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理县天宝山铅锌矿缓解资源枯竭的措施
2019-04-18吴小双张磊
吴小双,张磊
(1.四川会理铅锌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会理 615105; 2.四川会理鑫沙锌业有限责任公司,四川会理 615105)
会理县天宝山铅锌矿开采历史悠久,据记载早在清康熙41年就开始采银。解放后,矿山于1951年恢复生产,1989年通过技改扩大采矿规模,目前Ⅰ号矿体已采空,Ⅱ号矿体已采至八中段,剩余保有储量严重不足。为保持矿山可持续性发展,查明矿山资源储量前景,缓解矿山资源危机,延长矿山服务年限,维持矿山稳定,积极开展矿山资源评价与寻找接替资源工作刻不容援[1]。
1 矿山开发利用现状
1.1 开采利用情况
根据最新的矿山动态监测可知,矿山现有保有资源储量98.86万吨,按年采矿石量19.8万吨计,还能开采5年左右,严重影响矿山企业的生存。
1.2 采矿、选矿回收利用
会理县天宝山铅锌矿于1951年恢复生产,当时矿山无正规开采设计,采矿方法落后,矿山采选生产能力为每天250吨~300吨。1989年通过技改扩大采矿规模,采用有底柱阶段崩落法,采选生产能力为每天1000吨。矿山一直致力于改革创新,现采用电耙出矿-有底柱阶段崩落法进行采矿,采矿回收率可达到83%。
矿山建有一个选矿厂,采用“铅-锌优先浮选”主体工艺流程回收铅、锌精矿,当原矿中铜品位可达到回收价值时,优先浮选铜矿物,综合回收硫化矿浮选尾矿中氧化锌,大大提高了矿山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矿山多年来一直与科研院所合作进行选矿试验,并优化选矿设备,调整选矿工艺流程及药剂投放,铅、锌选矿回收率分别可达到52.7%、77.8%。
2 缓解资源枯竭所采取的措施
2.1 积极开展外围勘查
矿区位于扬子准地台西缘,康滇台隆中段东侧,属康滇地轴与上扬子台拗过渡部位,处于安宁河主干断裂和益门断裂之间的南北向断块中。构造以近南北向和近东西向为主,北东、北西向构造规模较小见图1。矿区近南北向构造属盖层构造,东西向构造是基底构造继承发展的产物,铅锌富集区分布于区域南北向断裂构造与区域东西向构造交汇处[2-3]。区内灯影组白云岩广泛出露,为区内铅锌矿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来源,铅锌矿主要为沉积改造型,含矿层位较稳定,具有一定找矿潜力。
外围勘查工作区主要在天宝山矿段西南侧的乌鸦箐地区,近几年各单位在乌鸦箐地区开展了较细致的物化探工作,并相应圈出了TEM异常、化探异常、高精度磁测异常等。综合各单位的工作成果,均指出乌鸦箐地区深部可能存在隐伏矿体,并与三堆子、天宝山矿区有带状成矿趋势。此次外围探矿工作对以往地质、物、化探资料进行二次开发,研究本区典型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化平面及垂深方向变化特征,总结区内成矿要素特征和成矿规律,分析有利成矿部位,提出找矿潜力较大的地区。
图1 天宝山矿区构造图
对勘查区进行地质草测及剖面测量工作,了解断裂构造对矿体走向、倾向方向的影响,大致查明了成矿地质条件、构造蚀变带特征及其分布。在成矿有利地段开展1/5000激电中梯剖面和激电测深等物探工作,以极化率2.5%为界圈出5个激电异常。异常呈带状沿南西~北东延伸,北东部异常变宽变强且未封闭,推测本区深部可能有隐伏矿体,且有向北东方向延伸变富的趋势。下一步工作是对其中两个主要的激电异常区地表进行化探工作,了解地表岩石的含矿性,最后选择最有利地段施工钻探,对矿体进行深部控制。
2.2 矿山深部探矿
矿区内地层灯影组和天宝山组铅锌背景值高,花岗岩体和基性岩脉广泛分布,南北向区域大断裂和其他次级断裂发育,有多期热液活动,寒武系西王庙组合三叠系白果湾组砂、泥质岩层为含矿热液富集的屏障层和隔挡层。因此本区具有良好的铜铅锌银成矿地质条件。
