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稻菽千重浪
2019-04-17韩建平陈松贾程秀男
韩建平 陈松 贾程秀男
土壤,是人民生存、兴国安邦的战略资源。肥沃的黑土地对于祖国而言,则更为重要!“一两黑土二两油、插根筷子能发芽”便是人们形容黑土地肥沃与宝贵的常用词。审视黑龙江省的这片黑土地:今天,让我们在“喜看稻菽千重浪”里,品味黑龙江人奋斗耕耘70载的恢宏历程。
战天斗地奋战“荒原”
——向沉睡亿万年的荒原“要良田”
北大荒,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黑龙江省的代名词。作为全国开发最晚的省份之一,当时黑龙江很多地方都是一片片茫茫荒原,野兽时常出没,渺无人烟。黑龙江省黑土地的开垦与祖国的创立几乎同时起步,共度艰辛。
1947年,正是新中国诞生前最困难、最艰苦的时期。纷飞的战火依然在熊熊燃烧,不断延伸的前线急需粮食和其他补给品。毛泽东发出了“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伟大号召。
在中共中央东北局财经委员会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主持会议的陈云、李富春明确指出:东北行政委员会及各省都要在国民党难以插足的地方,试办国营农场,进行机械化农业生产试验,以迎接全国解放,组织亿万农民走农业集体化道路。
从1947年至1949年,一批共产党人从延安和其他老革命根据地来到黑龙江地区;与此同时,人民解放军的大批部队进入黑龙江地区。他们与当地群众一起,挺进荒原,点燃了黑土地农业开垦发展的第一颗火种。
1949年10月下旬,新中国刚刚成立。在与日寇作战中失去一只眼睛和一条胳膊的“老八路”郝光浓,率领100多名荣誉军人来到伊拉哈创办荣军农场。当时,他们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眼前唯有呼啸的寒风卷起冲天的飞雪……也正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北大荒精神在这片黑土地上开始孕育。也正是在这种精神的引领下,自力更生、顽强奋斗的黑龙江人开垦出了一片新天地。
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到1957年,全省已经开垦了1600万亩荒地,耕地面积由1949年的8546.5万亩增加到11255万亩,增加了31.7%。
1958年,王震将军率10万复转官兵挺进北大荒,掀起了黑龙江省垦区大规模开发建设的高潮。此后,有14万复转官兵、20万支边青年、54万城市知青和10万大专院校毕业生相继投身到开发建设的历史洪流中。据历史资料,上个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农垦开发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特别是1974年国家实行开荒给予补贴的政策后,黑龙江省有重点地开发了三江平原和小兴安岭地区。到1979年,全省耕地面积已达12999.5万亩,比1949年增长52%。
1982年12月初,在省委统一部署下,黑龙江省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此后,黑龙江省农业土地资源的开发已经转向深度利用为主的新阶段。资料显示,1998年全省耕地面积924万公顷,比1949年增长62.2%。
21世纪以来,伴随着国家的发展、粮食生产效能的提升、生态保护理念的增强,黑龙江省耕地面积持续增加,总体稳定。目前,黑龙江省耕地面积1594.1万公顷,约是1949年的2.8倍。
70年来,黑龙江省开垦出的亿万良田,已经为推进国家农业生产、粮食供给、现代化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支撑。
勠力前行献出“粮仓”
——建成全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北大仓,已经成为近几十年来黑龙江省的代名词。伴随着黑土地的不断开垦,黑龙江省的粮食生产也在农业机械化、科技化、水利化等共同作用下突飞猛进。为祖国建设“大粮仓”是几代黑龙江人不变的追求和信仰。
1952年,黑龙江省肇源县风不调、雨不顺。这一年,肇源县的庄稼遭了很多折磨。春天闹风灾,8000多垧地有的被砂子盖起“厚被子”,种子出不来;有的出苗了,又被大风摔死在地上。夏天,苗子正需要水分的时候,全县大旱——几十天不下雨。初秋,盼着收获时一场倾盆大雨,松花江水溢出河堤,又遭了水灾。1.4万垧地颗粒无收,更多的土地不同程度地减产。
但是,1952年肇源丰收了,粮食产量比1951年净增产92.9%,差不多增产快一倍了。原来,时任肇源县委书记任国栋创造了适合本地情况的耕作方法。因此,肇源县被中央人民政府农业部授予“丰产县”的光荣称号,任国栋被授予“爱国丰产金星獎章”。
“爱国丰产”“完成上交国家商品粮任务”……无论遇到何种困难和挫折,黑龙江人时刻牢记自己肩负的重要使命。
1960年至1962年,国家连续三年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当时,农垦八五三农场有1.6万人,在每人每月供应口粮只有7.5公斤,只能用野菜、玉米皮淀粉等充饥的情况下,勒紧腰带、节衣缩食,省下粮食上交国家。农场粮食保管员孔德喜日夜看守着像小山一样的一堆堆粮食,自己却饿晕在粮囤旁……
这些令人难忘的记忆都是黑龙江人为祖国“献粮仓”的鲜明代表。
据《黑龙江五十年(1949—1999)》记载:“在实行农产品统购派购时期,全省向国家交售商品粮1949年为9.9亿公斤,1960年为39.8亿公斤,1979年为53.8亿公斤,1988年达到74.4亿公斤。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前40年里,黑龙江省向国家交售商品粮累计超过1650亿公斤。1985年国家取消粮食统购派购政策后,从1989年到1998年,黑龙江省通过多种渠道为国家提供商品粮1500亿公斤以上”。
进入21世纪,黑龙江省粮食生产进一步提档升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作用进一步有效提升。
2008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首次超过400亿公斤。2009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达435.3亿公斤。2010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达501.3亿公斤,首次突破“千亿斤”大关。2011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达557.05亿公斤,首次超过河南成为全国第一产粮大省。2012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达576.15亿公斤。2013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达600.4亿公斤,首次登上600亿公斤台阶。
