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激活教师专业发展的基因
2019-04-18唐开权
唐开权
我校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视角,整体设计教师发展体系,优化学校文化生态系统,激活教师专业发展的基因,唤醒教师主动发展的内在自觉。
一、魅力课堂——教师专业提升的新阵地
在对我校现有106名在职教师进行分析后发现,40岁以上的教师有40名,教师平均年龄超过40岁,近七年来未曾有一名新教师入职,绝大部分教师课堂教学技艺娴熟,在学生、家长、同行中有着良好的口碑。但“基础扎实,动力一般,自我满足,故步自封”也是很大一部分教师工作的真实写照。提出“魅力课堂”的概念,不是标新立异,也不是穿新鞋走老路,而是出于对课堂教学的优化与变革的周密思考,要求每一位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迈开挑战自我的第一步。因此,魅力课堂的推进并没有列出束缚教师的条条框框,而是在理念和方式上作出了引领,给予教师在课堂上更多的自主发展空间。魅力课堂最核心的理念表现为“三力原则”,即吸引力、个f生力和效益力。
1.吸引力
有兴趣是魅力课堂的第一要素。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快。这是求学的三层境界:知、好、乐。魅力课堂力求让学生以在课堂上学习为“乐事”,需教师课前“下足功夫”。“乐园”非“俗园”,反对没有品质的、一味迎合学生趣味的“媚俗”课堂。因为有内在的引力,所以魅力课堂是学生们的“乐园”。
2.个性力
人的个性潜能是无限的,如果不被唤醒就会萎缩乃至泯灭。教育的使命就在于唤醒、发掘个体的潜能。一方面,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关注每个生命个体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追求自己的特色,形成富于个性的魅力课堂教学,不夸张、不怪诞。因为张扬人的个性,所以魅力课堂是师生成长的“家园”。
3.效益力
打造高效课堂,是教育人从未停止过的努力与追求。学生的发展是魅力课堂建设的目标与核心。关注过程,强调“行走在路上”,课堂教学过程中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培养、方法指导、思维开发、创新合作和情感积淀,等等。以学生为中心,不偏废学科的功能,既彰顯每门学科的特色,又不背离学科的特征,注意到位而不越位。因为追求轻负高效,所以魅力课堂是学生们的“学园”。
结合三维目标我们进一步制定了“东关小学魅力课堂评价标准”,并基于学科特点提出了魅力课堂评价标准的实施细则。学校多渠道搭建魅力课堂实践平台,制定了“魅力课堂”竞赛评比办法,开展全员参与的魅力课堂教学竞赛。今后,我校还将尝试依据每一名教师的发展状况,进行魅力课堂评价的私人订制。魅力课堂的持续深入推进,激发了教师质疑和剖析课堂的欲望,它是一方T型台,展现着东关师生创造的热情,东关教师,在这里成长!
二、主题教研——教师专业提升的新渠道
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是教研。东关小学有着良好的教研氛围,这有赖于学校对教研的坚持和重视。为了提升教师系统研修能力,改变过去停留在“听澡—评课”层面的单调、浅表的教研状态,我们着手对教研的内容进行了整合和提升,提出了东关特色的“主题教研”。主题教研既区别于听课、评课式的教研,也区别于一般的教学专题研讨活动,它有着独一无二的校本内涵,是在学校课程项目的引领下,以学期专题为面,以某一相关主题为点,集课堂实践和交流研讨为一体的校本研修系列活动。它重视的是全过程研讨,提倡的是人人参与,分工合作,共同提高。主题教研的流程为:确定主题—课例展示一辩课研讨一反馈总结,每个环节在落实过程中都有具体的规定和要求。
1.确定主题。
任何主题的确定都不是空穴来风,学期初由学科主任、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共同研讨,根据课程项目或学校研究课题的进展情况提出主题,制订相应的实施方案,细化每一期的课堂观察点,公布在校园网。每位教师可以提前知晓教研主题,自主学习,积极思考准备。
2.课例展示
首先,上课教师进行自主备课,分析研究教材,了解学情,设计教案,进行初步试教;其次,由年级组内进行磨课,人人参与,群策群力,特别是要在体现主题、展示课例特色方面精心打磨;最后,展示课例,学科全体教师既观教又观学,全程录播,方便研讨。
3.新课研讨
观摩课例之后,备课组教师阐述在主题观照下的备课思考,授课人谈收获与体会,全体教师分组讨论,指定专人整理集中大家意见,参与大组的互动交流,随时接受他人的质疑。围绕“主题”展开辩课研讨,既是对本次主题的进一步探讨,也是检测教师们对这个主题的前期了解程度或者思考状态。往往活动结束时,辩课又延续到网络教研空间。
4反馈总结
