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张闻天调查研究的实践活动
2019-04-18沙婷婷
沙婷婷
[摘要]张闻天的调查研究思想是在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上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有其成长所不可脱离的主观条件和客观环境。因此,以新中国成立为界限,将建国前后张闻天的调查研究思想进行一个重要的梳理和比较,可以更清晰、更透彻的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张闻天调查研究思想的进步,可以更好地为当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张闻天;调查研究;实践活动
一、新中国成立前张闻天关于调查研究的经历
张闻天对调查研究的认识不是一蹴而就、一帆风顺的,他从接触到认识、再到运用调查研究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也离不开他成长过程中存在的客观环境和主观条件。以新中国成立为界限,将建国前后张闻天的调查研究思想进行一个重要的梳理和比较,可以更清晰、更透彻的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张闻天调查研究思想的进步,可以更好地为当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有益的启示。
(一)求学经历奠定了张闻天的理论素养
张闻天6岁开始学习,12岁就离开父母在学校过集体生活,他系统学习了现代科学文化的基础知识,接受了比较严格的阅读、写作、计算等基本技能的训练,为他日后的深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来,张闻天又从吴淞水产学校考到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学校俭朴务实的校风、培养学生注重实证、讲求实用的素质以及科学理性的精神,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张闻天。对于张闻天来说,在河海学习阶段具有决定作用的影响,河海工程学校养成的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更是贯穿了张闻天以后的整个人生,他重视调查研究的思想渊源也可从此处来追溯。接受了新式教育和接触了新式思想的张闻天,在“五四”浪潮中得到了锻炼,也使自己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学生,成为思想激进、思考深沉的青年。他于1920到1923年之间先后赴日、赴美求学深造,不断积累自己的知识,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也在尝试着结合中国国情,探寻改革发展之路。后来,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张闻天带着救国图强的夙愿来到位于莫斯科的中山大学学习,系统学习研究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打下了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提高了观察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论概括的能力,养成了冷静观察、辩证的分析的性格。
總之,张闻天有着非常丰富的求学经历,也正是这些良好的学习经历涵养了张闻天关于调查研究的情愫,求学过程中所形成的扎实深厚的理论学识亦为张闻天日后进行调查研究活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苏区、晋陕调查确定调查研究准则
刚回国工作的前几年,张闻天作为一个典型的“学者型”革命家,犯了“左”倾错误,使中国革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但是,随着对客观实际愈来愈多的接触和了解,以及革命斗争实践烈火金刚般的锤炼,张闻天开始有意识的将理论与实际、调查研究与工作开展紧密地联系起来。他在《区苏维埃怎样工作》的文中指出:“我们工作的基本弱点在于对于各乡的情形缺乏具体的了解与一般化的领导,以及包办代替强迫命令的工作方式。”为了克服这些弊病,领导要“深刻的了解下面的实际情形”,“倾听每一个同志所发表的意见,仔细的将所得材料加以分析”。①这是张闻天关于调查研究的最早论述,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调查研究重要性的认识开始萌芽。
后来,张闻天切实响应延安整风运动的号召,于1942年1月率领“延安农村工作调查团”抱着“还账”与“补课”的目的奔赴陕北、晋绥边区农村进行调查研究,积极进行了历时一年多的社会调查研究。张闻天结合一年多晋陕调查的切身体验,第一次明确指出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强调“调查研究是从实际出发的中心一环”,②并对调查研究的意义、对象、原则及方法进行系统、深刻地论述。晋陕大调查对张闻天的影响是终身的,他不仅从理论上认识到过去犯“左”倾错误的要害是理论脱离实际,更重要的是确立了永远把调查研究作为自己基本的工作方法。
(三)东北基层工作拓宽调查研究的领域
抗日战争胜利后,张闻天就主动申请去东北从事实际工作,四年多一直坚持通过基层调查来了解情况、研究政策。他先紧紧围绕党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战略方针开展任务,为此,进行了土地改革调查,着眼于最大限度地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进行了知识分子调查,确立了团结教育知识分子的方针;进行了阶级调查,纠正了土地改革运动中的偏差,坚持了依靠贫雇农、紧密团结中农的阶级路线等。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张闻天又及时适应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将工作中心从农村转向城市,进行了一系列的城市工商业调查、农村合作化调查、经济调查等等。通过这些调查,张闻天揭示了东北经济成分的构成,提出了东北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促进了农村合作化运动和工农业经济的发展。
四年中张闻天进行了阶级调查、农业合作化调查、经济调查等活动,他的调查足迹遍布于东北的牡丹江、安宁、桦川县等地,调查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因此,张闻天在东北的调查研究内容更加广泛,层次更有深度。也正是重视调查研究,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得张闻天在东北的工作不仅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还得到了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张闻天调查研究的主要实践