2014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达624.2亿公斤,比上年增加23.8亿公斤,增量占全国粮食增量的46.1%。2015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达684.79亿公斤,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
“黑龙江作为农业大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功不可没。”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考察时,如此赞誉。
2016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605.85亿公斤,继续保持全国首位。2017年,黑龙江省粮食综合产能不断提升,总产601.88亿公斤。
2018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抵达黑龙江开始考察,首站来到农垦建三江管理局。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曾经的“北大荒”变成了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北大仓”,习近平总书记感慨“北大荒”沧桑巨变“了不起”。
“十几亿人口要吃饭,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粮食安全”问题,要坚持立足自身。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进一步坚定了黑龙江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农”工作论述、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推进黑土地保护和利用的信心。
2018年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黑龙江省粮食产量750.7亿公斤,连续8年位列全国第一。
奋斗耕耘70载,黑龙江省用占全国1/10的耕地面积生产了占全国1/4的商品粮,粮食商品量多年来稳居全国第一。黑龙江人已经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为祖国献粮仓”的初心!
养用结合种好“国粮”
——继续担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任
新时代、新使命,新起点、新担当!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由于长期超负荷利用,重用轻养,黑龙江省的黑土地资源恶化和损失问题日渐突出。
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主线。加强黑土地保护和治理修复,实现黑土地可持续利用,成为黑龙江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要采取工程、农艺、生物等多种措施,调动农民积极性,共同把黑土地保护好、利用好。”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考察时强调。
2018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黑龙江省考察,他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同时,针对黑土地流失、农业产业发展缓慢等问题,他指出,“农业生产不能竭泽而渔”“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加快绿色农业发展,坚持用养结合、综合施策,确保黑土地不减少、不退化”。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东北黑土地保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黑龙江省作为黑土地保护的“主力军”,不畏险阻、勇挑重担,频施重拳。
2015年下半年起,黑龙江省在双城、呼兰、北林、海伦、克山、龙江、嫩江、桦川、宁安、望奎等10个县(市、区)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连续三年定点实施。
2016年7月1日,《黑龙江省耕地保护条例》实施,全面部署全省黑土耕地保护工作。
2017年,黑龙江省实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面积500万亩。2018年增加到1490万亩,其中水稻休耕试点140万畝。
2018年4月,《黑龙江省黑土地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方案》印发。同年7月,《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三年行动计划》印发。黑龙江省持续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水土保持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黑龙江省已经建成东北地区唯一的土地整治、农用地质量与监控重点实验室科研工作站,总结推广黑土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技术和模式。
据统计,2017年,黑龙江省农业“三减”示范面积3054万亩,2018年扩大到3500万亩。2018年,黑龙江省化肥亩均施用量比2017年减少1%以上,除草剂用量减幅5%以上,有机肥施用量达到1600万吨。目前,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和实物总量均居全国首位。
“我的办公室有两筒黑土样,第一筒是从未开发过的原生态黑土,第二筒是已经耕种了几十年的黑土。黑土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努力,久久为功。”在2019年年初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上,黑龙江省委书记张庆伟在谈到黑土保护时如是说。
审视新中国成立70年来黑龙江省土地资源开发的历史可以获知:党和国家开发建设“北大荒”的战略定位旨在建设一个“北大仓”——解决亿万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回顾70年的历史,从开发初期支援解放战争前线,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到今天建设国家粮食生产战略后备基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黑龙江人已经在这片黑土地上擎起了“中国饭碗”70载。
同时,可以预见的是:今后,黑龙江省擎起的“中国饭碗”里,将装满更加生态绿色有机的“中国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