于另外一个世界的管窥。
现在回父母家中,睡前书依然是《聊斋志异》,书里近500篇故事几乎每一篇都能复述,感觉篇篇俱佳,细细咂摸,从不厌烦。《聊斋志异》尽管写了许多鬼狐怪异,涉及的却是广阔现实。蒲松龄通过讲故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残酷,且始终保持了鲜明的批判态度,有时甚至用篇末的“异史氏曰”的形式直陈时弊,控诉“覆盆之下多沉冤”。书中有一篇文章名为《促织》:由于皇帝爱斗蟋蟀,地方官媚上邀宠,胥吏借端勒索,遂至“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有个叫成名的人,因为买不起应征的蟋蟀,受尽官府的杖责,奄奄待毙。后来历尽艰辛,捕得一头,却不幸被儿子不小心弄死。后来儿子魂灵化为一只轻捷善斗的蟋蟀,献入宫中后得到皇帝欢心,才挽救了一家被毁灭的命运。
还有读来令人惊心动魄、肝肠寸断的《席方平》,孝子席方平“大冤未伸,寸心不死”的精神令人感动和敬佩。
《聊斋志异》中最动人的当属爱情故事。蒲松龄写了不少感天动地的爱情,随便一翻就能让人感受到爱的温暖。
我常常想,如果中国古代有“文艺青年”的称呼,蒲松龄肯定能算上一个,他屡试不第,文章没入过考官们的法眼,可讲起故事来是一把好手。蒲松龄在《聊斋自志》中写过自己生存的状况:“门庭之凄寂,则冷淡如僧;笔墨之耕耘,则萧条似钵。”“子夜荧荧,灯昏欲蕊,萧斋瑟瑟,案冷疑冰。”我曾经到山东淄博蒲家庄探访蒲松龄故居,还在那里买回来两只白瓷做的狐狸,栩栩如生,惹人联想。当地人告诉我,蒲松龄当年曾在村口摆过茶摊,以茶水换故事,最后写成了著名的《聊斋志异》。
一本书道不尽的狐鬼情谊,说不完的人情世故,提示着我们为人处事的道理。去年暑假,我买了《聊斋志异》全套故事的漫画版本,郑重地送给儿子,希望他也能喜欢上这些故事。
(作者系《中国青年报》主任记者,诗人。)
编辑 王淑娟 62335841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