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新中国的各项事业都百废待兴,这一时期形势发生巨大变化,张闻天的工作领域跨度也变大,但他始终坚持调查研究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基本,将调查研究作为自己根本的工作方法。张闻天听从党的指挥,围绕不同时期的任务,不论是顺境还困境,始终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推动各项实际工作,也取得了重要的理论成果,为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基层调研,地方工作出成绩
1949年5月9日,张闻天担任中共辽东省委书记,工作千头万绪,但是他围绕着经济建设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先要着重抓调查研究,了解情况,”从而把各个工作按轻重缓急,有条不紊地抓起来。③
其一,在城市工作中,张闻天首先以安东市为试点,本人也亲自到安东市蹲点,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指导安东市实现工作转变,并总结经验,推动全省城市工作的转变。其次,张闻天还从辽东的具体实际出发,提出了很多符合经济工作规律的主张和办法,推动国营、公营经济的发展。再次,张闻天重视私人资本主义的问题,对私人资本主义问题作了调查了解,发现自从纠偏防右后,在正确发展私人资本主义上还存在有若干带有盲目性的“左”的思想与“左”的作风。因此,张闻天立即深入调查研究私人资本主义的问题,具体分析后写出一篇《关于东北私人资本主义的报告》的文章。其二,张闻天到辽东后,即深入农村进行调查。张闻天5月中旬就在百忙之中抽空到安东、宽甸、凤城等县城进行农村调查,考察土改后农村经济发展的趋向,研究农民劳动互助和农业生产中的问题,以及研究如何加强对农村供销合作社的领导问题。张闻天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宽甸、营口、桓仁、海龙、凤城等县大量典型材料的基础上,指出副业生产“在农村生产中占有一个很重要的地位”,要求把整顿与发展供销合作事业“与副业生产及改善人民生活结合起来”。④这些都是张闻天站在现实经济生活的前沿,发现新生事物并切实加以指导和提高的真知灼见。
这一时期,张闻天团结省委一班人进行了扎实具体的调查研究工作,使辽东省的工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江泽民曾对张闻天在东北的工作有着高度评价:“他到东北工作,在建立根据地、发动群众、肃清土匪、土地改革等一系列重要工作上均有突出建树,创造性地贯彻了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⑤这是对张闻天在东北工作期间的赞扬,能取得这样的成就,与他注重和善于调查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重视调研,外交工作创辉煌
新中国成立后,张闻天于1951年始担任了四年的驻苏大使。他凭借着自身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底蕴和丰富的留苏经验,坚持调查研究的根本方法,在内忧外患的困难局面下,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审时度势,开拓创新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1、驻苏大使期间的调查研究活动
张闻天在担任驻苏大使期间的调查研究工作主要在领导驻苏使馆工作的开展、巡视东欧六国使馆以及关心国内社会主义建设这三个方面。其一,张闻天花了半个月的时间,找驻苏使馆内各级人员谈话,对使馆建馆一年多工作的成绩和问题、干部队伍状况、同志相互关系等作全面调查研究,随后决定采取措施,整顿、改进驻苏使馆的工作。张闻天着重指出“今后使馆的主要任务是调查研究,强调研究驻在国情况和国际关系是驻外使馆的一项根本任务”⑥。其次,张闻天抓干部学习,建立干部学习制度。再次,在进行思想整顿和抓干部学习的同时,张闻天又从使馆工作任务的实际需要出发,逐步建立使馆的各种组织机构,特别在使馆增设研究室,负责研究国际形势和苏联情况。最后,张闻天提出提高使馆工作的政治水平的要求,为此,张闻天亲自领导了关于国际形势和苏联外交、苏联国内情况和建设经验两个方面的调查研究工作。其二,张闻天到中国驻波兰、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六个国家的使馆或使团逐一进行视察,了解六国使馆建馆以来的状况,解决驻外使馆的任务和应该怎样开展工作的问题。张闻天每到一处,都深入了解情况,听取从大使到一般工作人员的意见,结合整顿与建设驻苏使馆的经验,尽可能地帮助各个使馆解决存在的问题。其三,张闻天虽然身在苏联,但始终关心着国内的社会主义建设。他认为做外交工作必须了解国内情况,即使是驻外人员,也可以利用回国述职和休假的机会,进行一些参观和考察,以了解政策和国情。
2、外交部副部长期间的调查研究活动
1955年2月1日,张闻天回到北京担任外交部常务副部长。这一阶段,张闻天的主要精力放在改进外交部的工作、致力外交战线的基础建设和改进对驻外使馆的领导的三个方面。其一,张闻天主要工作是主持外交部日常工作,提出“努力提高业务水平”的号召,并从改进各司工作和加强调查研究两个方面来入手落实,并突出强调调查研究,采取了具体落实的措施。其二,张闻天亲自领导外交战线的基础建设。他提出要建立四个专业机构,即:一所学校,一个研究所,一个出版社,一座圖书馆,为了实现这个相当宏大的计划,张闻天耗费了很多心血。其三,张闻天在改进驻外使馆领导的工作上,也是卓有成效的。在张闻天担任外交部副部长之前,不曾有外交部的领导人做过到中国各驻外使馆巡回视察的工作,但是张闻天把巡回视察工作当做一项重要的任务来看待,并受到周总理的肯定。为了调查了解驻亚洲各国使馆的工作情况,具体指导他们开展工作,张闻天在1957年3月18日至7月9日花了三个多月时间,巡视了中国驻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缅甸四国使馆和驻印度孟买、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两个领事馆。
总而言之,在前后约十年的外交工作领导岗位上,张闻天不仅自己重视调查研究,还亲自抓调研,把调查研究这一工作方法成功的运用在了外交领域,亦给外交战线的同志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三)坚持调研,南方之行有成果
张闻天出于对国内经济形势的关切,参加了1959年在庐山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他根据近一年来作的社会调查研究和掌握的真实情况,在7月21日发言支持了彭德怀的正确观点,可是却受到错误批判,被撤职罢官,1960年冬才被批准到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当特约研究员。他并不因为受到打击而泄气,而是忍辱自强,毫不减轻对党的事业的责任感,他把经济研究所当做深入研究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场所,孜孜不倦地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研究问题,总结经验。
