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红色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9-04-18衡连伟孔海棠乔国通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困境

衡连伟 孔海棠 乔国通

摘要:红色家风因其丰富的内涵和重要的时代价值,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把红色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明确红色家风的主要内涵,深刻领会红色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着力探索红色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据此,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红色家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困境;路径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 1101(2019)01- 0019- 05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家风建设,2016年12月12日,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指出,要“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学习,做家风建设的表率。”[1]随着西方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大量涌入,导致大学生出现诸多价值困惑、扭曲现象,“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依然复杂”[2]。鉴于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形势的严峻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亟待光辉思想的领航。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红色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各个环节,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接地气,引导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情感共鸣、思想上达到理论认同、行动上实现自觉践行,对新时代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具有重大意义。

一、红色家风的主要内涵

红色家风由中国共产党人特别是老一辈共产党人所构建,以先进性为引领、以中华传统家庭美德为底蕴、以革命家庭为载体而形成,是适应中国革命事业发展和家庭文明进步的一种精神风貌、道德素养和行为品格[3]。红色家风蕴含着共产党人朴实而高尚的“人生观、人民观、生活观和学习观”等价值追求。

(一)“忠于理想,为民族复兴奋斗”的人生观

老一辈革命家始终把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定位于“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他们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为民族谋复兴。“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领袖毛泽东一家人为民族复兴做出了巨大牺牲,但他的革命信念始终坚定不移。周恩来少年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生为中华民族复兴呕心沥血、鞠躬精粹。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建回忆说:“我们从小就知道,到伯父家去的时候,说话、走路都要轻轻地,为的是不影响他工作。伯父心里装的全是国家和老百姓的事儿”[4]。邓小平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虽经“三落三起”,始终心怀家国天下,一心为国谋复兴,彰显其远大理想和博大胸怀。邓小平女儿邓林说:“不管是战争还是和平环境,父亲始终就一个理想:要让中华复兴,这个理想我们要一直坚持下去”[5]。2001年10月15日,习近平写给父亲习仲勋88岁生日贺信中指出:“无论是白色恐怖年代,还是极左路线时期;无论是受人诬陷,还是身处逆境,爸爸对共产主义的信念仍坚定不移,相信我们的党是伟大的、正确的、光荣的。您的言行为我们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6]

(二)“忠于人民,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民观

历史与实践证明,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本色。老一辈革命家无不树立人民本位的价值理念,身体力行,教育子女。1944年,习仲勋在《解放日报》刊文强调:“我们不要以为自己比老百姓高明,其实不然,新的创造要在老百姓中找寻。”这深刻影响习近平“知民、依民、育民、亲民、为民”[7]的价值理念。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已成为习近平执政理念的核心。毛泽东一生心系人民、服务人民。1947年,毛泽东教育毛岸英:“一个人无论学什么或作什么,不要那种无着落的与人民利益不相符的个人主义的虚荣心。”[8]“为民作勤务,劳怨均不辞”是刘少奇一生的真实写照,他一贯以“做人民的好儿女”教育儿女。比如,1955年刘少奇写信严厉批评儿子刘允若的个人主义思想,指出“要有为人民而学,为人民工作的观点,还要取得人民信任,人民不信任你,即使你学了什么本领也是没用的。”[8]。

(三)“忠于规矩,艰苦奋斗,不搞特殊化”的生活观

老一辈革命家在齐家实践中严字当头,克己奉公,发扬艰苦奋斗、规矩做人的优良作风。毛泽东的“亲情规矩”三原则——“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4]。他还通过家书反复告诫教导亲人不要搞特殊化。1949年,毛泽东给杨开智的信:“希望你在湘听候中共湖南省委分配合乎你能力的工作,湖南省委派你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一切按正常规矩办理。”[8]1957年,毛泽东给儿媳刘松林的信:“强调转学的事要向组织申请,不要用家长的名义去申请。”[8]朱德谆谆教导子女同人民共艰苦,养成艰苦朴素、热爱劳动的好习惯[9]。為此,他为家人立下“不准搭乘他使用的小汽车,不准亲友相求,不准讲究吃喝住玩”[10]的“三不准”规矩。朱德女儿朱敏曾这样说:“正是因为爹爹没有让我享受特殊的生活,让我和普通人一样生活和工作,才使我今天能拥有普通人幸福的生活和普通人那金子般的平常心。”[11]另外,刘少奇“权力是党和人民的,不能乱用”[10],焦裕禄“热爱劳动、艰苦朴素、不搞特殊化”[4]的三条家风,杨善洲“不让子女沾光,也不给亲戚开‘绿灯”[4]等都彰显共产党人“忠于规矩,艰苦奋斗,不搞特殊化”优良家风。