针对教研主题和观摩课例,或聘请专家,或指定骨干教师从理论和实践视角,进行观点的提炼,形成书面的反馈总结。其间,还会进行好书(文)推荐。在年级组的教师们进行备课和主题思考时,会查阅一些资料,组长会根据研讨的主题将一些相关的书目进行整理,推荐给所有的教师分享。
每一期的主题教研都是—个完整的专题研究过程,教师们对相关的主题都会经历从一知半解到逐步了解的过程,甚至产生浓厚的兴趣。每一位教师都参与了这个过程并担任着不同的角色,其研究能力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磨炼和提升。同时,主题教研也为教师撰写教学论文打好了框架,提供了素材。课程项目的研究进程是背景,主题是题目的方向,观察点可以是论文小标题,研讨内容是对课例的剖析。每一个认真参加主题教研的教师,通过每一期的主题教研,收获的不仅是对这一主题的认识和深化,更是对自我理论修养和专业素质的提高。
三、多维培训——教师专业提升的新思路
本着“全员培训,骨干引领,差异互补,重点培养”的宗旨,学校相关职能部门整合优质教育资源,“点线面”结合,聚力“精准”和“提优”,发展教师专业素养。
1.点上塑人,开设“名师养成工程”
學校按学科梳理出一些有潜力、肯努力、有发展需求的教师,列入领军名师梯队发展对象,由分管校长定期提要求,定方向,点对点分析这些教师专业成长的特长和短板,从扬长避短、扬长补短两方面对其进行培养和打造。
第一,聘请特级教师、专家为结对导师,进行“智慧升格”,对骨干教师从教学经验、教学技艺和教学思想上进行引领。
第二,学校积极为这些教师创造机会,搭台子,铺路子,给予他们更多学习和展示平台。结合各级各类比赛活动,成立指导团队,出谋划策,帮助他们脱颖而出。
第三,以“个人工作坊”“个人专题展”“名师风采秀”等形式为教师搭建个人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的推广平台,在区内甚至更大范围内推介学校名师。
2.线上育人,构建“素质结构差异互补”联盟
学校打破了原先“青蓝工程”中只有师徒结对的旧框框,新增加了“专业素质结构差异互补结对”这一教师互助、协同发展的策略,即让具备优秀教学实践水平的教师和具有一定理论研究功底的教师组成结构差异互补结对小组,在日常教学科研中彼此取长互补,在学习中促提升。
3.面上化人,组建“专业发展共同体”
以骨干教师牵头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骨干教师、青年教师、中老年教师携手共进。各专业发展共同体,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的带领下,引领一群志同道合的教师伙伴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这种教研,场地灵活、时间灵活、形式灵活。东关“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以共同体建设为载体,引导教师重视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开展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课题研究。
四、校际交流——教师专业提升的新平台
校际交流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加速器。“1+1”一直可以大于“2”,更何况“n个1相加”。我校一方面加强学校与区内学校的交流展示,同时与省内外各校结成教学联盟,在“请进来,走出去”的过程中,让教师广开听闻,取长补短,为教师提供一座座瞭望角和一个个练兵场1
1.市内交流
市内交流,承办展示活动,加强市区内教师的交流与合作。学校积极承担“涵泳语文、建模数学、体验英语、雅趣体艺”等课程项目和课程基地的展示及各项教学竞赛活动。
2.省内互访
省内互访,重视智慧课堂,加强数字化教学模式的沟通学习。学校举办智慧课堂背景下联盟校教学研讨活动。来自上海、常州以及东关组团教师代表执教教学观摩研讨课。执教教师将平板PAD引进课堂,生成了智慧校园中多种“智慧化”信息学习的有利因素,提升了教师的信息素养。
3省外联盟
省外联盟,实施名校联手,加强联盟校之间的“教学相长”。学校与江苏名校南京市琅琊路小学结对,选派教师去琅琊路小学进行为期一周的跟岗学习,并开展了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与南京、徐州、昆山、枣庄等学校合作“苏鲁名校教学联盟活动”,与东北敦化开展南北互动教学研讨等,这些活动犹如一个个展示厅,唱响了东关的课程品牌,让教师们开放了思想,开阔了眼界,启迪了心智,提升了自我。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从他律到自律的漫长过程,是把内在需求付诸实际行动的自我修炼,是走向完全自由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