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思想品德课堂培养学生自我表现心理和能力的策略

2019-04-17邓慧琦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14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心理同学

邓慧琦

著名的美国评论家威廉·温特尔曾经说过:“自我表现是人类天性中最主要的因素。”每个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欲望,都希望自己的闪光点被人肯定和欣赏。尤其是初中生,他们的表现欲很强,他们总希望自己能够吸引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其实这种自我表现心理是他们健康成长的动力。自我表现心理,是个人逐渐脱离对他人的依赖,又渴望获得他人肯定性评价或认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验,积极主动地将才华、能力、特长等优势和自我价值表现出来的心态。自我表现心理要转化为能力还需要教师适时地激发和引导。

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保护和激发学生的自我表现心理,使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提高课堂实效,真正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我们应该讲究一定的策略。

一、让学生认识到自我表现的重要性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心中有想法,就应该大胆地表达出来,让他人通过你的语言了解你的想法进而了解到你这个人,只有通过自我表现才能展示你的优点和才华。当你的想法被别人肯定和欣赏时,你会从中获得快乐。同时在自我表现的过程中,你的潜能得到了挖掘,能力得到了锻炼,你会变得越来越优秀。教师可以列举一些通过自我表现获得成功的典型事例。例如,毛遂通过自荐,让晋文公了解到自己的纵横之才得以展示自我,千里马才不至于被埋没。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给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环境

有的学生很想表现自己,但害怕说得不好被人嘲笑,怕说错后会被老师批评。其实学生有这种心理很正常,因为每个人都不希望把自己的缺点暴露出来。这些学生因为不自信或自尊心太强而害怕展示自我。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创建一个相对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都敢参与。

自我表现有很多种,一是个别发言。中学生特别是初一学生积极性很高,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都能积极举手,踊跃发言,所以教师应该多给他们思考的空间和发言的机会。特别在上公开课时,他们的表现欲很强,有的同学认为通过上课发言,可让很多听课老师认识他们,提高他们的“知名度”。二是小组之间互相讨论。鉴于初中教材知识点少,内容活等特点,多组织一些活动让他们参与进来,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同桌之间、小组之间互相讨论,可让每位同学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特别是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可能怯于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言,但在同桌之间、小组之间就不一样了,因为他们之间比较熟悉没有隔阂,共同语言比较多,能敞开心菲各抒己见。等到讨论成熟之后再选一个代表发言,这样能让他们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三是师生之间互相讨论。古语说“教学相长”,笔者从教十几年,从学生身上学到了很多知识,例如:在上“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这一节内容时,有这样一个问题,自信者的哪些心理品质有助于成功呢?当时课本知识强调了三点:乐观、好奇、专注。我让他们分别用例子来说明这三种方法,有一个同学说“一个被狮子追赶被逼爬上树后却还能欣赏风景的人就是乐观的人。”有的同学还举了牛顿、华罗庚的例子,如用安培的“the moving blackboard”来说明专注等等。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所以,多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多和学生交流,能让我们共同成长起来。

三、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展现自我。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新课程下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过程,必须改变单向灌输,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意愿,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在讲每一节内容之前,可以先把该节内容课标要求掌握的知识内容,情感价值体现等要求,以提纲的形式发给学生,让他们明确该节内容究竟需要学些什么?需要获得什么价值体验?从而使学生在课前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解的问题,上课时让学生交流,畅所欲言,不管学生说得对还是错,让他们勇敢地把自已的想法、观点亮出来,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学生才得以在一个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各抒已见。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四、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价与引导,激发他们自我表现的热情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作为学生,他们在课堂上的回答不可能每次都完全正确。这时,大多数老师便以“错了!请坐。”“不对!谁再来回答?”这些语言来否定学生的回答,并期盼其他学生的正确回答。这样既伤害了答题学生,也打消了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而我在教学中则运用自己巧妙、机智的语言来纠正、鼓励学生的回答,注意情绪导向,做到引而不发。有时,学生说错了,我会说:“说错是正常的,老师最喜欢说错的孩子。没关系,再说一下!”以鼓励学生。有时,学生重复了前几个同学的回答,我也不会指责学生没认真听课,笑笑说:“哦!你认为这很重要,再强调了一下,对吗?”这一系列充满爱心、智慧的话都一一化解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尴尬,小心翼翼地保护了学生自我表现的心理。学生有这样一个老师和风细雨地帮助纠正学习中的错误,他们还会害怕什么?他们自然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学习了,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言了。

我們应关注每个孩子,要信任他们,给他们以希望,给予他们积极的评价,让他们树立信心。因此在学生自我展示之后,教师要及时发现并赞赏每位学生付出的努力,哪怕只是取得极其微小的成绩。要拿起“表扬的武器”使学生处于“我能学好”的自信中。当学生沉浸于“我能学好”的喜悦中时,必然会产生更强烈的主动求知的心理和自我表现的心理。

总之,自我表现心理是青少年的主要内心活动之一,对青少年的性格形成,人生道路的选择有着重要意义。所以,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必须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我表现心理,给他们一片空间,让他们自由快乐健康地成长。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心理同学
选择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心理小测试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