经过对天宝山矿段开采坑道的调查,结合四川冶金地质勘查局地勘院钻孔资料及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探测资料,矿体在1800m时没有明显异常,但在1700m时又出现较强异常,说明1700m~1900m有尖灭再现的现象。目前在Ⅱ号矿体1940m发现矿体,在南侧1837m~1833m见矿化,在F3断层东侧1787m~1818m见矿,矿体连续性较好,锌品位5%~15%[4]。表明矿体在深部仍有延伸,且整体往南西倾。下一步工作是利用坑道及钻孔对Ⅱ号矿体在九、十中段的延伸情况进行验证及控制。
老矿山大多处于成矿有利地带,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矿山经过长时间的开采,积累了大量地质、物化探信息。但矿山已知矿体已开采得差不多,随着找矿难度逐步增加,发现新矿体的数量明显减少,找矿方向已转向深部及外围隐伏矿体,因此加强矿山外围及已探明矿体深部的隐伏矿体预测找矿工作,显得尤为重要[5]。
2.3 残矿回收利用
天宝山铅锌矿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老矿山,以往的开采技术落后,只开采了富矿体及易开采矿体,而各中段的边角矿体、因品位较低,以前未回采的矿体、以及未充分回收的矿体还有大量的地质储量可供开采。故矿山开展残矿回收利用项目,对天宝山Ⅱ号矿体上部五、六、七中段进行地质资料及矿井资料收集整理。并与科研单位合作,设计残矿回收方案及安全设施规划,最大限度的达到安全科学的开采回收。
天宝山Ⅱ号矿体属于急倾斜矿体,分布于一向西陡倾斜的南北向辉绿岩脉西部,总体向西侧伏。矿体平均倾角80°,平均厚度42m左右,围岩(上盘白云岩)的稳固性较好,矿体节理、裂隙发育,稳固性较差,已采用电耙出矿-有底柱阶段崩落法开采了主要矿体,此次残矿回收推荐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进行残矿回采。由于下部一直在进行采矿活动,上部矿体发生位移及下沉,现存残矿资源量和分布情况不清楚,只能根据以往地质储量分布情况及开采情况做开采设计,故残矿回收必须采用“边探边采,探采结合”的方式进行。
2.4 建立矿山三维地质模型
矿山三维地质建模及三维可视化是实施数字矿山战略的关键技术,其过程研究及应用在数字矿山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是解决危机矿山的强有力助手,对于矿山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6]。矿床三维模型建立,可进行矿床空间分析、了解品位分布,提取不同数据用于制图和估算报告;还可与物化探、地层模型以及构造模型综合分析矿体变化趋势,确定找矿方向,提高探矿工程的找矿效率。在采矿和生产管理方面,综合利用地质、测量数据,按照不同的采矿方法,完成不同阶段的设计和生产过程管理,做到实时、快速和准确的生产控制和数据共享[7]。因此公司购买了3DMine矿业软件,安排相关技术人员学习使用该软件,并建立矿山三维地质模型,为今后的矿山服务。
3 结论
会理县天宝山铅锌矿在面对保有资源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加大找矿力度,对矿区边缘、深部的隐伏矿体进行钻孔验证;对贫矿、残矿进行回收利用;建立数字矿山,利用数字模型提高矿山的采矿生产效率。加强人才管理,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同科研院所合作,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提高采矿、选矿回收率。大多数危机矿山并不是真正的资源枯竭,只要找准方向,实现接替资源可持续发展,危机矿山仍能焕发新的生机。
《四川有色金属》杂志投稿要求
⑴投稿时请将稿件电子版发送至scysjs957@163.com;
⑵注明第一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籍贯、出生年月、职称、毕业院校或学位(院士、教授、博导等情况)、主要研究方向及研究成果;
⑶请注明电话、E-mail、通讯地址,以便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