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RANKL/OPG系统及白细胞介素8在炎症性肠病中的表达及作用研究

2019-04-18杨贝贝王许平王丹丹杜晓博王斌斌冯百岁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炎症性结肠黏膜

杨贝贝, 王许平, 王丹丹, 耿 丽, 杜晓博, 高 闯, 王斌斌, 冯百岁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炎症性肠病中心 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中国炎症性肠病联盟 河南省炎症性肠病中心,河南 郑州 450014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类病因不清的慢性非特异性胃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和克罗恩病(Crhon’s disease, CD)[1-2]。近年关于IBD的研究有了显著进展,但IBD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3]。

肿瘤坏死因子(TNF)超家族参与包括免疫、炎症、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的过程[4]。TNF超家族成员是具有广谱活性的因子,包括直接破坏肠上皮屏障完整性和共刺激淋巴细胞的促炎作用。其中TNF-α是迄今已在该家族中鉴定的19种不同配体和29种受体的创始成员,在IBD中具有确定的病理学作用,目前也作为IBD治疗的靶标[5]。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又称TNFSF11)是TNF超家族成员之一,有研究报道,其受体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和骨保护素(OPG)是IBD中肠道炎症和骨稳态的潜在系统[6-7]。TNFSF11通常由活化的T细胞和树突状细胞产生[8-9],由于TNFSF11由炎症细胞产生,并且在不同的促炎细胞因子如TNF-α和IL-6的控制下释放,因此RANKL/RANK/OPG系统与肠道炎症之间存在一定联系。

骨保护素(OPG又称TNFRSF11b)是TNF受体超家族的可溶性成员,主要来源于成骨细胞、巨噬细胞、B细胞和单核细胞[7],是抑制破骨细胞分化和活化的关键因子。研究证明,OPG具有促炎作用和TNF-α样活性[10],认为OPG可作为IBD的疾病标志物。TNF-α可通过过度激活经典NF-κB途径诱导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11]。在未受刺激的细胞中,NF-κB大多数处于与其抑制剂IκB结合的无活性状态。在接受刺激后,IκB蛋白被称为Iκκ-a和Iκκ-b的IκB激酶(Iκκ)复合物快速磷酸化,促进IκB的降解。解除抑制剂的NF-κB,进而激活NF-κB的核转位,在细胞核中,NF-κB与DNA的启动子区域结合并导致靶基因转录的上调或下调[12-13]。OPG以TNF-α类似的方式诱导Iκκ-a的磷酸化,进而诱导NF-κB活化,相关炎症因子IL-8的分泌增加,进一步促进炎症反应。

IL-8又称CXCL8,是C-X-C趋化因子家族的一员,与其受体IL-8Rα和IL-8Rβ结合可以趋化炎性细胞如淋巴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14],IL-8的黏膜生成增加会吸引嗜中性粒细胞从循环进入炎症部位,并诱导间质组织中的嗜中性粒细胞结合,从而促进受影响的IBD黏膜嗜中性粒细胞的积聚和活化,进而加重炎症反应[15]。

研究表明,C-反应蛋白(CRP)及红细胞沉降率(ESR)可作为IBD炎症标志物反映炎症进程[16-17],本文分析IL-8与CRP、ESR的相关性,检验IL-8是否有望成为IBD的新型炎症标志物。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6年9月至2018年4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IBD患者38例,包括UC患者28例,男15例,女13例,年龄(45.3±15.8)岁(18~69岁);CD患者10例,男4例,女6例,年龄(33.4±11.2)岁(15~55岁)。同期20名健康体检者血清为对照组,男8名,女12名,年龄(33.8±11.7)岁(18~55岁)。同期于我院行结肠癌手术切除癌旁组织24例作为癌旁组,男15例,女9例,年龄(49.1±13.7)岁(25~71岁)。所有成员年龄及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参照《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共识意见(2018,北京)》[18],入选对象均排除受试前3个月内接受非甾体类抗炎药、免疫调节剂、免疫抑制剂或生物制剂治疗,或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者。收集IBD患者的CRP及ESR值,为同一时间检查结果,排除时间引起差异。本研究方案经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主要试剂RANKL小鼠抗人单克隆抗体购自Abcam公司,OPG兔抗人多克隆抗体购自博奥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免疫组化试剂盒(兔增强聚合物法检测系统PV-9001和小鼠增强聚合物法检测系统PV-9002)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3标本收集结肠黏膜组织为IBD患者结肠镜下黏膜活检,癌旁组为结肠癌手术切除距癌组织5 cm及以上的癌旁正常组织。血清采集方法:外周静脉采血4 ml,18~25 ℃室温静置20 min,于4 ℃以3 000 r/min离心15 min,收集上层血清,每管分装1 ml,于-80 ℃保存待测。

