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

2019-04-18张孟孟石强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发展战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程

张孟孟 石强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在党的实践探索中历经了一系列的丰富和发展过程。建国后,毛泽东提出“两步走”发展战略,邓小平在此基础上发展为“三步走”发展战略,到习近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两步走”战略安排,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继承性和创新性在中国形成生动的实践,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系统性和延展性,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逐步深化的过程。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历史进程,能够让人们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探索的艰辛和曲折性,对中国当今的实践探索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历程

一、毛泽东“两步走”战略为我国发展战略的形成提供了有益探索

现代化建设问题始终是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思考的问题。建国前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到:“我们有了城市,要发展工业,把国民经济中工业生产的比重由现在的百分之十左右提高到百分之三十、五十”①“为了发展工业,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要把这看成是中国人人都有的责任。”②此时已经有了初步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构想。新中国成立后,在1954年毛泽东提出“准备在几个五年计划之内,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明程度的伟大国家。”③周恩来在1964年的三届人大一次会议讲到:“今后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④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毛泽东提出了“两步走”发展设想:第一步,用十五年时间,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主要内容包括“一五计划”“大跃进”“国民经济调整”、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等。

建国后,面对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制定国家政策和发展战略还处在摸索阶段,因此,“两步走”发展战略更多的是方向性指引和宏观安排,具体细节还不够清晰,在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但是“两步走”战略作为对中国发展战略的初次安排和实践尝试,为后来邓小平“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形成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撑。

二、邓小平“三步走”战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的整体架构

在总结“两步走”发展战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邓小平更突出强调要根据中国发展的国情确定中国的发展战略。邓小平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分三步走,本世纪走两步,达到温饱和小康,下个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时间再走一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⑤党的十三大把“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确立下来:“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⑥

邓小平“三步走”发展战略内容具体,目标明确,是在毛泽东分“两步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的基础上,根据世情、国情、党情做出的正确的战略选择。邓小平把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细化为三个有层次的阶段,与毛泽东“两步走”发展战略相比,“三步走”发展战略更贴合中国变化了的实际,更有利于实施和量化,是对“两步走”战略的丰富和升级。“三步走”发展战略形成了国家发展的总体战略框架,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十五大、十六大把“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细化

(一)党的十五大提出分“三个阶段”来实现

完成“三步走”战略的第一二步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人民达到了小康水平,但也认识到了我们的小康是不平衡、不充分、不全面的,因此,党的十五大把“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分成了三个阶段来实现:“第一个阶段性目标是到2010年,我国国民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人民的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个阶段性目标是到2020年,我国的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建立起更加完善的社会制度;第三个阶段性目标是到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⑦

(二)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的阶段性奋斗目标

1997年,中国提前完成了“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二步即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因此,在十五大战略安排中对“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三步又进行了细化,以期得到更大的进步。中国对小康社会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⑧成为党的十六大确立的新的发展阶段目标,“力争用20年左右,全面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⑨

四、新“两步走”战略是新时代的“一张蓝图绘到底”

(一)黨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的阶段性奋斗目标

根据形势变化,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⑩,从“建设”到“建成”仅一字之别,却意义重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完成党的十六大的战略目标的要求,也是实现十五大提出的“三个阶段目标”中的第二个目标的内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可以为后续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经济、政治、文化基础。

(二)“中国梦”的提出使整个发展战略的阶段性和系统性相统一

2012年,习近平提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此后习近平又进一步阐释了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习近平提出的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构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理论创新。“中国梦”是从国家、民族、人民三个角度来规划中国发展的长远目标,不仅考虑国家“四个现代化”建设而且也旨在追求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中国梦”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三步走”战略中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一次重大的发展。

猜你喜欢

发展战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程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