(四)“忠于科学,学以致用,奉献社会”的学习观

老一辈革命家崇尚科学,坚持真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始终教育其子女要学习科学知识,学习的目的是为国家、人民服务,并在家庭教育中身体力行。向警予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中的杰出女性,曾被誉为“妇女运动的先驱”,她一直关心侄女向功治的思想成长,1921年在法国勤工俭学时她回信告诫侄女道:“科学是进步轨道上唯一最重要的工具”[12]。伟大领袖毛主席酷爱学习,他一生“活到老学到老”。他“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特别注重学以致用。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1961年罗荣桓给儿子罗东进的信谈到:“理论学习必须联系实践,因为理论是来自实践,而又去指导实践,再为实践所证实,所补充。”[12]研读《老一代革命家家书选》,我们可以发现,老一辈革命家经常把“为国而学”的思想融入家风家教。比如,1943年,朱德给女儿朱敏写信道:“你在战争中当一面服务,一面读书,望你好好学习,将来回国作些建国事业为是。”1946年,毛泽东给毛岸青的信强调:“希望你在那里继续学习,将来学成回国,好为人民服务。”[8]1949年任弼时给女儿任远芳的信:“中国人民今后的任务是恢复和发展工农业,望你更加努力学习,并在苏联完成学业之后,成为一名优秀的专家。”[8]1950年,日叶剑英给女儿叶楚梅的信指出:“学习和做人的目的是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人民需要的人,为人民做点事,尽点小螺丝钉的作用。”[8]后来,叶楚梅在《父亲的遗教》一文中说:“我虽已步入离休之年,还要决心谨遵教诲决不改于父之道,一辈子已爸爸为榜样,忠诚跟着中国共产党,在四化建设中尽点小螺丝钉的作用。”[8]这些谆谆教导、殷切期望无不透露出共产党人的学习观。

二、深刻领会红色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

(一)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提供鲜活范例

2016年12月8日,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时强调: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红色家风中鲜活的案例深刻解析党的优秀人物的崇高理想、优秀品格、优良作风等,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感染力,使广大学生准确全面地认识党,自觉学习党基本理论知识,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心,进而化解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诸多挑战和难题。这有利于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破解社会深刻变革期多元化思潮对高校意识形态的冲击,切实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二)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内容指导

红色家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植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之中,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理想信念、道德品行、廉洁自律、亲情友情等方面的精神风貌、群体意识和政治品格[13],是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家风内涵丰富,其体现的共产党人价值追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要求存在价值契合性,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存在功能契合性[14]。坚持以红色家风的优秀资源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丰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培养青年学生“坚定理想、牢记使命、忠诚于党、为民分忧”的政治品质;丰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培养青年学生“爱国爱民、爱党拥军、矢志奋斗、励志报国”的爱国情怀;丰富大学生责任担当教育,培养学生“不畏困苦、敢为人先、为民担责、为民尽责”的担当精神。

(三)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提供价值导向

教育部43号令指出:高等学校以“立德树人”为中心,把学生培育成为“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红色家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集中体现共产党人先进性、革命性和创造性思想,集成优秀共产党员为人处世的优良品格和作风,为大学生奋斗成才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融入过程中,以鲜活的人物形象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树立标杆,引领大学生扎根基层,更好地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激发大学生“励志成才、报效祖国”的爱国情怀;感召、感染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大学生对“四个自信”的认同。引导大学生将个人理想与民族梦想相结合,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奋斗目标,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中健康成长成才。

三、着力探索红色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教育疏导,提升大学生对红色家风的理论认知

教育疏导是增强大学生对红色家风的认知度,促进红色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大学生在与客观世界交互的过程中知识、经验、能力不断丰富,对事物认知是一个曲折、螺旋上升的过程,需要不断强化教育疏导。

1.把红色家风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首先,利用现有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寻找红色家风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内在契合点。把红色家风的内容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引导大学生深入了解老一辈革命家如何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中孕育优良的红色家风基本史实,深刻领会红色家风蕴含的先进思想和时代价值,增强大学生对红色家风的理论认知。其次,组建红色家风教研室,加强理论研究,聘任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专家担任教研室主任,指导教研室日常活动。通过设计课程大纲,编写教材教案等,形成独立的《红色家风》课程,并将其纳入思想政治教学课程体系;选拔优秀思想政治教育者,组建红色家风教育专业教师团队,担任《红色家风》课程主讲人,保障红色家风理论教学实效。

2.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解决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刻板僵化与大学生内在诉求多样化之间的矛盾,需要發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宣传红色家风知识“主渠道”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践行红色家风思想“主阵地”的协同作用,二者形成红色教育合力。首先,通过定期的研讨、座谈等形式,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的沟通机制,针对大学生特点,共同探索红色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其次,借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论研究优势,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难题项目化、课程化,形成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系列优秀成果,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支撑。最后,通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广泛阵地,拓展深化红色家风理论教育渠道,增强广大师生对红色家风的认知度。

(二)协同育人,增强大学生对红色家风的价值认同

协同育人是增强大学生对红色家风的认同度,促进红色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保证。高校应按照“树理念、建机制、统行动”总体思路,建立多层次的协同育人体系,为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服务。通过培训、座谈、制度建设等多种方式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者协同育人意识,树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理念。整合资源,搭建党建、学工、教学、管理服务等部门于一体的教育服务平台,让高校系统每个部门都积极行动起来,每个人都自觉参加进来,切实营造人人“重视红色家风、学习红色家风、践行红色家风”的浓厚氛围,增强大学生对红色家风的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围绕立德树人目标,找准高校系统各部门之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切入点,统一学工队伍考核与教师队伍考核目标,并将红色教育融入到考核目标之中,并将育人实效纳入部门及个人考核结果,与年终绩效、职称评定、职务晋升挂钩;牢牢把握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任务、新要求,加大培训力度,明确部门之间分工协作要点,形成教育合力,保障协同育人实效。同时,高校二级学院制度设计时,应注重与顶层设计相衔接,围绕统一的考核目标,逐项分解细化,务求实效。

(三)实践育人,增强大学生对红色家风的践行效果

猜你喜欢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困境
困境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师生沟通问题探析
团体动力学视域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课堂教学初探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研究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
论狭义平等理论的三重困境
刑事禁止令执行的困境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