1.4结肠组织标本中RANKL及OPG的检测切片经二甲苯脱蜡,梯度乙醇水化。经去离子水及磷酸盐缓冲液(PBS)洗涤,在质量浓度为30 g/L H2O2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灭活15 min。将载玻片置于抗原揭膜溶液中经高压灭菌行高温抗原修复15 min,后冷却至室温。经山羊血清避光封闭30 min。用灭菌PBS稀释抗RANKL(1∶200, 5 μg/ml)、抗OPG(1∶600,1.7 μg/ml)。滴加一抗,4 ℃过夜。经免疫组化试剂盒酶标二抗孵育10 min和增加剂孵育10 min。应用DAB显色试剂盒染色,苏木素复染,质量浓度为10 g/L盐酸酒精分化,各步骤之间用PBS洗涤3次,每次5 min。经梯度酒精和二甲苯脱水、透明,中性树胶封片并永久保存。阳性结果判定[19]:高倍镜(400×)下于无组织重叠、卷曲,无顶端效应等影响结果区域,选择5个不重复视野观察,每个视野计数50个细胞。阳性细胞百分比:0~25%计0分,26%~50%计1分,51%~75%计2分,>75%计3分。染色深度:轻度计1分,中度计2分,重度计3分。阳性细胞百分比计分与染色深度得分之和≥3分为阳性,<3分为阴性。

1.5血清中IL-8检测实验前1 h取血清于室温下冰盒内缓慢融化,IL-8检测采用武汉优尔生商贸有限公司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试剂盒,应用全自动ELISA读数仪在450 nm处测定吸光度(OD值)并计算各样本内IL-8的质量浓度。操作步骤同说明书。

2 结果

2.1结肠黏膜组织中RANKL及OPG的阳性表达率RANKL表达阳性率在UC组中为67.9%(19/28)、CD组中为70.0%(7/10),癌旁组为25.0%(6/24),IBD患者高于癌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18,P=0.004),UC组与C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PG表达阳性率在UC组为75.0%(21/28),CD组为80.0%(8/10),癌旁组为33.3%(8/24),IBD患者高于癌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70,P=0.003),UC组与C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2)。

2.2血清中IL-8的表达IL-8在UC组(1 724.0±236.0) pg/ml和CD组(1 840.0±220.0) pg/ml患者中的水平高于癌旁组(551.0±167.0)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C组与C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IL-8与CRP、ESR相关性分析UC患者CRP与IL-8呈显著正相关(r=0.574,P<0.05);UC患者ESR与IL-8呈显著正相关(r=0.588,P<0.05);CD患者CRP与IL-8无显著相关性(r=0.491,P>0.05);CD患者ESR与IL-8呈显著正相关(r=0.673,P<0.05)(见图3)。

3 讨论

IBD是一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的免疫失调性疾病,反复发作的肠黏膜炎性反应是其主要特征。近年来,TNF超家族在IBD中的作用倍受关注,其中RANKL/OPG系统不仅与IBD患者的骨量变化有关,还可通过经典NF-κB途径促进IBD患者肠黏膜炎症的发展[20]。

研究报道[8],IBD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浆中未与OPG结合的可溶性RANKL(sRANKL)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C组与CD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UC组和CD组血浆OPG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升高明显;为了解OPG/RANKL系统的激活状态,得出的OPG/RANKL比率,与健康对照组相比,UC组和CD组显著升高。ASHCROFT等[21]证明,在IL-2缺陷小鼠结肠炎模型中,sRANKL血清水平的升高仅在结肠炎发作的早期阶段,并在9周前迅速下降至正常水平;而OPG水平则持续增加,直至观察期结束仍未达到高峰,这或许可以解释人体中sRANKL处于正常水平,而OPG处于

增加状态。为了明确循环系统中OPG和sRANKL的来源,MOSCHEN等[8]通过结肠外植体培养发现,结肠黏膜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释放OPG,可知结肠黏膜可能参与了循环系统中OPG的产生,而sRANKL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到IBD患者组RANKL及OPG的表达较对照组升高,其中RANKL多表达于UC患者和CD患者的黏膜固有层,而OPG在对照组黏膜上皮层及黏膜固有层中有少量染色较弱的阳性细胞,CD组黏膜上皮层及固有层中的表达明显升高,UC组表达较C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提示,IBD患者结肠黏膜组织中OPG和RANKL的表达较对照组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报道[15],IBD患者中UC和CD分泌的IL-8水平均显著升高,其中活动性UC患者的升高更为突出。与对照组相比,器官培养上清液中IL-8在IBD患者中诱导更高的趋化活性和嗜中性粒细胞的结合能力,特别是在具有活动性UC患者中。当上清液与中和抗IL-8抗体预孵育时,这种诱导炎症发生的作用被显著抑制。本研究通过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发现,IL-8在UC组和CD组患者血清中的水平较癌旁组呈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UC组与CD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促炎因子IL-8在IBD患者中处于升高状态。

本文分析IL-8与IBD炎症标志物CRP、ESR相关性,提示IL-8与UC患者CRP、ESR及CD患者ESR呈显著正相关,与CD患者CRP无相关性。由于本文样本量有限,以上结果可经扩大样本量进一步验证IL-8与IBD患者炎症标志物CRP、ESR的相关程度。

总之,本研究发现,RANKL及OPG多在IBD患者的结肠黏膜固有层中表达,且促炎因子IL-8在IBD患者血清中处于升高状态。RANKL/OPG系统及其相关促炎因子IL-8可能参与IBD患者的炎症进程,且IL-8有望成为UC患者的炎症标志物,为研究IBD的发病机制及疾病的早诊断、早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猜你喜欢

炎症性结肠黏膜
新生儿先天性细小结肠症相关病因与影像表现
腭部良性肿瘤切除术中应用猪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修复补片修复硬腭黏膜缺损的疗效观察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优势与劣势再认识
营养干预方法可改善炎症性肠病
高盐饮食或可诱发炎症性疾病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炎症性肠病与肝胆胰病变
MDT在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憩室炎,藏在肚子里的神秘疾病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