1962年4月18日,轻装简行的张闻天离开北京,取道徐州进入苏北,先在江苏进行调查研究,后来从苏州到上海,再到浙江,最后到的湖南,一共调查了20个县市,为期两个月。张闻天每到一地,听党政负责人谈生产、财贸情况,看农村集贸市场,参观水闸、苗圃、拖拉机站等农业设施。在这次南方调查中,张闻天的主要兴趣集中在集市贸易、市场价格、商业工作、农村情况等方面,因此,张闻天在江浙沪的调查时间比较长,调查内容也比较集中。张闻天6月25日回到北京之后,顾不上休息就着手写关于发展集市贸易问题的调查报告。在这篇调查报告中,张闻天作了大胆科学的建议,提出突破人为限制和障碍发展集市贸易,扩大集市贸易的活动范围,肯定和重视个体商贩在流通领域的作用,并对集市贸易的发展趋势作出估计。
(四)呕心沥血,肇庆文稿实可贵
张闻天年虽然已经离开政治舞台,但也没有能够逃脱“文化大革命”这场政治风暴。在这期间,他被揪斗、陪斗达17次之多,受尽折磨,后被监护在家532天,直到1969年10月被疏散到广东肇庆。张闻天虽然没有任何的人身自由,无法外出调查,但仍然关心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看报纸、听广播了解情况,并作摘要记录进行分析。1974年2月获得通知允许他在肇庆做些调查研究,虽年迈体弱,但兴致不减,频频外出参观,进行工农业调查。在参观调查的时候,也秉持着一贯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作风,每到一地都听的认真、问得仔细,从生产设备到产品销售,从经营管理到经济效益,从领导干部到科室人员的生活等情况,都是亲自口问手写,一丝不苟,还要来各种各样的材料,进行阅读分析。据不完全统计,张闻天在肇庆一共参观调查了20多个工厂、街道和郊区农场,掌握了许多一手资料,这些材料给他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提供了有利的帮助。
幽居肇庆,虽然行动受到种种限制,但这也使得张闻天有更多的时间从容思考,从1971年10月12日起,他不顾个人安危,在受到监管的情况下,集一生调查研究和对中国的深刻了解,写出来很多文稿,后被统称为肇庆文稿,其中包括《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无产阶级专政下的政治和经济》《论我国无产阶级专政下有关阶级和阶级斗争的一些问题》以及《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内的公私关系》等文章。张闻天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结了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之后,从“大跃进”到“文化大革命”这一段曲折历史的经验教训,论述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先声。
三、张闻天调查研究实践对当下的启示
张闻天是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中注重调查研究的典范,他一生都在坚持不懈的进行调查研究实践,学习他调查研究的思想和精神,对于进一步大兴党内调查研究、求真务实之风,解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张闻天认为,调查研究必须密切联系群众,这样才能切实维护好群众利益,切实解决群众的具体问题。“在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人民群众是主人,党是勤务员”⑦。当今世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内外、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工作对象和工作条件的深刻变化,知识更新周期的大大缩短,对中国共产党的本领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这就需要中国共产党真实了解情况,掌握民情,在开展工作的时候善于運用调查研究,深入下层,更直接面向群众⑧,多听听群众的意见和想法,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最终目的,这样的调查研究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纵观张闻天的一生,他的革命实践活动与调查研究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张闻天的思想和理论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可以说,调查出真知,实践出智慧。他的每一个决策、每一个见解,无一不是以调查研究为基础和先导的,无一不是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立足点的,无一不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无一不是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总之,他在调查研究中实事求是、亲力亲为、为民思虑、矢志不渝的高尚品格是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他一贯重视的调查研究方法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开展工作的重要方法。
[注释]
①张培森.张闻天年谱(上卷).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第221页.
②张闻天.出发归来记.张闻天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22页.
③张培森.张闻天年谱(下卷).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年版:第861页.
④张闻天.领导副业生产冬季农村工作的中心.辽东大众,1949年12月2日.
⑤江泽民.在纪念张闻天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0年8月31日.
⑥张培森.张闻天年谱(下卷).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年版:第916页.
⑦张闻天选集传记组,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人民群众是主人.张闻天社会主义论稿.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年版.
⑧张培森.张闻天年谱(下卷).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年版:第87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